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看選前選後熱議話題:以發文數作為指標,證明人民對公共事務仍有熱情

大數據看選前選後熱議話題:以發文數作為指標,證明人民對公共事務仍有熱情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九合一選舉後,中國禁運台灣食品、兵役延長、普發現金這三個議題,一週內皆超過2000則發文,影響力規模甚至超越選前的部分緋聞及候選人爭議。這顯示,選民並非全然對公共事務感到失望。

文:周子筠(皮爾森大數據中心)

2022年選舉未能點燃民眾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選前全國話題聚焦在候選人的爭議。多個縣市投票率低、選民不願出門投票的現象被關注。選後一改風氣,中國禁運台灣食品、兵役延長、普發現金,輪流上場。

本文統計選前選後的幾個重大事件數據,比對每次事件對社會產生的影響力。中國禁運台灣食品、兵役延長、普發現金,討論規模大,超過多數的候選人爭議話題,兵役延長的討論,甚至接近高虹安論文的爭議。

圖一_近期事件數據規模統計_v2
Photo Credit: 皮爾森數據

發文數作為指標:選民積極回應重要的社會需求

值得注意的指標是發文數。

發文是臉書最基本的使用行為,有更多人有意願、有能力針對議題發文,才可能帶動後續的討論,並讓議題產生社會影響力。

目前,中國禁運台灣食品、兵役延長、普發現金這三個議題,一週內皆超過2000則發文。選民對近期的公共事務參與,比選前更積極,影響力規模超越部分緋聞及候選人爭議。

這顯示,選民並非全然對公共事務感到失望,當政治工作者提出的政策議題,確實能夠反映當代社會的需求,選民仍願意積極給予回應。

稅金超徵話題延燒北三都:台北、新北、台中

在三項議題中,行政院宣布普發現金6000元政策前,有發放對象、發放金額的爭議,行政院宣布普發現金後,輿論轉向關注地方政府稅收超徵議題。其中,前台北市長柯文哲與台北市議員苗博雅,討論台北市超徵稅收的議題最受關注,盧秀燕市長在被要求返還超徵稅金後,提出擴大育兒津貼的發放,也受到關注。

圖二_普發現金議題分析
Photo Credit: 皮爾森數據

政治若讓人民失望,投票率低的缺點顯而易見。還好,數據證明人民對公共事務仍有熱情,並期待帶來改變。今年仍然是個選舉年,人民正在等待政治工作者,更好的生活提案。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