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發日韓旅客簽證反擊歧視性入境措施,中國外交部稱「採取對等措施」

停發日韓旅客簽證反擊歧視性入境措施,中國外交部稱「採取對等措施」
衛生工作者在仁川國際機場的COVID-19檢測中心前引導來自中國的旅客|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隨著中國疫情升溫,各國透過檢疫措施防堵病毒擴散,日韓兩國卻意外引起中國不滿,遭質疑「缺乏科學依據」而設立防疫措施。10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就直言,中方將採取「對等措施」。此外,疫苗價格也成為中國疫情的爭議之一。

《路透社》報導,自從放棄清零政策以來,中國不僅放棄統計每日確診病例,更不斷釋出每日死亡數少於5人的消息,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官方的數據與民間葬儀社提供的數據有所出入,顯然有造假的嫌疑。

國際專家預測,今年中國至少有100萬人死於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

對此,中國駁斥外媒的批評,認為其他國家正以政治動機,企圖抹黑中國在防疫上的成就。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疫情爆發以來,中國一直秉持公開透明的態度。

不過由於中國日漸升溫的疫情,加上疫情數據的不透明,各國仍紛紛針對中國旅客加強入境檢疫措施。

日韓對中入境檢疫措施加嚴,中方祭出反制措施

日本12月27日宣布,30日起將加強防疫措施,曾在7天內去過中國的「旅客」都須進行入境檢疫,若檢測呈陽性則須隔離7天。此外,日本不僅限制來往中國的航班數,更將4個主要機場作為入境口,以利檢測作業的落實。

韓國則在12月30日表示,1月底前將限制發放中國公民的短期簽證,並停止增加來自中國的航班,同時限制仁川機場為唯一入境韓國的門戶。另外,來自中國的旅客也被要求提交48小時內的陰性結果才能登機,抵達韓國後,還要在一天內進行PCR抗原檢測。

面對日本及韓國嚴密的防疫措施,中國感到相當不滿,《路透社》報導中指出,中國網上流傳一部影片,一名身穿制服的韓國士兵在機場為中國旅客協調特殊通道,並向旅客發放帶有二維碼的黃色掛繩,用來處理測試結果。

就有網友批評,單獨針對中國用戶是一種「侮辱」,就好像人們被當成「罪犯」一樣遊街示眾。中國官媒《環球時報》更懷疑韓國的檢疫措施是一場「政治秀」。

《紐約時報》引述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說法,「部分國家採取針對中國的入境限制措施缺乏科學依據,一些過度做法讓人無法接受。」更直言「我們對試圖操弄疫情防控措施,以達到政治目的的做法表示堅決反對,將針對不同情況本著對等原則採取相應措施。」

《衛報》報導,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昨(10)日也表示,「對中國遊客的入境限制是『歧視性的』,中國將採取『對等措施』。」

隨後中國駐韓國大使館便在10日暫停向韓國遊客發放短期簽證,而中國駐日本大使館也跟進宣布類似措施,他們表示,代表團及領事館已經暫停簽發簽證,而且並未提及何時恢復簽發作業。

日韓對中反應

《路透社》報導,韓國外交部長朴振對於中國發起反制行動深感遺憾,「韓國仍會出於緊急情況或人道主義目的向中國遊客發放簽證。」

同時朴振也要求中國根據科學和客觀的角度來決定隔離政策,韓國則會視疫情況狀調整措施,「我不認為這些措施會對中韓關係產生負面影響,我們將在檢疫措施方面保持以科學為基礎的客觀立場。」

對於中國旅客認為政策存在歧視性,韓國疾病預防控制署在一份聲明中解釋,「所有從中國來的旅客,不分國籍都受到新政策的約束,並不存在國籍歧視。」並表示,這些政策是「不可避免」且「暫時性的」。

相較於韓國,日本則有更激烈的反應,《路透社》指出,日本內閣長官松野博一在今天的記者會上,針對中國限制發放簽證一事提出抗議,「令人遺憾的是,中國出於疫情以外的其他原因,單方面暫停簽證行動。」他嚴正要求中國政府撤銷反制行動。

中國當局不滿輝瑞口服藥價格

除了邊境檢疫措施引起爭議,中國同樣不滿美國藥廠輝瑞(Pfizer)口服藥的高昂售價,《路透社》報導,官媒《環球時報》在一篇社論中批評,美國已經透過出售疫苗與藥物,賺取大量財富,這已經不是秘密。

輝瑞公司董事長布爾拉(Albert Bourla)1月9日表示,目前正與中國當局針對抗病毒口服藥倍拉維(Paxlovid)的價格進行協商,但不會討論學名藥在中國的許可問題。

報導中也提到,中國突然改變疫情政策,導致許多醫院設備不足,較小的城市爭先恐後購買退燒藥,導致基本藥物價格上漲與缺貨。

中國藥廠悅康藥業董事長也表示,在過去一個月內,該公司的退燒藥產量已提高了5倍,達到每天100萬盒。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羅子恆
核稿編輯:羅元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