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民進黨政府不發錢也被罵,普發現金6000元也沒人感恩?

為何民進黨政府不發錢也被罵,普發現金6000元也沒人感恩?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蔡英文點頭同意的全民普發6000元,相關法案還須行政院會通過,並經立法院三讀後才能發放,最快二月底能入帳。但更該被討論的是,這所謂「超徵」是什麼?錢從何而來?怎麼用才能真正改善人民生活。

2023年1月1日,台灣總統蔡英文在元旦談話中,對於去年台灣稅金超徵4500億一事,表示沒有具體討論發放消費券或發現金,強調錢要花在刀口上,認為:「這個決定不容易,但為了國家,我們必須這樣做,也要請國人能夠理解,並且支持。」此話一出,引發軒然大波,無論藍綠民代,都痛批政府不普發現金,而許多民眾也為之跳腳。

民進黨支持者(被暱稱為側翼)隨即發文,痛批普發現金的要求,是動搖國本。這筆錢應該照中央規劃,補貼油電損失,並因應未來一年可能的經濟困境。認為要求政府發錢的都是愚民,短視近利,反而會傷害台灣。

不料,僅僅隔了兩天,1月3日,行政院長蘇貞昌卻表示,超徵稅收其中1800億元,扣除不時之需後,將用發現金的方式讓全民共享,必須經立法院同意。而總統蔡英文也在臉書發文,表示:

對於中央可運用的3800億元,⋯⋯決定規劃從三個面向⋯⋯1000億,額外撥補勞保和健保基金財務缺口,同時增加電價補貼。⋯⋯1000億,啟動第一波「加強韌性經濟方案」的七項措施。⋯⋯協助迫切需要被幫助的傳統產業、農漁業、觀光業。⋯⋯至於大家所關心的,還剩下1800億元的部分,經過這幾天的討論,除了要預留一筆錢因應不時之需外;我們將保留一定額度,用發現金的方式,來作為全民共享的方案

兩天之內,從不發錢突然變得要發錢,此舉不但打臉綠營側翼,而且因為政策的大轉彎,讓輿論風向也一時混亂。原本反對民進黨者還在痛罵不發錢,突然要發錢了,也只能變成「檢討決策過程」,以及討論金額多寡,與抨擊超徵的狀況,反正就是看民進黨不爽。

而支持者則有點尷尬,因為反對發錢的理由通常建立在對政經情勢的分析上,無法馬上180度翻轉,會變成自打嘴巴。於是只好說民進黨不但重視補貼油電,又合理把經濟盈餘跟全民共享,雖然還是覺得發錢不對,但都因為人民短視近利,所以不能怪政府。

而許多有識之士,無論原本立場就反對發錢,或站在弱勢立場認為在疫情衝擊下,發錢可以增加消費與家庭的支撐,也沒因為民進黨政府的轉彎,就改變自己說法,還是就原有邏輯支持或反對。

這比較像是真正有立場定見的,但不太是主流。主流言論還是分成兩種,一是反民進黨,二是挺民進黨。而有些原本中立的選民或個人,很明顯在這一兩年厭倦民進黨宣傳戰的狀態下,都根據自己的情緒喜好,大反民進黨。在這次的發錢事件上,也依然如此。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
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