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當代最重要的獨立電影創作者,塔西米克的電影旅途與第三世界哲學觀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奇拉・塔西米克是當代最重要的菲律賓獨立電影創作者。1942年出生於菲律賓碧瑤,兒時經歷日本佔領的二戰時期,戰後美軍接管統治,成年後赴美求學,六〇年代末期旅居巴黎與慕尼黑。他的電影,一直都帶有相當程度的「私電影」成分,從個人、貼近創作者生活的角度敘事,但同時又勾連到相當社會性的、政治性的議題。連荷索、柯波拉、蘇珊桑塔格等人都盛讚。
文:謝以萱
「拍電影就像長途旅行。巡航者可以油箱加滿並隨身攜帶信用卡,以確保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航程。巡航者也可以帶上幾杯汽油,一直開到身邊的汽油用完為止,然後再四處尋找後續的燃料抵達目的地,而不去擔心需要多久才能完成航行。」——奇拉・塔西米克〈點滴電影製作法 vs. 油箱加滿與信用卡〉[1]
奇拉・塔西米克(Kidlat Tahimik,1942-)是當代最重要的菲律賓獨立電影創作者。1942年出生於菲律賓碧瑤,兒時經歷日本佔領的二戰時期,戰後美軍接管統治,成年後赴美求學,六〇年代末期旅居巴黎與慕尼黑,曾在荷索(Werner Herzog)著名作品《賈斯伯荷西之謎》(The Mystery of Kaspar Hauser)中客串一角。
1977年,他以製作成本極低(低於12萬台幣)、編制極簡(幾乎是他自己掌鏡、演出、剪接)、撿電影學院學生棄置的過期膠卷拍出的首部電影《噴了香水的惡夢》(Perfumed Nightmare),一舉入選柏林影展「Forum of New Cinema」單元,並獲得費比西影評人獎。

然而,在這部備受荷索、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和柯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等人盛讚的傳奇電影背後,其實有個功不可沒的女性——卡特琳・迪居亞(Katrin de Guia),她是一位藝術家、菲律賓文化研究者、心理學博士、三個孩子的母親,以及,塔西米克的人生伴侶。
卡特琳以各種身份與形式出現在塔西米克的創作中,多數時候協助製作影片中的道具和服裝,亦不時在片中演出角色,在塔西米克一心一意在巴黎投入拍攝《噴了香水的惡夢》的時候,她正在慕尼黑的醫院裡產下兩人第一個兒子小奇拉(Kidlat de Guia)——當時才剛從慕尼黑藝術學院畢業不久的卡特琳可能還未料到,未來她和小奇拉與另外兩位兒子,將一再出現在塔西米克的電影裡,共同組成他傳奇性的一部分。[2]
塔西米克的電影,一直都帶有相當程度的「私電影」成分,從個人、貼近創作者生活的角度敘事,但同時又勾連到相當社會性的、政治性的議題。
例如《噴了香水的惡夢》中塔西米克自導自演,開著一台顏色繽紛的吉普尼(jeepney)在大街小巷穿梭,以黑色喜劇般的諷刺幽默調性,描繪小人物離開熱帶亞洲村落前往西歐大城市尋夢的故事。
這部帶有自傳性色彩的公路電影,直接地反映當時三十多歲,毅然決然放棄前景看好的OECD經濟研究員工作,離開巴黎的塔西米克處境。他一方面如日記電影般紀實地拍下尋索答案的旅程,另一方面又充滿奇想地為寫實的素材添加虛構的橋段,對社會現實提出深刻的疑問。
《噴了香水的惡夢》基本上奠定他日後創作生涯的基礎與風格,他的攝影機緊貼著生活,在他三個兒子先後出世後,妻兒的日常成為他攝影機捕捉的對象。

他的電影因而是家庭電影(home movie),他經年累月地以攝影機紀錄家人,再將那些珍貴的時光細膩挑出,編織入他的奇想故事之中,例如橫跨十多年拍攝的《為什麼彩虹的中間是黃色》(Why is Yellow Middle of the Rainbow,1994),在陪伴親愛家人的成長之餘,也見證菲律賓自八〇年代以降的社會變遷。
不僅如此,塔西米克的電影也是「家庭代工式電影」,三個兒子和妻子卡特琳並非只是單方面地被拍攝、出現在家庭電影裡,他們亦高度參與創作的過程,無論是幕前或幕後,紀實性的記錄或虛構性的搬演。
例如《返鄉包裹 #1 過度發展的回憶》(Balikbayan # 1 Memories of Overdevelopment Redux III,2015),在這部跨時35年製作的電影裡,塔西米克的兒子卡瓦揚・迪居亞(Kawayan de Guia)以青年藝術家的身份,延續著父親年輕時未竟的角色,飾演航海家麥哲倫身邊的僕人安立奎(Enrique),講述這位在西方中心的歷史中長期被視為奴隸看待的安立奎,實際上才是真正完成環遊世界壯舉的第一人。
《返鄉包裹 #1 過度發展的回憶》以推測、假想的方式,試圖修正被殖民者長期掌握詮釋權的歷史,為菲律賓社會長期處於被殖民的狀態,開創出另一種逃逸的可能性。

塔西米克的創作總能從個人的經驗透視社會群體,以超現實的表現手法照看現實,純真俏皮的風格敘事且充滿生命的智慧;他珍惜被主流社會遺落與忽視的人事物,並勇於對世人習以為常的提出深刻的疑問。他批判,但不憤世忌俗。他的電影從不採取兩極分化、辯論或簡化的做法;相反地,他的電影表現出慷慨且溫和的智慧,對現實提供敏銳的觀察。
在《土倫巴》(Turumba,1982)裡,偏遠的菲律賓小鎮,每年都因著重要的宗教慶典土倫巴而舉村忙碌,耆老帶領著孩子製作儀式用的動物紙雕偶。這些做工細緻用色鮮豔的紙雕偶,被遠道而來的德國女商人嗅到商機,她想批發到慕尼黑奧運場邊販售,大賺一筆,村民為了能如期交貨紙雕偶連夜趕工,而不再是為了儀式酬神。
塔西米克與村民素人演員共同創作,妻子卡特琳亦在片中客串演出商人一角,影片以紀錄片般的寫實手法加上虛構的橋段,透過一個小家庭的故事,趣味橫生地呈現資本主義作為一種經濟體系,一種稱霸現代社會的世界觀,如何具體地滲透入一個平凡的家庭,成為主導其生活和慾望的意識形態。《土倫巴》對主流社會廣為推崇、近乎信仰般信奉的現代性提出反省與批判。
Tags:
中底科技BOOST再創新:一圖看懂adidas Ultraboost Light史上最輕盈腳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BOOST科技邁入十周年,adidas推出Ultraboost系列優勢大成之作──Ultraboost Light,以史上最輕的腳感為靈感,傳遞極致(ULTRA)舒適的理念,提供能量回饋的舒適感受。
在口罩禁令正式放寬的後疫情時代,對於喜歡運動的人而言,一雙舒適美觀的運動鞋絕對是生活中的必備單品。不過,想要找到一雙簡約、有型又兼具功能性的運動跑鞋,卻沒有想像中容易。巧的是,近期adidas為慶祝BOOST科技邁入十周年,推出一雙無論外觀還是性能都堪稱年度經典的鞋款──Ultraboost Light。

十年淬鍊,成就史上最輕盈腳感
進入正題之前,我們不能忽略adidas獨創的BOOST科技,這個為全球運動跑鞋中底帶來的巨大影響,以及經典跑鞋系列「Ultraboost」一次又一次迭代的蛻變過程。
十年前,adidas以發泡微球與TPU材料合成的創新技術,開發出一顆顆外型近似爆米香的科技材質「BOOST」;經由特殊熱壓技術處理後,一顆顆橢圓討喜的BOOST聚合成特殊的能量膠囊的中底材質,當足部一觸地,數百顆BOOST能量膠囊立即引爆能量, 賦予了跑鞋前所未見的回彈腳感。
- 2013年,首款Boost科技跑鞋「Energy Boost」問世。革命性的科技材質「BOOST」一推出,連帶影響了整體製鞋產業製作工藝的轉變,讓這「能量膠囊」材質在極短的時間內掀起中底革命。
- 2015年,adidas引入Primeknit針織鞋面技術,打造出流線型跑鞋外觀;其中以Ultraboost OG/Ultraboost Triple White為代表,簡約百搭的前衛外型也在當時掀起一波跑鞋熱潮,更有好萊塢大明星愛穿加持。
- 2016年,Ultraboost首次結合「Continental ™馬牌橡膠大底」,搭配鞋領編織技術的更新,讓Ultraboost倚靠著「抓地力」、「耐磨性」及穿戴時的「完整包覆性」再次攀上跑鞋顛峰。
- 2019年,「Primeknit 360度針織鞋面」及「Torsion Spring創新抗扭轉系統」兩大創新技術賦予跑者更完整的包覆與支撐,讓Ultraboost再次迎來足部腳感的全方位進化。
- 2021年,BOOST技術又迎來巨大突破,中底顆粒含量增幅26%,結合最新L.E.P.抗扭轉系統給予使用者超勁感受,又一次顛覆了跑者對彈性能量的想像。
中底科技boost再創新:永續減碳更環保、輕量30%更舒適
歷經十年淬鍊,adidas始終站在時代尖端創造又突破,一步一步推進跑鞋科技的歷史足跡,成就無數年度潮流經典──2023年Ultraboost革命進化,史上最輕、最環保的Ultraboost Light問世。

要被譽為潮流經典跑鞋,俐落百搭的外觀、舒適耐穿的實用性缺一不可。首先,觀察成鞋的基礎科技及數據表現:Ultraboost Light使用了比過去BOOST顆粒輕量30%的「Light BOOST」顆粒製成跑鞋中底,不只將鞋全重降低近10%(尺寸UK8.5 Ultraboost 22-333g;Ultraboost Light 299g),回彈性能也增加4%,並較前代減少整整10%的碳足跡。這些數字不只意味著BOOST科技再上一層樓,更體現了adidas的品牌永續價值,為Ultraboost Light的「Light」賦予了低碳永續的特殊意義。
接著回到大家最關心的舒適度與實用性。這次adidas特意針對過去Ultraboost系列跑鞋的缺點進行優化,鞋面選擇延展性佳、透氣的Primeknit+針織網布,加強編織結構的支撐性、提升鞋面彈性,讓跑步時腳部能夠伸展,如襪子般易穿脫而不壓腳背;而Ultraboost系列一貫使用的Continental™馬牌輪胎大底也依然保留,但特別的是,adidas這次透過左右豆莢式的排列,提供多方向抓地性、減輕穿著負擔;L.E.P抗扭系統也全面更新,從X型換成U型片,提供鞋身更好的穩定度及回彈性能。
最後,我們來看看它的外觀及配色。這次的Ultraboost Light鞋身承繼過去幾代Ultraboost白底的簡約風格,配上鮮明的橘紅色及淡藍色兩色線條點綴,搭著側面顯眼的三條黑線,整體外觀十分出色,搭配日常穿搭也非常適合。由船隻圓潤身形發想設計的中底線條也加強整體鞋身的協調感,強調出單品的存在感與圓融百搭的特質。

一代經典Ultraboost Light,年度必備的風格單品
adidas推出的「Ultraboost Light」跑鞋新經典,它完美傳承BOOST科技極輕超彈的材質特色,又以船隻圓潤的幾何形狀設計,實現輕巧舒適的穿戴感受。無論外觀還是性能,Ultraboost Light絕對可以說是難得一遇的複合性單品,不管你是追求舒適腳感的運動愛好者、還是尋找蒐藏價值與穿搭單品的典藏主義者,都能在上腳後獲得最大的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