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提振民營經濟的信心,習近平拿什麼去激勵企業家?

想提振民營經濟的信心,習近平拿什麼去激勵企業家?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中國當局要想提振民營經濟的信心,光靠輿論造勢和官員表態是不夠的,把馬雲請回來,把罰款還給阿里巴巴,也許更能起到效果。

文:鄧聿文(政治評論員、獨立學者、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兼中國戰略分析雜誌共同主編)

信心比黃金還重要,這是人們在危機時刻常說的一句話,此話也表明,此時此刻信心或者信任的極度稀缺。去(2022)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發出了今(2023)年中國重以經濟為中心的訊號,習近平在會上還特意強調要搞好今年的經濟工作,關鍵是提振信心,其中關鍵之關鍵,又是恢復民營經濟、民營企業家的信心,因為正是民營經濟的衰敗才導致今日的經濟衰退。

然而問題在於,中國當局拿什麼去激勵民營企業家,提振民營經濟的信心?

官方當然亦意識到這點,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恪守契約精神,要求「從制度和法律上把對國企民企平等對待的要求落下來,從政策和輿論上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並一改前期對資本以規範之名行打壓之實,設置紅綠燈,防止野蠻生長的做法,支持平台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

然後人們看到,浙江省委書記聞風先動,到阿里巴巴集團調研,各地長官開始重新擁抱民企和民資,官媒和學者更是大造輿論,司馬南等幾個早先大批特批私營經濟,肆意圍剿知名民企,讓企業家膽戰心驚的「左棍」,面對當局的轉向,這段時間也偃旗息鼓,不敢造次。

不過,僅僅會議喊幾句漂亮話,輿論造勢或者官員表現出一種和民企和解的姿態,就以為能夠打動企業家,讓他們相信政府的誠意,響應號召為當局解圍,是不可能的。信任一旦被破壞,要重建就須加倍付出努力,官方現在所做的遠遠不夠。

習近平不可能請回馬雲

民間沒有被當局的喊話矇蔽,一種頗有代表性的看法認為,當局真要提振民企信心,說太多了都沒用,去東京把馬雲請回來,讓他重掌阿里,並將罰款還給阿里,馬上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所以這麼說,是因為馬雲和他的阿里集團是過去幾年受當局打壓最重的代表性企業家和企業。當局擔憂阿里挾數據平台優勢,發展成一個金融帝國,擾亂官方控制的金融秩序,衝擊中共統治。在螞蟻金服上市前一刻,無限期叫停了這家當時全球最大IPO,讓馬雲想將企業觸角伸入金融的夢想完全破滅。他本人也受官方嚴厲的監視和行動限制,淡出公眾視野,隨時有可能被官方投入監獄。

也許僅僅是因為他身上太強的標桿作用和國際影響力,當局顧忌這樣做很可能適得其反,才未下此重手。但馬雲已經身不由己了。

除馬雲外,被當局收拾的服服帖帖的私企還有滴滴和新東方。前者因為沒有聽從當局的勸告執意去美國上市受罰,去年已從紐交所退市。後者是老牌教培企業,在當局這幾年對教培行業的摧殘下,也差不多奄奄一息。

習當政的十年,中國一批知名私企,或在當局的反腐名義下轟然倒塌,財富被政府洗劫,掌舵人成為階下囚,如明天系和肖建華、安邦和吳小暉;或至今在死亡的邊緣掙扎,如恆大和許家印。一些企業雖然好不容易活下來,財富也大縮水,如王健林的萬達。更不用說倒在「動態清零」下的無數中小微企業。

可以講,在習的「新時代」,中國民營企業、民營經濟和企業家們遍體鱗傷,活得非常艱辛。固然有中國經濟的內在結構以及經濟週期問題,但更多是當局為了某種政治目的而對民營企業和民間資本肆意妄為的打壓所致。這種情形下,要挽回企業家的信心,重振經濟,非得打破常規,有一些不尋常的舉措和重磅政策才行,小恩小惠式的做法,會比民眾看作無誠意或誠意不足。

GettyImages-467476292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那麼,當局會去東京「三顧茅廬」把馬雲請回來嗎?在一些觀察者看來,若經濟持續不見好轉,不排除會這樣做,問題是馬雲是否願意重回阿里。不過我認為,浙江地方政府也許可以去請馬雲,但此事涉及今上的面子和權威,浙江是不敢擅做主張的,否則就犯了政治大忌。

作為當局防範的標桿人物,由政府出面邀請馬雲再回阿里,今上的面子往哪兒擱?習即使內心認錯,可面子不能難看,而請馬雲回來,等於是對他公開的羞辱。何況,習未必認為他管制資本的做法是錯的。從維護中共統治以及打擊黨內高層政治對手出發,像馬雲這種和權貴走得很近的資本家以及阿里這樣的商業巨獸,是要有所約束、有所敲打的。

人們看到,由前政協委員、隸屬財政部的財科所前所長賈康領銜的五名經濟學者最近寫的一份給當局的「奏摺」,建議政府出台實質性舉措提振民營經濟信心,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文件精神,所提七條具體意見沒有請回馬雲或類似為受冤案的企業家進行平反的內容,雖然也談到要為民營經濟、企業家精神正名,確立企業「去出身論」、獲得平等市場地位,以及依法切實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等。

是他們沒想到這一點?當然不,大概率是他們認為,要當局去請馬雲回來,或者為孫大午這類已判重刑、財產被沒收的企業家再審平反,基本不可能,提此類建議只能自討沒趣。

請回馬雲不行,是否可以讓他的螞蟻金服在經過整改之後重上市?去年下半年曾一度傳出監管部門可能放行的消息。從對企業家的信心激勵看,真這樣做效果也會很不錯。如果當局有足夠智慧並且足夠自信的話,事實上理應如此,而且越快越好。

我之說監管當局要有智慧和自信,是考慮到之前如果不讓螞蟻金服上市來自習的旨意,他們可能擔憂允許馬雲的企業再上市,不好向習交代,怕被問責。但其實這事對習的面子衝擊不大。因為當初只是暫時叫停螞蟻金服的IPO,不是取消上市,更不是永久不讓它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