《懂了以後更輕鬆的心理學》:拒絕時最糟糕的情況,就是讓對方持續抱有希望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不要認為自己是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才拒絕對方,而是手中握有控制權,幾經考慮後才予以回絕。如此一來,開口拒絕他人時,才會變得更加輕鬆、容易。此外,在那之後的行動與責任,也會回歸到自己身上,不至於陷入怨天尤人或自我譴責的地步。
文:金惠英、李洙蘭
YES是我的選擇,NO是對對方的體貼
就算是勇於開口拒絕的人,事後也難以立刻釋懷,情感一定會產生波動。否則的話,前文提到在圖書館藏書上塗鴉的實驗,這種不合理的請求又怎會有那麼多人答應?
假如希望自己在拒絕他人時能稍微輕鬆一點,那麼建議你先審視一下自己在哪些情況下,或者基於何種需求和恐懼,特別難以開口向他人推辭。是不是為了逃避恐懼、滿足欲望,所以選擇「答應他人請求」這種最簡單的途徑?又或是你現在就在後悔、不滿的泥淖中苦苦掙扎呢?
即使掌握了個人因素,一時之間也很難改變。如果你屬於這種類型,不妨謹記接下來的幾項關鍵技巧,然後加以練習、活用。「拒絕的時候,務必要把結論放在前面,明確地表達回絕之意」,例如收到不想答應的委託時,一開始就要把話說清楚。若對方追問理由,只要簡單扼要地說明即可,接著再傳達出自己沒能應允的遺憾。
拒絕時最糟糕的情況,就是讓對方持續抱有希望。如果用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來包裝,反而讓對方心懷期待,不如明確地拒絕提案,讓對方能盡快尋找其他對策。這種方式,或許才是真正的體貼。
不僅僅是工作,在人際關係方面,假如知道某人對自己懷有好感,但自己無意讓關係進一步發展時,最好能明確表達拒絕之意。一拖再拖、坐等對方自己摸摸鼻子放棄的心態,很可能是因為不想讓自己變成壞人,或者是打算把對方當成備胎。
如果不知道該怎麼回絕,就試著把立場互換,思考一下自己會希望對方怎麼做。假如我是他的話,會想要被「凌遲」嗎?答案應該是否定的。在工作或人際關係上碰到難以推辭的狀況時,不妨試試看「換位思考」,如此一來,或許更能理解自己的拒絕不是壞事,反倒是得以顧全雙方的舉動。
拒絕他人時,經常會擔心對方會不會覺得我很無情、彼此的關係會不會因此決裂,或者對方是否會認為我能力不足。整體而言,對方很少會產生我們預想的負面感受。當然,有時就算我們考慮到各種情況,鄭重地予以拒絕,但對方還是會失望,甚至顯露出不友善的態度。這種時候,我們必須提醒自己,對方的行為、反應與我無關,我們無法連他人的情緒都一併扛起。
把拒絕變成選擇,嘗試轉換觀點
實在難以開口表達拒絕之意時,觀察自己內心的思維模式,才是最接近問題核心的解決方法吧?為了減輕回絕、推卻時的負擔感,建議轉換一下自己對「拒絕」的觀點。
第一,不是無法拒絕他人,而是自己難以放下心中渴望的事物。仔細回想一下前文提到的原因,會發現不管是哪一種情況,其實裡頭都藏著自己的渴望:希望被當成好人、想要獲得認可與關愛、不想讓對方受傷,或者想為他人提供協助等。追根究柢,之所以無法拒絕他人,是因為自己內心渴求的事物,與是否答應對方的要求息息相關。
最近,萬能博士接到非常吸引人的合作提案,雖然超過她的能力範圍,卻很難開口拒絕對方。在仔細想過一遍之後,才發現裡面藏有萬能博士的個人欲望─因為提案十分有趣,所以內心不想放棄。於是,她領悟到了自己並非不懂得拒絕,而是根本放不下透過該合作案可能獲得的利益。假如能釐清自己足以承擔的範圍和渴望的事物,並且權衡其中的利弊,或許就能更明確地表達拒絕之意。
第二,把拒絕變成選擇,嘗試轉換觀點。難以拒絕的時候,就是關係到個人渴望的時刻。如果能清楚分辨自己的需求,拒絕就不再只是從「應允」或「推卻」之間二選一,而是站在滿足個人渴望的角度去做判斷。如此一來,「我」就會成為選擇的主體,責怪他人或推卸責任等情況也會跟著減少。
讓我們來看一個與「拒絕用語」和「控制感」有關的有趣實驗吧!根據喬治亞大學凡妮莎.帕特里克(Vanessa M. Patrick)教授與同事進行的實驗,在表達拒絕時,「我不要」(I don’t)和「我不能」(I can’t)這兩句用語,會在行為上顯現出差異。研究人員提供垃圾食物給有減重計畫的實驗參加者,並且讓其中一組在拒絕時說「我不吃」,而另一組則是回答「我不能吃」,接著在實驗過程裡反覆地練習。
實驗結束後,研究人員讓每位受試者自行挑選一樣小點心做為謝禮:其中一個籃子,裝的是高卡路里的巧克力棒,另外一個籃子,則裝有健康的穀物棒。研究結果顯示,回答「我不吃」的組別,選擇穀物棒的比率明顯較高;而強調「我不能吃」的組別,選擇高卡路里巧克力棒的比率,幾乎比另一組高出兩倍。換句話說,「我不要」這句話充滿了自我控制感,但「我不能」這句話,卻讓人有種受到外部因素影響的感覺。
只是選擇不同的拒絕用語,實驗結果卻令人驚訝。反覆表示「我不要」後,感覺自我控制和權限都獲得強化,最後在不知不覺間,做出更多與個人目標一致的行為。相反的,一再強調「我不能」,就會更切身體會到無力感,在真的被賦予選擇權時,反而失去了自制能力,最終做出與個人目標不符的舉動。
當我們表示拒絕時,如果說「抱歉,我做不到」,就會覺得是外部壓力或因素導致自己無能為力,因此,開口「拒絕」就會變得十分困難,讓人下意識想要逃避。反之,如果說「抱歉,我沒有意願」,就會有一種操之在我的感覺,回應時也較能理直氣壯。
關鍵就在於看待「拒絕」一事的角度。當然,我們也可以說:「有點困難,我沒辦法。」但重要的是,不要認為自己是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才拒絕對方,而是手中握有控制權,幾經考慮後才予以回絕。如此一來,開口拒絕他人時,才會變得更加輕鬆、容易。此外,在那之後的行動與責任,也會回歸到自己身上,不至於陷入怨天尤人或自我譴責的地步。
書籍介紹
Tags:
pCloud 新年優惠方案總整理,趁過年買 10TB 終身雲端空間備份多年檔案與照片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過年長達 10 天的連假,是個好機會趁著這時候好好整理多年的照片與影片,除了原本的資料保存方式之外,也是應該好好考慮選個可靠的雲端空間來做多重備份。pCloud 這次個人終身方案的檔期剛好可以讓你 2023 年 1 月 20 日購入,整個新年期間都能慢慢整理你的照片、影片與檔案。
轉眼間又要過年,除了整理多年來的影音收藏之外,是不是也該趁著過年檔期入手便宜超值的雲端空間方案?看著日前 iCloud 曾發生嚴重的資安意外,MacRumors 討論區上有用戶在用 Windows 的 iCloud 同步 iPhone 檔案後,發生檔案意外損壞的狀況,並出現陌生人的照片與影片,這告訴我們檔案備份真的要慎選,且最好能做到多重備份才能在意外發生時有挽回的餘地。
資安意外頻傳,多重備份才讓人安心
iCloud 發生的資安問題,讓人擔憂起是否自己的照片也會出現在別人的相簿中,這件事也在MacRumors 討論區上引發討論。
資料保存上比較穩妥的方式就是多重備份,利用多種管道、異地保存自己的檔案,這樣就能確保萬一檔案損壞時,還有備援資料可以使用。就算你現在使用 iCloud、Google Drive 進行單一備份,也不能保證你的檔案不會發生意外,至少選擇 2 種備份方案才是比較安全的保管方式。

經濟與安全可以兼顧,瑞士的雲端服務 pCloud
pCloud 是來自瑞士的雲端服務廠商,2013 年創立至今已有 10 年歷史,全球有 1600 萬用戶使用其服務。它的資料位於重視資訊安全的歐盟與美國,在創立帳號時可選擇資料要存放於歐盟或是美國,相比其他無法選擇的廠商多了選擇性,而且不只是存放地點,pCloud每份資料都會分散 5 份檔案儲存於多個伺服器增加安全性。檔案還會經過 256 位元 AES 加密技術保護,傳輸時使用 TLS/SSL 強化資安。如果需要更安全的保密措施,還可以選配 Crypto 加密服務。
pCloud 也有免費帳號可以使用,註冊後就有 10GB 免費空間能夠試用,不論是要體驗介面操作或是傳輸速度都沒問題。相較於其他訂閱較為單一的雲端服務,pCloud 除了月繳、季繳、年繳之外,還會不定期推出優惠的終身買斷的方案,且費用上不會有額外的設定費或隱藏性支出。若是家庭用戶,還可以選擇家庭方案讓 5 個人一起使用更經濟。





農曆新年 -85% 超優惠終身買斷方案,錯過可能就沒了
雖然現在官網活動還沒開跑,但 pCloud 確定會在農曆新年推出超優惠方案,活動期間為 2023 年 1 月 18 日至 2023 年 1 月 24 日,活動只有短短 5 天要好好把握。這檔農曆新年促銷活動是針對個人終身制方案,500GB、2TB、10TB 個人終身方案都會有優惠價格,500GB 個人終身價折扣後為 139 美元、2TB 個人終身方案折扣價為 279 美元、10TB 個人終身方案折扣價為 890 美元,折扣幅度高達 85%。
pCloud 農曆新年優惠方案:
500GB 個人終身方案:原價 570 美元,優惠價 139 美元。
2TB 個人終身方案:原價 1140 美元,優惠價 279 美元。
10TB 個人終身方案:原價 6000 美元,優惠價 890 美元。

趁著過年好好整理檔案,選個安全可靠的雲端空間更安心
過年長達 10 天的連假,是個好機會趁著這時候好好整理多年的照片與影片,除了原本的資料保存方式之外,也是應該好好考慮選個可靠的雲端空間來做多重備份。pCloud 這次個人終身方案的檔期剛好可以讓你 2023 年 1 月 18 日購入,整個新年期間都能慢慢整理你的照片、影片與檔案。這次方案價格十分優惠,終身買斷不會產生每個月的費用,用越久省越多,如果你需要備份的檔案大且多,可以考慮看看經濟又可靠的 pCloud。pCloud 終身制優惠方案並不是每次都有,因此有需要的朋友就盡快購入,越早使用省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