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解封:「自願感染」的年輕人,和憂心忡忡的長者

中國解封:「自願感染」的年輕人,和憂心忡忡的長者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大城市,人們已經重新回到購物中心、餐廳和公園,甚至排隊辦理簽證和護照,官媒《環球時報》也宣稱「正常日子回來了」,但是,這對許多人來說恐怕是種不舒服的「回復正常」。《BBC》採訪了一些中國家庭及年輕民眾,了解他們對於快速解封的看法,以及對長者染疫的憂心。

A passenger at the train station in Beijing wearing full-body protective equipment against Covid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目前在中國流行的新冠病毒絕對優勢毒株是Omicron BA.5.2和BF.7。衛生官員稱,在美國等地流行的XBB.1.5變異株「未在中國形成傳播優勢」

過去一個月,中國防疫政策的突然逆轉導致了席捲全國的新冠感染潮。中國老人新冠疫苗加強劑接種率不高,且疫苗選擇較為單一,如何防止老人感染,成為家家戶戶憂心的問題。特別對於農村家庭來說,在快速解封下,人們擔心藥物及醫療系統是否會不堪重負。

但結束持續三年的嚴格防疫措施,則同樣有支持者。有中國年輕民眾告訴《BBC》,期盼解封能讓生活「恢復正常」。

美國史丹福大學兒科及健康政策教授王智弘告訴《BBC》說,面對未來疫情情勢,鑒於龐大的感染人數,中國應當「系統地收集關於新出現的病毒變體數據,以確保沒有新的變體比現有的變體構成更大的威脅。」

王智弘認為,中國政府還應該為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患者凖備常規的退燒藥物以及有效的抗病毒藥物。面對新一代更有效的mRNA疫苗,北京或該嚴肅地審核其疫苗政策。

流行病學專家,台灣中央研究院兼任研究員何美鄉博士則說,分析中國新冠疫情,她認為是「挽不回的案例」。她在臉書發文分析,「現在唯一擔心的是新變異株……不過持續國際輿論(含WHO)的壓力還是有一些些效果,中國終於要提升了對病毒的基因序列的監測。」

公開報導顯示,目前在中國流行的新冠病毒絕對優勢毒株是Omicron BA.5.2和BF.7。衛生官員稱,在美國等地流行的XBB.1.5變異株「未在中國形成傳播優勢」。

《BBC》採訪了一些中國家庭及年輕民眾,了解他們對於快速解封的看法,一些家庭成員對於長者染疫表達了憂心。

2022年12月,當陳先生85歲的老父親因感染新冠病倒時,他無法叫到救護車,也沒法讓父親就診。他們去了北京知名的朝陽醫院,在醫院被告知要麼去其他醫院試試,要麼坐在醫院走廊裏打點滴。

陳先生告訴《BBC》,「沒有床、沒有呼吸機、沒有醫療設備」。後來,家人設法在另一家醫院找到了一張床位給老人家,但這是通過一個特殊的聯繫人幫忙,那時老人家經出現了嚴重的肺部感染。老人現在已經康復,但陳先生憂心,若有二次感染可能要了父親的命。

他認為,這三年的新冠防控措施完全在浪費,是失敗的。放鬆得太快,沒有做好凖備,染疫人數太多了。

People enjoy skating at the Shichahai Ice Rink on January 5, 2023 in Beijing, China.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這三年來,官媒將新冠病毒描述為對人類社會的危險威脅,並誓言政府將貫徹「動態清零」以確保人民性命安全。不過,最近幾周,這種言論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疫情還會再來的,對於老年人來說,就只能靠命了。」陳先生說。

北京迅速扭轉爭議性的「動態清零」政策,最後一步落在周日(1月8日)重新開放國際旅行邊界。隨著突然且全面地廢除大規模核酸檢測以及嚴格的防疫隔離,很多像陳先生這樣的家庭對未來保持高度謹慎的態度。

但一些中國年輕公民的感受截然不同。這些受訪者均不願具名。

有的人告訴《BBC》,他們是「自願」暴露在感染之下。在上海,一名27歲的程序員沒有接種任何疫苗,他說自己自願接觸到新冠病毒。

「因為我不想改變我的假期計劃。如果我有意安排感染時間,我可以確保假期期間康復,並且不會再次被感染。」 他告訴《BBC》。他承認沒有預料到染疫會引起肌肉酸痛,但表示症狀與自己預期的基本一致。

另一位26歲的上海女士告訴記者,她刻意與抗原檢測陽性的朋友碰了面,「這樣我也可以被感染」。但她表示,康復過程很不容易:「我以為這會像感冒一樣,但更痛苦。」

Customers dine at a restaurant as Beijing no longer requires people to show their negative nucleic acid testing results before entering public places on December 21, 2022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至少在大城市,人們已經重新回到購物中心、餐廳和公園裏頭,甚至排隊辦理簽證和護照。

此外,一位來自浙江省嘉興市,在一家國營企業工作的女士向《BBC》說,聽到中國邊境重新開放時,她十分激動。 29歲的她很高興能再次到中國各地看現場演出。

「當我不得不徵得經理的許可才能出差時,生活變得很荒謬。我只想讓生活恢復正常,」她說, 「但我確實擔心那些老人家。」

這位女士解釋,當她的祖父感染新冠時,老人家拒絕去醫院,即便病情惡化。 而有關中國醫院和火葬場不堪重負的報導只會加劇這種擔憂——她說耳聞過殯儀館裏屍體大規模積壓的事情。

她表示,自己檢測結果還沒有呈陽性,但先生確診了。現在,她在家裏全天候24小時戴著口罩,即使是在睡覺的時候。

「我不想讓我們同時生病, 但我並不害怕這種病毒,因為重症很少見。」

正常日子回來了?

至少在大城市,人們已經重新回到購物中心、餐廳和公園,甚至排隊辦理簽證和護照。

官媒《環球時報》宣稱「正常日子回來了」,並稱這結論來自於採訪了中國民眾。

但是,若正常的日子真的回來了,對許多人來說恐怕是種不舒服的「回復正常」。

譬如,劉女士的丈夫患有重症糖尿病,因此從未接種過新冠疫苗。 自從解封以來,她一直待在室內,並對送到家裏的每個貨品都消毒了一遍,但這對夫婦仍確診了。

他們的女兒也感染了新冠病毒,她只能在北京寒冷的冬天四處尋找輝瑞公司(Pfizer)製造的抗新冠病毒藥物Paxlovid,最後以7500元人民幣(約918英鎊)的高價從黑市上購買了一盒。

劉女士告訴《BBC》說,「我先生新冠恢復的過程很順利。對我來說是個很大的安慰。」

「可是若第二波疫情來襲時候,他會怎麼樣呢?」劉女士反問道。

Paxlovid在很多國家被用於治療新冠病毒病。臨床試驗結果顯示這種口服藥可顯著降低住院或死亡風險。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其稱為「高危患者的最佳治療選擇」,但該藥物在中國非常罕見。

去年2月,中國國家藥監局已應急附條件批准Paxlovid的進口和銷售,但當局在周日(1月8日)宣布,由於藥價昂貴,Paxlovid未能納入中國醫保目錄,這意味著政府將不會為這種藥物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