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傭兵瓦格納集團稱攻下烏東鹽礦小鎮,烏克蘭否認;俄軍指揮官「末日決戰將軍」被撤換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10日突然造訪烏東哈爾科夫巿(Kharkiv),承諾對烏提供更多武器,並給予「更多具體協助」,幫烏克蘭加入歐盟。作為增加軍事支援的一環,繼德國上週承諾提供烏克蘭「貂鼠式」(Marder)戰車後,貝爾伯克承諾再給更多武器。
(中央社)俄羅斯傭兵組織瓦格納集團宣布,已經掌控烏東鹽礦小鎮蘇勒答爾(Soledar);烏軍強調持續激戰中,否認俄軍掌控當地。與此同時,美國宣布將訓練約百名烏克蘭人員使用及維護愛國者系統。
- 俄稱拿下蘇勒答爾承認傷亡慘重,烏否認鹽鎮陷落
瓦格納集團(Wagner Group)創辦人普里格津(Yevgeny Prigozhin)宣布,「瓦格納部隊已控制蘇勒答爾全部地區」。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培斯科夫(Dmitry Peskov)表示,俄軍行動「戰術成功,但是那代價高昂,我們的戰士壯烈成仁。」
不過烏克蘭東部軍區司令部發言人奇列瓦蒂(Serhiy Cherevatyi)強調,烏軍沒有讓俄軍突破前線,「現正持續激戰中,當地情況複雜」、「巴赫姆特(Bakhmut)附近戰況激烈程度堪比第二次世界大戰。」蘇勒答爾鎮位在巴赫姆特東北方,兩地相隔約僅7公里。
- 美:將訓練百名烏軍操作愛國者
美國國防部發言人賴德(Pat Ryder)准將10日告訴記者:「訓練烏克蘭部隊使用愛國者防空系統(Patriot)的工作最快下週將在奧克拉荷馬州的西爾堡(Fort Sill)展開…這項訓練將讓90到100名烏克蘭軍人在預計持續數個月的訓練過程中操作、維護並維持這套防禦系統。」
俄羅斯駐美國大使安托諾夫(Anatoly Antonov)對此回應,美方計劃訓練烏克蘭軍人,教他們使用愛國者飛彈,這是美方參與在烏克蘭衝突的進一步證明,「再次證實華府站在基輔當局納粹罪犯這一邊」、美國要「藉烏克蘭之手,在戰場上盡可能地對俄羅斯造成傷害。」
- 杜魯道:採購美製防空系統贈烏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加拿大總理杜魯道(Justin Trudeau)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市參加北美領袖高峰會。兩人10日結束會談後,杜魯道表示,加拿大將採購美製國家先進防空系統(NASAMS)捐贈烏克蘭。
加拿大國防部長安南德(Anita Anand)說,這套系統價值3.02億美元(約新台幣92億元),可協助烏克蘭抵抗俄羅斯大規模轟炸烏國重要基礎設施。
- 德外長突訪烏東,承諾更多武器助入歐盟
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10日突然造訪烏東哈爾科夫巿(Kharkiv),承諾對烏提供更多武器,並給予「更多具體協助」,幫烏克蘭加入歐盟。
作為增加軍事支援的一環,繼德國上週承諾提供烏克蘭「貂鼠式」(Marder)戰車後,貝爾伯克承諾再給更多武器,但未具體說明是哪些武器。她還表示,德國政府將提供2000萬歐元(約新台幣6.64億元)用在排雷工作,另提供2000萬歐元讓烏國使用星鏈(Starlink)網路終端機。
俄再撤換烏克蘭戰事指揮官,末日決戰將軍下台
俄羅斯國防部今天(當地時間11日)指出,俄國已撤換烏克蘭戰事指揮官蘇洛維金(Sergey Surovikin)。素以殘忍作風聞名的他被俄媒封為「末日決戰將軍」,但上任僅3個月就遭撤換。
《法新社》報導,俄羅斯國防部表示:「俄軍參謀總長吉拉西莫夫(Valery Gerasimov)將軍已獲任命,擔任(駐烏克蘭)聯合特遣編組兵力指揮官(Commander of the Joint Grouping of Troops)。」
另一方面,原任烏克蘭戰事指揮官蘇洛維金將擔任吉拉西莫夫的副手。根據俄國國防部聲明,蘇洛維金將與其他兩位將軍薩柳科夫(Oleg Salyukov)及金恩(Alexei Kim)共事。
蘇洛維金素以殘忍作風聞名,被俄媒封為「末日決戰將軍」(General Armageddon)。他是俄羅斯在車臣及敘利亞戰場的老將,曾獲得俄國總統普亭(Vladimir Putin)授勳。
他於去年10月獲命擔任烏克蘭戰事指揮官,取代時任指揮官日德科(Gennady Zhidko),但僅上任3個月就下台。
蘇洛維金曾建議從烏克蘭赫爾松(Kherson)及第聶伯河(River Dnipro)西岸撤軍,但遭不滿的人士指責。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 烏軍將赴美接受愛國者飛彈訓練,美駐歐陸軍前司令:防禦贏不了戰爭,對烏克蘭幫助有限
- 俄軍傭兵瓦格納集團可能已掌握烏東小鎮,歐洲盟國考慮再增援烏克蘭主戰坦克
- 俄羅斯孕婦避戰亂時興「生育旅行」,為什麼阿根廷成為海外分娩的首選國?
- 俄羅斯軍營遇襲傷亡慘,戰場通訊紀律攸關成敗,美軍也嚐過苦果
- 前白宮國安顧問波頓:若西方團結決心不足,仍可能讓普亭在烏克蘭困境中稱勝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
當風水成為我們的語言——跟著風水名師的腳步,重訪全球知名景點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無論古今中外,能夠永傳不朽的建築物,除了奠基於各地深厚的⽂化底蘊,和當時重要的哲學思考之外,其實也都依循著天⼈地合⼀理念,觀察當地的環境與氣候、為了服務使⽤者的需求⽽建設。
江名萱老師深入研究風水的契機,可以說是因為旅行所帶來的啟發——在旅行至北京故宮的時候,對於整個建築群落的方位、形狀、位置等都遵循著青囊經的原理所設計,有著強烈的感觸。
因此,原本就熱愛旅行的江老師,帶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走訪世界,考察各地的建築物。他發現,能夠永傳不朽的建築物,除了奠基於各地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當時重要的哲學思考之外,其實也都依循著當地的環境與氣候、使用者的需求而建設,和江老師順應自然的風水概念不謀而合。例如巴黎的聖母院、印度的泰姬瑪哈陵等建築,都能在天人合一的設計下,達到一種平衡、和諧的效果,並且更好地利用自然的能量。
與天對話:巴黎聖母院
「建築物的存在,是要為裡面的人所服務。所以,所謂好的建築風水,其實是應天、應地、應時、應人制宜。」因此,雖然我們可以看到聖母院中央的玫瑰窗,是一個非常強大的風水符號,代表光明、能量和生命力;聖母院的塔尖,也象徵著穩定、領導力,以及上達天聽的請求。但更重要的是,屬於宗教建築物的聖母院,為所有信仰著神的人們,所帶來的莊嚴、平靜感受。「聖母院營造出非常強烈的和諧的氛圍,你可以想見當時的設計師,在設計這個建築物及其所創造出來的空間時,所有的考量都是為了讓人的內在可以安靜下來、與天/神對話。」江老師指出。

巴黎聖母院建築風格是哥德式建築,它的建造開始於1163年,耗時超過200年。教堂的尖頂屋頂,不只是融合了各種藝術風格的幾何美學,更代表著天地宇宙之間的聯繫。這種尖頂建築形式,在古代被視為智慧和神聖,有向上流動的能量。象徵著天空和地球之間的聯繫,連接聚集天地宇宙之間,讓整個建築物更加神聖,充滿生氣和活力,並為⼈們帶來好運和幸福。
在古代文化的哲學中,太陽代表著宇宙和自然界的秩序、生命和創造⼒、上帝神性力量等等。所以在建築的設計和規劃中,必須要考慮季節的變化,和太陽的位置,以確保光線在建築空間中,可以達到最佳的利用。聖母院的三扇玫瑰花窗,被認為是世界上 最美麗的玻璃藝術品之⼀,當你走進聖母院中,透過玫瑰花窗所照進來的彩色光芒,加上吟誦詩歌的聲音,還有焚燒香料所產生的煙霧,體現了像是引導人們的心靈,通往宇宙智慧神性的力量,彷彿可以治癒和平衡我們的身心。
「整體而言,巴黎聖母院的每一項設計、每一處細節,都讓人感到非常平靜。」江老師又補充道:「這就是好的風水,所帶來的能量。」
深埋於地的愛:泰姬瑪哈陵
談完了聖母院,江老師又繼續分享她在泰姬瑪哈陵的經歷。「如果聖母院是一棟與天對話的建築,那麼泰姬瑪哈陵想要傳達的,則是一份深埋於地的愛。」位於印度的泰姬瑪哈陵,不只是印度文化的代表性建築,也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泰姬瑪哈陵始建於1632年,耗時約22年完工,在建築風格上,它結合了印度傳統建築和伊斯蘭建築的元素,以白色大理石為主要建材,建築外牆有細密的浮雕和嵌花紋飾,表現了印度文化的細膩和精緻。在陽光照耀下,白色大理石的建築散發出耀眼的光芒,展現出浪漫、華麗的氣息,「但是當你走進泰姬瑪哈陵之後,除了感受到它的莊嚴、神聖之外,還有一份濃烈的愛情。」江老師說道。
蒙兀兒帝國的第五代皇帝沙賈汗,和他的妻子慕塔芝.瑪哈王后深深相愛,即使沙賈汗要前往戰爭的最前線,慕塔芝也會相伴在旁,兩人感情十分深厚。但令人惋惜的是,慕塔芝在1631 年的征戰途中難產而亡,沙賈汗在悲痛之餘,承諾為她建造天上人間、無與倫比的美麗陵墓——泰姬瑪哈陵。

這座象徵沙賈汗畢生激情和財富的美麗紀念物,每年吸引了成千上萬的國內外遊客前來參觀,感受這份愛情的真切。「剛才講到聖母院有尖塔,我們可以注意到,泰姬瑪哈陵的屋頂也是尖頂,同樣象徵著天空和地球之間的聯繫。皇帝沙賈汗希望透過泰姬瑪哈陵向上連接,跟他⼼愛的瑪哈王后能夠永恆緊密在⼀起。」泰姬瑪哈陵在風水上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利用水池來達到陰陽平衡的作用。「水是陰性的象徵,而白色大理石所建造的陵墓則是陽性,因此,水池的存在可以平衡建築物和自然環境之間的陰陽能量,創造出和諧的能量和氛圍。」除此之外,江老師也認為在像印度這樣炎熱的地區,利用水池的清涼氣息,撫平人們的情緒、創造安定氛圍,進而幫助人們減輕壓力、放鬆身心。因此泰姬瑪哈陵也是一個「應天、應地、應時、應人而制宜」而建成的建築典範。
傳世六百年之作:北京紫禁城
紫禁城是中國古代明、清兩朝24位皇帝的居所,建於明成祖永樂4年(1406),於永樂20年(1420)完工。占地面積72萬平方公尺,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公尺,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的宮殿型建築,整個建築群給人威嚴而神聖的感覺,是皇權的象徵。雖然紫禁城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但依然保持著它的輝煌和美麗,其中風水的佈局,是紫禁城能屹立不搖至今的重要因素之一。
當年永樂皇帝在建造紫禁城的時候,他要求紫禁城建築佈局形狀和方法,都要符合風水學中的宇宙觀,以及天地人萬物合一的理論。因此,紫禁城的主要建築,都建在南北的中軸線上,這代表著能夠吸收天地間的能量,東西方向的建築物較少,是為了可以利用南北向的通風和自然循環,達到環境的舒適感。
以紫禁城太和殿的設計為例,這個皇帝接近朝臣的宮殿,不僅考慮到太陽的位置、建築物的形狀、360度的方位等等,還有周遭的水源、水流、風向、陽光以及山水環境、生活機能等多個面向。例如太和殿的正門面向南方,就是為了要確保日照充足,可以為太和殿帶來更多的光線和暖氣。而在正午時分,陽光會直射在皇帝的龍椅上,讓這裡充分地接收滿滿的太陽能量。
青囊經中提到:「明地德,立人際,因變化,原始終,此謂之化成。」紫禁城風水設計,是創造出一個巨大的立體空間,裡面有陰陽、南北、前後、東西、左右、內外、動靜、虛實,是因為建築師/設計師能夠將這些元素完美的連結起來,因此成就了永垂不朽的紫禁城。而整個紫禁城的建築群,也因為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呈現出一種高超的的藝術美感。
「如果我們回到600年前,紫禁城建造之初,想必是永樂皇帝將想法、理念,與設計者溝通之後,所誕生的結果。他們當初的偉大理想是什麼?風水方法又是什麼?在整個建造的過程中,永樂皇帝和設計者之間的信任也是非常的重要。作為皇帝,永樂皇帝必須展現領導者的遠見和決策力,但又必須給予設計者充分的自由和支持。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華和創造力。如此一來,才能共同完成這件舉世無雙的建築作品。」江老師補充道。
「風水的學問,是全世界共通的,我們東方有陰陽五行術數之源的《河圖洛書》,西方也有由四元素和以太所對應而形成的梅塔特隆立方體。」建築設計最精彩、也是最核心的表現,就在於它如何讓人心的空間、建築的空間、自然的空間、宇宙的空間,互相連結滲透,能量循環不已。對江老師來說,無論古今中外,這些能夠矗立千百年之久的建築物,都是能順應著自然的脈動、四季的變化,讓建築引導著宇宙、自然的能量,為身在其中的使用者所服務,同時創造出最適合使用者的安適環境,使用者自然能夠感到心神平靜,從而展現宏大的精神面貌。江老師也相信,風水的千年智慧,是值得我們現代人細細研究、推廣的一門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