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該有第五隊嗎?但至少要先有規則吧:來看大聯盟和日韓怎麼做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翻遍中華職棒大聯盟規章,並沒有擴編球隊的產生辦法,這讓該如何誕生新球隊充滿問號,還好職業運動在國外普遍,類似範例到處可見,足以為台灣職棒的參考對象。
2015年職棒球季熱鬧進行中,最讓人關心的話題莫過於誰是上半季冠軍以及年度選秀會有哪些大物投入,但要持續讓台灣職棒往前走,攸關聯盟興盛的第五甚至第六隊何時誕生非常重要,也將是「台灣職業棒球運動發展座談會」的核心議題。
雖然過去曾有新球團加盟(1993年時報俊國、1997年中信),但翻遍中華職棒大聯盟規章,並沒有擴編球隊的產生辦法,這讓該如何誕生新球隊充滿問號,還好職業運動在國外普遍,類似範例到處可見,足以為台灣職棒的參考對象。
領頭羊美國職棒
首先從美國職棒開始聊起,大聯盟在二十七年內從十六支球隊兩聯盟四分區擴張將近一倍,變成三十支六分區的大架構,就是藉由擴編球隊制度讓職棒產業成長茁壯,但方法並不完全相同。
1961
美國聯盟在1961年新增兩支球隊:洛杉磯天使和華盛頓參議員,這兩隊沒給半毛加盟金(franchise fee),但每隊支付至少210萬美金作為擴編球員挑選費用。另外,天使還因為落腳在同一個大都會區,額外支付55萬美金給洛杉磯道奇。
當年擴編選秀,每支原有美聯球隊至少得提供15名球員被挑選,包括7名前一年9月1日前仍在25人名單的選手,新球隊每位球員需付7萬5千美金,必須根據位置挑選選手,至少投手10名、捕手2名、內野6名和外野4名。另外,擴編球隊允許從原有球團農場挑選手,每位要支付額外2萬5千美金,天使挑2名小聯盟球員、參議員挑3名,最終天使付215萬挑30名、參議員付217萬5千美金選31位。
1962
國家聯盟在1962年新增兩支球隊:休士頓45手槍與紐約大都會,和1961年一樣新球隊沒支付加盟金(franchise fee),採用相同的擴編選秀規則,擴編選秀每支原有的國聯球隊至少提供15名球員被選,包括7名前一年9月1日前仍在25人名單的選手。
原有每隊前兩名被挑選的球員將支付7萬5千美金、第三名5萬,三輪之後,每支舊球團為了「premium draft」再增加兩名球員可被選,休士頓和紐約各再挑4名選手,每位各12萬5千,最終大都會為了22名球員負擔180萬美金、45手槍花185萬選23名球員。
1969
美聯和國聯同時增加兩支球隊,堪薩斯皇家和西雅圖飛行員(後轉為密爾瓦基釀酒人隊,97年後轉去國聯)各支付10萬美金加盟金(franchise fee)而成為美聯的一份子,另外,每支新球隊各取得30名球員(每支美聯原球隊各3名)一人支付17萬5千美金,舊有球團允許保護15名球員,每輪之後再增加3人,新球團同意不分1969-71年的全國電視轉播權利金,大約是206萬2500元,這使得每支新球隊一開始成本至少731萬2500元。
蒙特婁博覽會和聖地亞哥教士加入國家聯盟各則支付400萬美金,每支球隊另外得負擔250萬來做聯盟運用,每支新球隊各取得30名球員(每支國聯原球隊各3名)一人支付20萬美金,舊有球團允許保護15名球員,每輪之後再增加3人,和美聯不同,國家聯盟擴編球隊允許分享全國電視轉播權利金。
1977
1977年美聯增加多倫多藍鳥和西雅圖水手,藍鳥支付175萬加盟金,水手支付125萬加盟金(因為和大聯盟反托拉斯訴訟和解所致)。每支球隊從其他美聯球隊挑選共30名球員,每位支付17萬5千美元,舊有球團允許保護15名球員,前三輪選完各再增加3人保護,第四輪再增加2人保護。
1993
國聯新增科羅拉多落機和佛羅里達馬林魚,每隊支付9500萬franchise fee,其中已包括每隊得選36名球員,兩隊都同意放棄1993年的全國電視轉播權利金,大約價值1400萬,美聯收到franchise fee的22%,同時要求參與擴編選秀,舊有球團允許保護15名球員,前兩輪選完國聯各再增加3人保護,美聯再增加4人保護,第三輪(最後一輪)只被挑20名球員,所有12支國聯球隊都得損失一名球員,但美聯14支球團只有8名被選走球員。
1998
新增一支美聯(坦帕灣魔鬼魚)和一支國聯球隊(亞利桑納響尾蛇),同時間密爾瓦基釀酒人從美聯轉到國聯,讓兩聯盟都維持偶數球隊。每支新球隊支付1億3000萬給大聯盟中央基金(central fund),分別是1995年7月付3200萬、1996年7月付2500萬、1997年7月付4000萬、1998年11月付3300萬,兩支擴編球隊接下來五年每年得支付500萬美金給大聯盟central fund,使得總加盟金高達1億5500萬。
選秀pool是從40人名單所有球員以及三年前規則四選秀(每年六月的業餘新人選秀)就被挑選的球員,1995年規則四選秀被挑選19歲以上球員也在其中。選秀進行兩輪半,前兩輪每支原球團至少都得被選兩人,第三輪只有14指名,每輪結束原球團得多保留3名球員。
若針對加盟金、選秀規則、球員補償來看會是底下這個樣子:
年份 | 加盟金 | 球員補償費 | 擴編選秀規則 | 附註 |
1961美國聯盟新增:洛杉磯天使 華盛頓參議員 | 無 | 新球隊每位球員付7.5萬,若從原球團農場挑選手,每位支付2.5萬美金,天使、參議員分別挑兩、三名小聯盟球員,天使挑30名共付215萬、參議員挑31名共付217.5萬 | 每支原有的美聯球隊至少要有15名球員可以被挑選,包括7名前一年9月1日前仍在25人名單的選手,球員必須根據位置挑選,新球隊挑選至少10名投手、2名捕手、6名內野和4名外野 | 天使因為搬移至同一都會區支付55萬美金給洛杉磯道奇 |
1962國家聯盟新增:休士頓45手槍 紐約大都會 | 無 | 每隊前兩名被挑選的球員付7.5萬、第三名5萬,三輪後每支舊球團為了(premium draft)再放兩名球員,休士頓和紐約各再挑四名,每位12.5萬,最終大都會挑22名花180萬、45手槍挑23人花185萬 | 採用一樣的擴編選秀規則,擴編選秀每支原有的給聯球隊至少要有15名球員可以被挑選,包括7名前一年9月1日前仍在25人名單的選手 | |
1969美聯增加兩隊:堪薩斯皇家 西雅圖飛行員 | 堪薩斯皇家和西雅圖飛行員各支付10萬美金加盟金來加入美國聯盟 | 另外,每支新球隊各取得30名球員(每支美聯原球隊各三名)一人支付17萬5千美金, | 舊有球團允許保護15名球員,每輪之後再增加三人, | 新球團同意不分1969-71年的全國電視轉播權利金約206萬2500,每支新球隊一開始成本至少731萬2500 |
1969國聯增加兩隊:蒙特婁博覽會聖地亞哥教士 | 蒙特婁博覽會和聖地亞哥教士為了加入國家聯盟各支付400萬美金, | 每支新球隊各取得30名球員(每支美聯原球隊各三名)一人支付20萬美金 | 舊有球團允許保護15名球員,每輪之後再增加三人 | 每支球隊另外負擔250萬給聯盟運用,國聯擴編球隊得分享全國電視轉播權利金(和美聯不同) |
1977美國聯盟新增:多倫多藍鳥西雅圖水手 | 藍鳥支付175萬水手支付125萬(因為和大聯盟反托拉斯訴訟和解所致) | 每位支付17萬5千美元 | 每支球隊從其他美聯球隊挑選30名球員,舊有球團允許保護15名球員,前三輪選完各再增加三人,第四輪選完再增加保護兩人 | |
19931992/11/17舉行擴編選秀國聯新增科羅拉多落機佛羅里達馬林魚 | 每隊支付9500萬加盟金,其中已包括每隊得選36名球員 | 舊有球團允許保護15名球員,前兩輪選完國聯各再增加三人,美聯再增加四人,第三輪(最後一輪)只被挑20名球員,所有12支國聯球隊都得損失一名,但美聯14支球團只被選走8名 | 兩隊都同意放棄1993年的全國電視轉播權利金,約值1400萬,美聯收到加盟金的22%,同時要求參與擴編選秀 | |
1998新增一支美聯坦帕灣魔鬼魚 一支國聯球隊亞利桑納響尾蛇 | 每支新球隊支付1億3000萬給大聯盟中央基金,分別於1995年7月付3200萬、1996年7月付2500萬、1997年7月付4000萬、1998年11月付3300萬,擴編球隊接下來五年每年得支付500萬美金給大聯盟中央基金,總加盟金1億5500萬 | 選秀pool是從40人名單所有球員以及三年前規則四選秀就被挑選的球員,1995年規則四選秀被挑選19歲以上球員也在其中。選秀進行兩輪半,前兩輪每支原球團至少都得被選兩人,第三輪只有14指名,每輪結束原球團得多保留三名球員 | 同時間密爾瓦基釀酒人從美聯轉到國聯,讓兩聯盟都維持偶數球隊 |

狄克森棒球辭典也提到擴編球隊與擴編球隊選秀
MLB、NBA擴編規則
回過頭來細看,最近一次美國職棒和美國職籃的擴編球隊規則又是如何?
美國職棒擴編球隊選秀流程:
- 具備挑選資格的球員: 球團內所有球員都具備參與選秀資格,除了沒有大聯盟經驗且簽約時滿19歲(職業年資少於三年),或簽約時18歲以下(職業年資少於四年)。
- 保護球員名單: 在具備挑選資格球員裡,每支大聯盟球隊最多可以保護15名球員,10/5球員(大聯盟年資滿十年、同一隊待5年)和新一季合約內包括禁止交易條款的選手,除非放棄(禁止交易條款),否則必須列入保護名單內。
Tags:
【影音】整理數十萬張空拍影像,就像一場馬拉松:看見・齊柏林基金會「數位典藏」計畫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透過影像為環境發聲」是齊柏林畢生在做的事,也是看見・齊柏林基金會要接力做下去的事。打造一座把台灣存起來的影像資料庫,讓齊柏林留下的影像資產得以傳承世代,「數位典藏」計畫需要你我一同支持響應。
2017年,《看見台灣》的導演齊柏林匆匆離開這個世界,留下無數珍貴空拍影像資產;這些跨越1990年代到2017年、長達25年台灣自然與人文地景變遷的真實紀錄,不只保留了台灣之美,更在學術研究、環保倡議和環境教育上有著無可取代的價值。然而,龐大的影像素材需要經過「數位典藏」才能被有效應用,因此「看見・齊柏林基金會」成立的初衷,就是為了承接數位典藏的使命,讓齊導畢生的心血,能夠世代傳承,發揮永續的影響力。經過兩年的摸索,基金會最終研擬出最合適的數位典藏計畫,不只將齊導作品數位化、分類歸檔,更要建置線上影像資料庫,並將繼續記錄台灣的使命傳承下去。
根據看見・齊柏林基金會統計,齊柏林導演在空中拍攝超過2500小時所累積的影像,約為10萬張空拍底片、50萬張數位照片,上千小時的空拍影片;要為如此龐大的影像資料建檔與整理,勢必耗費許多金錢、時間與人力。不過,只要能集結眾人之力,這一場數位典藏人員及專業志工接力的馬拉松,將會是美麗而撼動人心的一段旅程。
「數位典藏」做什麼?
數位典藏(digital archive),意思是將有保存價值的實體或非實體資料,透過數位化(諸如攝影、掃描、影音拍攝、全文輸入等)與加上屬性資料等詮釋資料(Metadata),建立數位檔案的形式,作為永久保管儲存。
而看見・齊柏林基金會的數位典藏計畫可分為三大工作線,分別為:
- 傳統底片組:挑選底片→掃描成數位檔案→建立屬性資料→歸檔
- 數位照片組:挑選照片→建立屬性資料→歸檔
- 空拍影片組:挑選影片→建立屬性資料→歸檔
除了要將齊導留下來的影像作品數位化歸檔,數位典藏計畫還包括改版建置「iTaiwan8影像資料庫」,也就是建設完整的線上影像資料庫系統,讓齊導作品更便於靈活運用,也能讓更多世人看見。
飛行2500小時累積的空拍影像,怎麼整理?
- 整理底片/數位掃描
數位典藏組專員詹宇雯的工作,是負責整理傳統底片。即便存放在防潮櫃中,傳統底片仍面臨逐漸老化褪色的壓力,需要與時間賽跑進行數位化保存;然而大多未經篩選的10萬張底片,有些因為直升機震動導致些微的畫面模糊,也有因飛行路線連續較重複的地景構圖,而詹宇雯的其中一項任務,就是拿著放大鏡一一檢視精挑,並標註定位和勘誤照片資訊。
「整理底片最常發生的問題就是人工出錯,因為以前留下的資料可能是齊導或其他志工整理出來、用手寫的,貼紙可能貼錯或資料寫錯。」詹宇雯說起某次經驗,當時有一張台北車站的照片被貼了很多年份,為了找出正確年份,她試圖辨識照片裡招牌跑馬燈上的氣溫、股市市值等資料,交叉比對推斷出正確年份。雖然偶有這種偵探辦案一樣的趣事,但大多數時候是耗費專注度與眼力的過程。
完成底片挑選的階段,接著進到底片掃描數位化。然而,這步驟並不容易,除了整體的影像品質控制與檔案管理,齊柏林導演留下的底片最遠距今至少11年,老化褪色的底片容易出現色彩偏誤,須進行色彩還原,再修掉畫面上的髒點、存成解析度高的數位影像才算完成。

- 建立屬性資料
所謂「建立屬性資料」,其實就是為影像添增各種描述紀錄的資訊,有了這些資訊,龐大的影像資料才能被有效率的搜尋、管理。數位典藏組副組長陳宣穎表示,以齊導拍攝的影像為例,包含:拍攝主題、地點及詮釋地景的關鍵字都屬於此範疇;而其中投入最多時間的便是「定位」和「建立關鍵字」這兩項任務。
「定位」指的是找出拍攝主體所在地點和座標,有時可透過既有的飛行軌跡紀錄來推測,但更多時候是在沒有軌跡紀錄的狀態下,憑藉地理知識及照片上的蛛絲馬跡判讀位置。如果影像拍攝年代久遠,或是地景變化很大,就需要運用更多歷史圖資或佐證資料去搜索、推論。
「我們要一張一張照片判讀,建立屬性資料。像是早期的傳統相機沒有定位功能,常常看到照片中只有一大片山稜線,此時我們就要仔細比對地圖、衛星影像,想辦法查找,盡可能貼近正確。」陳宣穎說。
「建立關鍵字」看起來似乎相對輕鬆,然而事實上,光是決定有哪些關鍵字可以使用,就是一門功夫。第一步必須辨認影像中的景物,例如一塊農田種植的是什麼作物,就必須蒐集其他資料輔助判斷;其次,由於空拍照片尺度不一,在畫面中佔比多大的景物需要設立關鍵字,也需要經過討論訂定規則;最後,還必須從使用者的角度思考,依據一般人的搜尋習慣設立關鍵字。
因此,在建立屬性資料的過程中,看見・齊柏林基金會也特別諮詢多位專家,共同研究規劃出適合台灣空中影像的關鍵字建置邏輯,並以此基礎進行分門別類、校正檢核,確保影像被妥善歸納及運用。

- 影音資料典藏
相較於照片整理,動態影片的典藏工程更為多元複雜。首先,要針對近千小時空拍影片進行盤點,接著進行特殊格式轉檔與備份,再逐步建立邏輯編碼、標示檔案管理方式,以推動後續屬性資料建立。
「影片整理最大的兩個挑戰,其一是影片內容橫跨的範圍很大,導演可能是台中起飛、屏東降落,因此要去判斷每個影片節點的地景定位;其二是飛機上升的垂直範圍很大、晃動又劇烈,有時候會遇到『果凍效應1』致使內容失真。」影音製作組專員鄭宇程說明,由於各時期的影片拍帶檔案格式、影像內容品質、影片時長都不同,大大增加了管理建檔難度。

加入數位典藏的馬拉松,傳承接棒台灣之美
從一步步定義操作流程、統一色彩管理語言、購置影像處理設備等,到培訓志工與實習生、讓人力支援一步到位、避免巨量資料的協作過程中出現錯誤,都是數位典藏計畫的範疇。多元內容創意部副總監王俐文表示,「數位典藏」四個字說來簡單,但過程繁複龐雜,需要所有人一致的專注、耐心、細心、以及熱忱。
「iTaiwan8影像資料庫」作為看見・齊柏林基金會數位典藏計畫的目標之一,改版上線只是第一步,接下來除了完成龐大影像資料的典藏,更大的挑戰是要繼續記錄台灣,讓影像不會只停留在2017年。
「透過影像為環境發聲」是齊導畢生在做的事,也是基金會要接力做下去的事。而數位典藏計畫,就是齊導生命的延續,也是基金會動力的源頭。要打造一座把台灣存起來的影像資料庫並不容易,看見・齊柏林基金會亟需各界的支持,共同建置屬於台灣最美的影像資料庫。讓我們一起守護齊柏林留下的影像資產,讓土地脈動的珍貴影像得以傳承世代,發揮更多價值。
註1:果凍效應(rolling shutter)是數位相機CMOS感光元件的一種效應,當使用電子快門來拍攝高速移動的物件時,原本垂直的物件拍攝出的畫面卻為傾斜甚至變形。(資料來源: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