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盤點2023中東四大看點:土耳其大選、OPEC更加團結,以色列右翼內閣與伊朗的內外交困

《CNN》盤點2023中東四大看點:土耳其大選、OPEC更加團結,以色列右翼內閣與伊朗的內外交困
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去年伊朗援助俄羅斯攻打烏克蘭,使西方國家對其更加不滿,不僅核武協議難以談成,也使自己持續遭西方國家制裁。此外,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上任後,也在就職典禮上宣誓,他的其中一項外交任務就是要阻止伊朗發展核武。

隨著2023年到來,《CNN》整理了4項國際社會需要持續關注的中東發展。土耳其方面,今(2023)年即將舉行總統大選,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能否順利連任值得外界關注。報導也指出2023年的石油輸出國組織以及以俄羅斯為首的產油盟友(OPEC+)將會變得更團結。以色列在極右翼政府上任後,約旦河西岸局勢恐更緊張。伊朗在外交與內政上同時失利,與以色列、中國關係也成今年的重點。

艾爾多安政權危機

土耳其今年迎來建國100週年紀念日。 然而在土耳其慶祝成立100週年之際,艾爾多安可能會在6月18日失去總統資格。

土耳其貨幣里拉連續4年暴跌。綜合《CNN》《Euronews》報導,2021年9月,1美元價值8里拉,然而到了去(2022)年12月,1美元便可兌換19里拉。貨幣貶值加上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與烏俄戰爭,導致土耳其發生嚴重的通貨膨脹,去年10月土耳其的通膨率達到85.51%,是土耳其過去25年的新高,也是歐洲最高。

貨幣貶值、物價上升時,政府通常會透過升息控制通膨,但艾爾多安持續拒絕提升利率。非典型的貨幣政策招致外界批評,也讓人民生活成本劇增。

在外交方面,土耳其與美國的關係因為庫德族爭議,無法獲得改善。

庫德工人黨至今仍是土耳其在敘利亞的主要關注點,也是土耳其繼續以軍事手段進入中東地區的主要原因。庫德工人黨被土耳其、美國和歐盟認定為恐怖分子,與土耳其長期存在軍事衝突。在與庫德族數十年的緊張關係中,土耳其已經在敘利亞北部對庫德工人黨發起了3場軍事行動,最近一次是在2019年

土耳其目標始終如一,就是在敘利亞建立一個30公里且沒有庫德工人黨的「安全區」,讓超過200萬在土耳其的敘利亞難民,能夠返回家園的泰爾熱法特(Tel Rifaat)與曼比季(Manbij)城鎮。然而這2個城鎮,在庫德族領導的敘利亞民主力量(SDF)的控制之下。土耳其認為SDF是庫德工人黨的分支,但美國與土耳其意見相左,並支持SDF ,也使土耳其與美國交惡。艾爾多安與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之間冷淡的個人關係凸顯了兩國緊張的情勢。

除了美國之外,土耳其與希臘的衝突也日益升溫。《半島電視台》報導指出,土耳其與希臘在愛琴海島嶼上存在許多爭議。從2021年開始,土耳其公開質疑希臘對愛琴海上多座島嶼的主權,並指控希臘單方面佔領了這些島嶼。

艾爾多安的政治夥伴、民族主義運動黨領導人巴赫切利 (Devlet Bahceli)便在去年8月表示,地圖顯示希臘所有東愛琴海島嶼,均為土耳其領土。他也在9月時說:「希臘人不應該考驗我們的耐心,如果他們想再次被趕到海裡,可以告訴我們,我們會把他們全部扔進去。」

多國專家都認為,土耳其與希臘可能會在大選前發生大規模軍事衝突。

《CNN》報導指出,土耳其反對黨正團結一致,希望能推派人選擊敗艾爾多安。內政與外交上的緊繃,再加上選民對艾爾多安長期執政,希望尋求變革的厭倦心理,也讓艾爾多安的民調創下新低。土耳其總統勝選需要拿下超過全國50%的票數,這對現在的艾爾多安來說,非常困難。

石油減產政策成功,各國對沙國領導OPEC+信心大增

《CNN》報導,OPEC去年10月決定每天減產200萬桶石油,外界認為此舉是OPEC領導國沙烏地阿拉伯,故意在美國期中選舉前提高油價,以懲罰美國制裁俄羅斯的手段。但就在減產幾週後,由於各國擔心全球經濟衰退的預期心理,以及中國緩慢解除COVID-19疫情封鎖,國際油價反而跌至俄烏戰爭戰前水平。

油價下跌讓各國對沙烏地阿拉伯領導OPEC+的信心大增,沙國能源大臣沙爾曼(Abdulaziz bin Salman)也重申,OPEC+的政策並非出於政治動機。OPEC發言人貝克爾(Amena Bakr)認為,2023年將是OPEC保持高度團結的一年。她也補充,俄羅斯遭各國孤立,需要OPEC這個聯盟,因此她相信俄國會配合OPEC的決策。

OPEC+是在2016年由俄羅斯領導的十個非OPEC會員國組成的聯盟,積極響應OPEC的決議,因此沙烏地實質上透過OPEC影響OPEC+的所有會員國。

然而, 西方國家在去年12月對俄羅斯石油施加價格上限,各國無法確定,此政策會不會影響全球石油價格。俄羅斯因應政策,表示每天最多會再減產70萬桶石油,能源情報部門(Energy Intelligence)則預測,俄羅斯的原油和凝析油產量每天可能下降多達120萬桶。貝克爾表示,如果俄國持續減產,市場出現缺口,卡達可以考慮增加生產石油。

此外,在歐洲逐漸與俄國脫鉤下,中東地區海灣國家,也有可能成為歐洲重要的天然氣供應來源。卡達於2022年與德國簽署了第一份天然氣協議,與法國簽署了另一份天然氣協議,而鄰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也與德國和奧地利簽署了天然氣協議,並被歐盟官員吹捧為未來可向歐洲出口可再生能源的國家。

以色列組史上最右派政府,引發國際社會擔憂

以色列新政府成立,雖然領導者是過去擁有15年總理經驗的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但其內閣,是由一些以色列歷史上最極端的右翼人物們所組成。管理警察事務的國家安全部長班吉維爾(Itamar Ben Gvir)和財政部長史莫崔赫(Bezalel Smotrich)尤其受到外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