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解決南海爭端的手段,就是靠經濟魅力把東南亞國家俘虜過來

習近平解決南海爭端的手段,就是靠經濟魅力把東南亞國家俘虜過來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左)與印尼總統佐科威(右)。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二十大以後,習近平決定在外交方面撒一個大網,而這張大網的重點是東南亞國家,尤其是越南、印尼、菲律賓等南海國家。南海對沿海國家來說是塊寶地。對中國來說也是軍事上一個重要關口,特別是如果台海戰爭爆發的情況下。中美都在說服這些國家成為夥伴,這樣就形成了一種北京跟華盛頓的競爭。習近平這盤棋是否能贏呢?

文:張俊華(德籍華人政治學者,在德國生活三十餘年。他曾就讀於德國法蘭克福大學,並獲得哲學博士學位。此後曾執教於柏林自由大學等高校。現為法國Ecole Universitaire de Management客座教授)

二十大以後,在國內政策一敗塗地的習近平,決定在外交方面撒一大網,而這張大網的重點是東南亞國家,尤其是越南、印尼、菲律賓等國。因為跟這些國家處理好關係,等於一箭雙雕:一方面是為一帶一路,繼續開闊市場。另一方面則為解決南海問題打好基礎。而越南和菲律賓一直是中國在南海問題上難啃的骨頭,中方認為,越南和菲律賓已成了美國在南海的兩個重要的籌碼。

為了下好這盤棋,去(2022)年10月底,北京邀請了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訪華,成為二十大閉幕後首位訪華的外國政要,訪問期間,雙方發表《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深化中越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該聲明包括了加快推動中方的「一帶一路」倡議和「越方兩廊一圈」框架對接合作規劃。

而後,印尼總統佐科威(Joko Widodo),在峇里島G20印度尼西亞峰會後舉行的雙邊會議上迎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並稱他為「老大哥」。兩人還共同影片觀摩雅萬高鐵試驗運行並觀看兩國合作成果展示影片。2022年11月18日,在泰國曼谷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峰會期間,習近平出席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與嘉賓的非正式對話會。

而這次菲律賓的小馬可仕(Ferdinand Romualdez Marcos Jr.)總統剛完成了他對北京的訪問。在他啟程之前,小馬可仕已經發出不少訊號,要開闢外交的新篇章。在跟習近平見面時,他巧妙地把自己年輕時在華的經歷跟他目前的外交努力結合起來。而作為一個想做第二個毛澤東的習近平,自然特別善待這位在1974年跟他的母親在訪問中國時與毛澤東見過面、而現在又變菲律賓總統的客人。

南海的重要性

中國近幾年在南沙群島(The Spratly Islands)將有爭議的珊瑚礁開發成人工島,並建有飛機跑道和其他結構,使其成了潛在的軍事基地。而且,開發人工島的工程還在繼續著,而這正是在所謂的菲律賓西海的領域內。由於南海爭端,菲方去年就此對中方提出了多達189次抗議,其中61次是小馬可仕上任後幾個月內提出。所以在小馬可仕訪問前,菲律賓政府表示一定要跟中方談論南海議題。

而菲律賓總統心裡有兩個打算,一是兩國外交部也將建立直接溝通管道,以避免誤判和誤解。二是打算跟中國簽一個協議保證海上安全。而訪問的結果表明,實現第一個願望似乎沒有太大的阻礙,但北京肯定不會在它認為是自己擁有的南海內,來保證菲律賓的安全的。

南海對中國來說重要,不僅是個長期宣傳的歷史遺產問題,沒有一個中共領導人膽敢隨意放棄這個遺產。但更重要的是,南海確實是塊寶地。除了漁業資源,據美國能源訊息署估計,南海的已探明和可能的油氣儲量約為190兆立方英呎天然氣和110億桶石油,而中國已擁有海洋油氣勘探開發技術。

更重要的是,南海藏有豐富的可燃冰,估計共800億噸,如果開發出來,相當於200多年中國不必進口任何石油。而中國的可燃冰鑽探和測井技術邁入了國產自主新時代,並有望在2028-2030年間實現產業化。北京的設計是提前掌握可燃冰開採技術,這樣就有本錢去跟沿海國家在合作開發時要價。

當然,南海對中國的重要性還體現在其軍事和地域戰略方面,即如果把握了南海大門,等於至少是部分地斷絕了美國在一場台海戰爭中對台灣的軍事援助的途徑。

鑑於上述原因,中共將繼續在空中、水上、水下增強其軍事存在。盡一切努力把美國這個所謂南海的「非直接當事國」趕出去,儘管中共也知道,這一切並不容易。

分而治之

二十大以後習近平對東南亞國家外交,帶著明顯的「分而治之」的特點。

實際上,在處理南海問題上,中國並不想堅守多邊主義,而更喜歡的是雙邊主義。這就是為什麼越共總書記成了二十大後的北京的第一個客人。而小馬可仕也是今年中國外交的第一個訪問者。

中國表面上支持盡快完成「南海行為準則」的相關談判,但該準則實際上是多邊主義的產物,等於允許所有在南海的聲索國聯合起來共同對付中國。這是北京不願意看到的。正是因為這兩個原因,談了25年的「南海行為準則」到現在還沒談成。中國更希望的利用自己經濟上魅力,把東南亞國家分別俘虜過來。客觀上,柬埔寨、寮國已成了中國的棋子。而下面便輪到越南、菲律賓、印尼等國了。

中國在南海問題立場不僅沒有變化,而且會變得更強硬。中國明確拒絕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海牙設立的一個仲裁法庭2016年的裁決。但北京在如何實現目標的具體做法上,似乎比以前更柔軟、更有彈性。而這裡一張王牌,便是雙邊的貿易和所謂「一帶一路」的項目。

而中共之所以這麼做,確實也基於南海所有的聲索國都處於一個現代化時期,它們渴望資本、技術、能源和基礎設施。而理論上來說,中國作為一個製造業大國確實也能滿足相當一部分的需求。

中國這一戰略的設計,也基於對南海諸國的評估:在實現現代化過程中,東協作為一個組織幾乎沒有這種協調、自我組織的能力。換言之,現代化沒有外來的推動是實現不了的。這樣,北京則主張「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原則上更進了一步,那就是通過積極直接參與該地區的現代化建設,來強化對中國依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