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緬甸建國歷程:緬甸國父翁山將軍竟曾住過花蓮玉里?為什麼緬甸僧侶會上街抗議?

近代緬甸建國歷程:緬甸國父翁山將軍竟曾住過花蓮玉里?為什麼緬甸僧侶會上街抗議?
2007年緬甸反軍政府示威,僧侶著紅袍手執佛教旗遊行示威。Photo Credit:racolesCC BY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近代,法師與大學生的身影始終屹立於緬甸的社運現場。從1988年,人民為抗議奈溫政府改變幣制,引發的8888民主化運動,到2007 年的番紅花革命,他們一同面對殖民、冷戰,甚至是現今的軍事政府。佛寺教育制度與仰光大學成為形塑緬甸民族意識與認同的重要基地,見證新舊世代的知識份子,即便訴求不同,仍無法阻擋人民追求改革、自由與獨立的渴望。

每年10月中旬是緬甸第二大節日點燈節,緬甸政府會在各大城市大肆慶祝。在中和的華新街更會有熱鬧的踩街活動與演唱會。然而,今年參與街區活動的人數比起疫情之前明顯增加。

為什麼呢?

有緬華淡淡地提到「因為這幾年很難再回去了啊。」

2021年2月1日的凌晨,軍方發動政變。當時總理與國務資政遭到逮捕。正處在疫情威脅下,卻又遭到政治上的動盪,迫使境內再次出現大批的移民至海外的浪潮。

選擇留在緬甸的人民開始從在街上發起和平示威的春天革命到採取CDM(公民不合作運動),甚至成立PDF(人民防衛軍)反抗軍方。民選議員也聯合境內其他族群以及政治領袖等組成抗衡軍方的平行政府:民族團結政府(NUG)。

接近兩年後,雖然這半年的情勢漸漸在軍政府的掌控下看似平靜,海外的人們漸漸開始往返於緬甸,但在各地仍不時傳來軍政府非人道的清肅政策。

在台灣的緬甸人民成立了台灣緬甸聲援聯盟,舉辦多場反政變的遊行與講座,試圖讓台灣人理解,加入幫助緬甸的行動。但緬甸對多數台灣人而言,彼此明明是近鄰,卻陌生又遙遠。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
TNL+ 首月體驗價 1 元,
加贈 LiTV 首月免費(見活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