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遞橄欖枝願助中國防疫,陸委會表示需待陸方回覆,何美鄉:中國疫情大概3月走完變在地化流行

台灣遞橄欖枝願助中國防疫,陸委會表示需待陸方回覆,何美鄉:中國疫情大概3月走完變在地化流行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圖)。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說,已二度向中國表達願互助合作意願,實際提供哪些協助有待中國官方回應需求。對於台灣以何種管道表達協助規劃,以及協助規劃的方向為何?陸委會昨午以書面回應,指出有關基於人道考量援助中國大陸防疫問題,已由主管機關衛福部透過兩岸協議管道,向大陸有關部門表達積極協助的意願。

台灣遞橄欖枝助中國防疫,陸委會:需待陸方回覆

(中央社)中國大陸疫情升溫,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昨說,已二度向中國表達願互助合作意願。陸委會昨(6)日表示,對於實際提供協助之處,需待陸方回覆。

政府向中國大陸遞上橄欖枝,總統蔡英文在元旦講話時表示,看到近來中國疫情升溫狀況,只要有需要,基於人道關懷立場,願意提供必要的協助,幫助更多人走出疫情,有個健康而平安的新年。

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前晚則說,已二度向中國表達願互助合作意願,實際提供哪些協助有待中國官方回應需求。

對於台灣以何種管道表達協助規劃,以及協助規劃的方向為何?陸委會昨午以書面回應,指出有關基於人道考量援助中國大陸防疫問題,已由主管機關衛福部透過兩岸協議管道,向大陸有關部門表達積極協助的意願。

陸委會強調,實際提供協助之處,需待陸方回覆。

陸委會又說,呼籲提醒在中國大陸的台灣人,注意自身健康及做好防護措施。

陸委會最後強調,希望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早日結束,兩岸民眾都可以脫離疫情威脅,恢復正常健康生活和有序交流。

台灣願協助中國防疫,分析:民間管道是契機

(中央社)政府向中國大陸遞上橄欖枝,表態基於人道關懷立場,願意提供防疫必要協助。不過在當前兩岸氛圍下,如何提供協助既是政治挑戰也考驗彼此默契。學者分析指,民間管道是一個契機。

總統蔡英文在元旦講話時表示,看到近來中國疫情升溫狀況,只要有需要,基於人道關懷立場,願意提供必要的協助,幫助更多人走出疫情,有個健康而平安的新年。

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前晚表示,已兩度向中國表達願互助合作意願,實際提供哪些協助有待中國官方回應需求。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副教授張五岳昨天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表示,這無庸置疑是表達善意,但問題是要怎麼有效地達到即時援助。當中的關鍵是,透過什麼管道、用什麼方式,能夠將援助實際傳達到中國大陸。

張五岳指出,依照現在的兩岸政治氛圍,雙方公權力要直接進行接觸談判、協商有難度,北京方面也會有它的考量。不過,既然是從人道關懷考量,他認為民間管道落實是一個契機。

張五岳表示,由於涉及醫療資源,這可分為兩個部分。在台灣內部由政府部門與民間共同努力,比如針對提供給中國大陸藥品等防疫物資的評估與盤點等,但在落實到大陸方面,民間管道是最快速、可行的方式。

他強調,台灣有豐沛的民間活力與NGO等團體,透過這適當的方式,「未嘗不是表達善意的機會」。

張五岳也說,這仍能有助於兩岸氛圍好轉,總統的善意也可實現,且大陸疫情有效控制後,這對總統所言的疫後兩岸健康有序的交流也有所幫助。

中央研究院研究員何美鄉則指出,台灣人非常早就在討論這個議題,基於人道立場,該人道就人道。但是,中國很大,台灣很小,難以思索找到一個著力點實質幫助他們,台灣也很難行。

她認為,政府提出人道幫助,比較像是政治上的象徵意義。但是提出一個善意說詞,拋出方案後會來評估可不可行。

fvwlkzob4oepacmumtzvxh5izdielp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圖為1月3日上海同仁醫院迴廊上滿是躺在擔架的病患。

中國疫情何時走完?何美鄉:過完農曆年約3月時

(中央社)中國去(2022)年12月初鬆綁防疫政策後疫情大爆發。評估中國疫情,中央研究院研究員何美鄉昨天表示,等到冬天走完、過完舊曆年,至少3月時中國的疫情大概結束,變成在地化流行。

何美鄉進一步說明,也就是說病毒不會消失,感染病例會持續發生,但不再對社會醫療體系造成太大的威脅。

何美鄉是知名的流行病學專家,她昨天接受《中央社》訪問時指出,疫情與病毒不會消失,很多人詢問疫情什麼時候走完,但應該要問的是「它(指疫情)什麼時候對生活、經濟、社會、國家的影響會結束」。

何美鄉表示,對於中國而言,上述的情況發生在兩個狀況。第一是一堆人生病不能來工作;第二是因為一、兩個人生病,而讓一個地方封起來。當中,後者的因素已經不存在了。

她分析,中國有些地方疫情可能還沒結束,「它就是冬天走完,過完舊曆年,等天氣溫暖的時候也就差不多了」,現階段的確狀況不好,但很多地方也都逐漸開了,民眾也持續出門、工作,工廠也不像以往關閉。

何美鄉指出,等中國人走完疫情,至少今年3月時,大概就是結束了。接下來就是觀察剩下什麼病毒,變成在地化的流行。

何美鄉形容,當疫情開始傳播,就是排山倒海,如一匹馬開始奔馳,抓不回來。當中國疫情走勢走到今天的狀態,就讓它快速走完,不要再阻礙它。

從1月8日開始,中國將放開邊境,除此之外,COVID-19將從「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依據相關法規,取消入境中國後全員核酸檢測和集中隔離等措施。

不過,中國的放鬆令許多國家不敢大意,包含日本、美國、台灣等,將對來自中國的旅客採取防疫措施。摩洛哥甚至宣布將禁止中國旅客入境。

對此,何美鄉指出,大家希望萬無一失,假如中國自己做得很好,提供完整的資訊,大家就不用擔心,他的國人在1月8日出國時就不會受到那麼多的限制。

她進一步說明,中國沒有提供相關數據顯示「我們的變異株是你們都有了所以不用擔心了」,或者是「我們有,但沒有太嚴重的免疫逃避,也沒有很嚴重的致病性」。

何美鄉表示,中國若是有提供資訊,可讓各國政府做評估,告訴民眾開放有沒有風險,但是現在沒有可靠的資訊與數據,即因如此,當然就是來自中國的旅客進入台灣,由台灣檢驗,做好基因序列分析等評估。

民進黨邀中研院專家報告武漢肺炎因應策略(1)
Photo Credit: 中央社
知名流行病學專家何美鄉(左)

紐時:中國農村恐難擋Omicron疫情不易告終


“COVID-19”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