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記者評〈燃燒吧!熱情社運圈不能說的秘密〉一文

老外記者評〈燃燒吧!熱情社運圈不能說的秘密〉一文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Photo Credit: J. Michael Cole

翻譯:呂佩廷

編註:此文所討論的文章為上週日聯晚新的「私房新聞」系列其中一篇,在上週網路圈引起諸多爭議。此文為Michael Cole的評論,我們在文末附上其他網路上幾篇關於這個事件的各種面向的討論,希望能夠提供更多不同觀點給大家思考,以及討論的方向。

本文開始:

前些日子,聯合新聞網刊登了一篇關於社會運動的文章,煞費苦心企圖敗壞社運人士的名譽,這些社運人士已成為馬政府最大的心頭之患,這麼做,我想不過是為了新聞的聳動性,不然就是有其政治意圖。

以下的話我以前都曾說過,但在這裡,還是要再說一次:台灣的傳統新聞媒體對這個國家造成了很大的傷害。不管是做事鬆散的新聞業、腥羶色的報導,還是不了解新聞輕重緩急的記者,或是時不時地捏造部分內容。我們雖然時常讀到關於中國大陸對台灣新聞媒體的威脅(的確是需要擔心),但即使中國沒有伸出他邪惡的觸角,我們自己既有的問題就已經不勝枚舉了。

就拿最近在聯合晚報一篇關於社運的文章來說吧。讓我們看看,新聞媒體能夠做到多糟的程度。這篇名為「燃燒吧!熱情社運圈不能說的秘密」的文章表示,在過去18個月來,我們所經歷的社會動員事件,僅僅只是「交友聯誼活動」,在這,年輕的女孩子往往與她們崇拜的社運領袖發生肌膚之親。在文中,作者(本身也是一名年輕女生)敘述說,有些時候,聚在一起抗議的年輕人,當黑夜來臨時,會進入縱慾的情境,接著也寫了「潔身自愛的女孩更會相互提醒,沒事千萬別透露過自己夜宿過社運現場,否則容易無端捲入桃色風波,甚至引來莫須有污名。」

也就是說,那些參與抗議的年輕女性都沒有自我意志、純粹只是蕩婦(抱歉用了髒字),完全無法控制內心的衝動,對這些充滿吸引力的年輕領袖一點招架之力都沒有,而這些年輕領袖(或許)也只是為了吸引年輕「迷妹」而參與抗爭事件。文中的性暗示不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

這不是在討論基督教基本教義派所說的,如果台灣使同性婚姻合法化會有什麼樣的後果。這是一個本該要有信譽、令人值得信賴的記者,為全國四大報之一的新聞報紙寫的文章。 而且整篇報導中,這名記者連一個消息來源都未曾提及,我們所讀的,都只是傳言,僅僅是「一名學生坦言…」的道聽塗說罷了,當然也有推測,以及一堆的內容編輯,所以就我們所知,整篇文章可以說只是她想像出的作品,但很顯然對泛藍且普遍來說支持總統馬英九的聯合報編輯來說,這已經足夠了。

在過去的18個月,我一直在追這些社運新聞,同時記錄、拍攝以及撰寫相關的人事物,所以我可以告訴你,那絕對不是大家想的「愛之船」。這些年輕的社運人士,他們要面對的是惡劣的天氣、犧牲周末(有時甚至是課業),他們必須面對法院的傳喚以及警察的盾牌,但這些都是為了國家的未來而奮鬥。你覺得會有「迷妹」嗎?或著有時會發展出男女之情嗎?當然會有,但這些,也都同時在其他的工作場合、學校、政府機關,甚至新聞圈內上演著;至於親密關係,我想我和其他時常陪伴在側的學者以及律師,肯定因為太忙著把注意力放在這些唱著歌、呼喊著口號、發著傳單、或是被暴力警察揍的學生身上,所以錯過了。

聯合報文章所創造的形象,絕對不是在反映學生運動的文化與其嚴肅性。 當然,這可能只是某個渴望報導內幕新聞,卻又無經驗的年經記者所造成的結果,如果確實如此的話,那其他更資深的編輯就有責任,要求她更深入地探究真相,或是更明智地,直接拒絕採納這篇報導,但顯然他們沒有,也讓我們不禁猜想,整篇報導是否有什麼政治意圖,為了要破壞這些社會運動的形象,還是說故事內容實在太精采了,所以他們捨不得拿掉,事實如何也就不管了。

在文章發佈後不久,一位參與抗議的年輕女生曾聯絡這名記者,表示她不認同報導的內容,而這位記者接著卻將此封私人訊息公開,分享給她的朋友(我會說這絕對違反新聞專業!),隨後眾人便群起對付這位女生。 面對其他社運人士的譴責,說她污名化社會運動,這名記者回應說,這篇報導經過她的編輯修改非常多次,光標題就改過三次(儘管記者本來就沒有權決定標題),或許她是想暗示,她的報導在編輯的過程中可能被人扭曲了。在這種情況下,任何自重的記者都會要求移除署名。但當然了,我們還是要考慮一下現實的運作情形,以及一名年輕的女記者又該如何和資深編輯周旋此事。過了不久,這名記者又謙虛地表示,希望她的報導能夠跟小貓熊「圓仔」、命運多舛的黃色小鴨,或是從巴西回來的吳憶樺那些新聞,一樣被看待,好似這些新聞都同等重要。她同時也否認聯合報是跟國民黨一起在污名化這些社運人士。

不管最後到底是什麼原因,反正這名記者在社運圈的名聲已然不佳,信譽也是。聯合報也同樣如此,並且再一次地展現出,台灣的傳統新聞媒體,常常就是問題的根源之一。

本文獲作者授權翻譯,原文於此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