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友宜提出「台灣非強國棋子」,不僅牽制「親美反共」的朱立倫,也凸顯民進黨「聯美抗中」之失衡

侯友宜提出「台灣非強國棋子」,不僅牽制「親美反共」的朱立倫,也凸顯民進黨「聯美抗中」之失衡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侯友宜強調基於平等、尊嚴及友善、彼此信任的兩岸交流過程,顯見四大交流原則構成兩岸關係發展的「社會資本」,無論是強調中華民國認同或台灣主體性及本土性,民進黨皆很難批判和標籤化侯友宜兩岸路線具「親中賣台」行徑。

日前可能成為台灣未來領導人的新北市長侯友宜,其在元旦談話提到「台灣非強國棋子」,被民進黨人士質疑這是走回國民黨老路是「疑美論」,且其兩岸論述也被民進黨批評認為空洞化。

在台灣九合一選舉結束民進黨慘敗後,社會已開始進入討論2024年領導人選舉,作為台灣六個直轄市中人口最多、選票最集中的新北市,無疑是在大選中發揮最大關鍵影響力區域。連任的侯友宜曾任警政署長,執掌全台公共安全、社會秩序之維護;也曾擔任新北市副市長,其地方事務及治理經驗已十分專精及熟悉。

作為藍營最有可能取得執政權再度完成政黨輪替的候選人,侯友宜處理公共事務一向給予人低調小心翼翼、務實穩健、勇於承擔之信任感,不起意識型態爭論。

然而,作為未來台灣可能領導人,缺乏兩岸及國際、國防外交事務治理經驗並非其專長領域,也甚少發言宣示其政策立場,致外界不易窺探其兩岸路線及國際戰略,此可能構成侯友宜成為台灣領導人的短板及劣勢。2023年初,侯提出台灣「非強國棋子說」,應是其爭取高階政治領域發言權及有意競選總統大位之「起手式」。

首先,宣稱台灣不應成為強國棋子,台灣國際戰略應從「聯美抗中」轉向「友美和中」取向

侯友宜此次元旦高倡「我們絕對不是強國的棋子」,相對民進黨政府採取「一邊倒」、「聯美抗中」戰略及「抗中保台」路線,與美國印太戰略相聯盟,充當美國在東亞區域圍堵中國之「棋子」或「馬前卒」角色,顯然這是直接否定民進黨政府的「親美抗中」之失衡政策。侯倡議台灣應採取相對自主性、中立性及獨立性「友美和中」均衡策略。

這樣相對均衡的國際戰略,可謂是回歸馬英九主政時期「友美和中」路線。這顯示針對兩岸關係發展,侯友宜提出交流要平等、尊嚴、友善、彼此非常信任始能往前走。侯友宜的兩岸路線取向,應是主張採取既「友美」又「和中」的「等距路線」,向馬英九持守友美及和中路線回歸;但不同於現任主席朱立倫採取過度「親美反共」路線。

朱立倫訪美時曾論及兩岸應接觸與溝通,好過戰鬥和衝突。國民黨堅持為穩定兩岸關係、降低中國威脅、管控兩岸危機,與中國展開「基於原則的交往」;朱立倫甚至回應「九二共識」是「創造性模糊」,是「沒有共識的共識」,不必浪費時間在九二共識本身,此引發黨內及台灣社會軒然大波。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
TNL+ 首月體驗價 1 元,
加贈 LiTV 首月免費(見活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