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解決南海爭端的手段,就是靠經濟魅力把東南亞國家俘虜過來

習近平解決南海爭端的手段,就是靠經濟魅力把東南亞國家俘虜過來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左)與印尼總統佐科威(右)。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二十大以後,習近平決定在外交方面撒一個大網,而這張大網的重點是東南亞國家,尤其是越南、印尼、菲律賓等南海國家。南海對沿海國家來說是塊寶地。對中國來說也是軍事上一個重要關口,特別是如果台海戰爭爆發的情況下。中美都在說服這些國家成為夥伴,這樣就形成了一種北京跟華盛頓的競爭。習近平這盤棋是否能贏呢?

以越南為例:儘管越南去年的GDP增長相當可觀,但對中國依賴性不小,去年前9個月,越中雙邊貿易額比前年同期增長了10.2%,達到132美元,佔越南總進口額的70%。中國在越南的原料和零配件的供應鏈中,是一個必不可少的一環。至於菲律賓,在能源、基礎設施等方面的需求比越南還大。僅以馬尼拉機場為例,最近因為停電,數百航班被迫取消。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東南亞國家渴望經濟發展的需求很大,而要發展,它們不僅不想跟中國樹敵,而更希望的是從北京那裡得到財政和技術上的援助。

美國的不足

隨著習近平領導的中國影響鄰國的手段呈現更多層次,美國在南海地區的努力顯得就比較單薄。美國進入南海地區,在安全的問題上,更體察聲索國的保護領海以及專屬經濟區需求,並願意為此提供軍事上的支持。而正是這個原因,美國才被菲律賓請回了軍事基地。

目前,美國正與菲律賓談判,除了提供8200萬美元,用於五個菲律賓軍事基地的修建外,還提出菲律賓開闢另外五個軍事基地供美軍使用。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和美國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分別於去年8月和11月訪問菲律賓,並向馬尼拉政府傳遞了「如果菲律賓在南中國海遭到攻擊,華盛頓將會向菲律賓提供保護」的訊號。這客觀上回應了去年5月當選總統後,小馬可仕的表態,即他將維護國際社會就有爭議的南海問題對北京作出的裁決,並堅稱他「不會允許我們的海洋權利受到一毫米的踐踏。」

但美國在滿足南海聲索國現代化的需求上顯然大打折扣。儘管拜登啟動了印太經濟框架,但在實際的操作上,進展微乎其微。而整體上來說,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迄今為止無法拿出幾個像樣的項目系列來跟中國的一帶一路抗衡。這樣,即便在南海派飛機和軍艦來維護自由航行,給聲索國在現代化方面帶來的惠利並不多。

小馬可仕的收獲和不確定性

儘管小馬可仕這次在北京的訪問無法就南海安全的問題上,從習近平那裡得到任何許諾,但通過這次訪華,在「一帶一路」的框架下,簽署10多個協約,合作投資項目包括農漁業、基礎設施、金融、海關、電子商務、可再生能源、鎳加工、旅遊。同時,中菲雙方決定重啟油氣開發談判。而且,可以想像,習近平會指示有關部門暫時放緩建人工島的進程,以示友好。

但中國許諾項目是否能都能實現,這得看中國自己的經濟如何恢復元氣。從短期來說,取決於今年的經濟能否反彈,反彈時間多久。要知道,2023年的世界環境對中國這樣一個相當程度依靠出口的經濟來說,並不看好。換言之,習近平的大撒幣也得有前提,那就是自己的經濟得以迅速恢復。

而且,即便中國經濟沒問題,也並不等於所有項目會兌現。大概現在已經應該有人提醒小馬可仕:他的前任、前總統羅德裡戈-杜特蒂在2016年首次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時,也吹噓自己帶來了240億美元的投資承諾。但幾年後,中國承諾的投資和貸款只兌現了一小部分。

而且,即便許諾的資金到位了,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菲律賓能否巧妙地利用這個時機、引導這些項目的走向,從而加快自己現代化的進程?

在這裡不妨提一下,習近平去年11月參與的印尼的高鐵開幕式。實際上,儘管印尼的鐵路很需要現代化改造,但高鐵不是印尼現代化進程中急需的東西。而且,其造價遠超原本的估測。加之最近在高鐵試車時的事故,使這項高鐵面子工程陷入了尷尬。這對於小馬可仕來說,應該是前車之鑑吧。

  •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延伸閱讀

本文經《德國之聲》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