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疫情衝擊,中國社會第二階級面臨崩解危機;《紐約時報》:「清零派」與「解封派」撕裂對立,政府出手控制

學者:疫情衝擊,中國社會第二階級面臨崩解危機;《紐約時報》:「清零派」與「解封派」撕裂對立,政府出手控制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中國防疫政策急轉彎放棄「清零」後,民眾出現兩派意見對立。「清零派」暗示批評,中共取消「清零」政策讓國內和西方的惡意批評者有了主動權,甚至削弱了中共在忠實支持者心中的地位。爭論的另一方是「放開」或「解封」派,他們視解除封控為一種解脫,認為社會迫切需要中共從人們日常生活中退出。

紐時:中國放棄清零掀兩派對立,政府出手控制

(中央社)中國防疫政策急轉彎放棄「清零」後,民眾出現兩派意見對立,一方是「清零派」的民族主義意見領袖及保守派學者等,另一方是「放開」或「解封」派,兩派撕裂及謾罵連政府都要出手控制。

《紐約時報中文網》昨(12)日報導,自中國去(2022)年12月放棄「清零」後,網路上正在展開一場激烈且範圍廣泛的爭論,民眾對防控政策突然逆轉,及隨之而來的大規模感染出現意見分歧。

其中一方是「清零派」,包括網上的民族主義意見領袖、保守派學者及一些發表攻擊性言論的「噴子」,他們當中有些人將嚴格的「清零」視為在醫療服務不均衡下,為挽救生命而必須採取的政策。也有些人接受了中共的說法,認為「清零」是衡量中國優越政治模式的一個標準。

部份「清零派」已將目前的疫情和不斷上升的死亡人數,歸咎於反對封控的抗議者,稱支持結束「清零」的人是「躺匪」。

「躺匪」是從「躺平」一詞演化出來,官媒之前曾用「躺平」來批評西方與病毒共存的做法。

捍衛「清零」人顯然對防疫政策轉變感到失望,拒絕被號召要團結一致。有些「清零派」暗示批評,中共取消「清零」政策讓國內和西方的惡意批評者有了主動權,甚至削弱了中共在忠實支持者心中的地位。

民族主義者司馬南等網紅此前詆毀一些政府專家,如曾反對過度封控的上海防疫專家張文宏,用詞非常刻薄。

爭論的另一方是「放開」或「解封」派,他們視解除封控為一種解脫,認為社會迫切需要中共從人們日常生活中退出。許多自認「放開」或「解封」派的人與去年11月底抗議「清零」政策的大學生、農民工、居民和小企業主有關。

報導指出,連中共領導人習近平也罕見地承認民眾意見存在分歧,在新年致辭中說:「不同人會有不同訴求,對同一件事也會有不同看法,這很正常。」

但他強調希望中國人保持一致,「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同舟共濟、眾志成城,就沒有幹不成的事、邁不過的坎。」

報導指出,如果中國政府在壓制意見分歧上過於粗暴,可能會進一步令許多曾一直支持「清零」的人疏遠政府。但如果讓爭論升級的話,有可能會令政府想傳遞的訊息變得模糊,播下更多不確定性的種子。

而上週中國社群平台微博迅速關閉或暫停了1000多個對專家和學者人身攻擊的帳號,包括著名民族主義者孔慶東的帳號。

不過,報導指出,有一個問題是雙方看法一致,就是政府不提供感染和死亡人數的可靠數據,正在損害政府的威信。在社群媒體上,民眾大肆嘲笑官方發布的死亡人數低到荒唐。

上海疫情達高峰  醫院急診大廳擁擠(1)
Photo Credit: 中央社
圖為8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同仁醫院急診大廳、走廊情形。

中國養老院疫情下變孤島,全院淪陷求助無門

(中央社)中國去年12月突然大幅鬆綁防疫,疫情急劇升溫,封閉管理的養老院也失守。有養老院一週內所有員工及老人受感染,醫療擠兌求助無門,有些養老院更收到政府通知不得對外公開感染實況。

中國去年12月7日公布優化防疫新10條,變相放棄動態清零。《中國新聞周刊》採訪了多地的養老院負責人,揭露了養老院在防疫大幅鬆綁後如何變成孤獨的戰場,以及面對的困境。

報導指出,山東一家養老服務中心院長韓雨表示,去年12月27日院內開始出現感染病例,她無奈地承認,這一次確實無能為力。之後一週養老院幾乎全員感染。

今年1月7日韓雨表示,當地醫療擠兌仍然嚴重,一位定點救治醫院的負責人曾告訴她,加護病房(ICU)沒有床位,只能把老人安排在走廊,但不能輸氧,條件還不如在養老院。

截至今年1月5日,韓雨的養老院有10位老人去世,其中一位是韓雨的奶奶,在ICU搶救了9天後去世。本已因為工作而承受巨大壓力的韓雨說,「這段時間是我人生33年以來最難熬的一段時光。」

韓雨表示,從一個400多人的全國養老院院長微信群中可以估計,「新10條」發布後,微信群裡50%至60%的養老院已經破防。

長三角地區的連鎖醫養機構運營企業總經理邱楠(化名)表示,過去社會面感染人數少,現在大街上隨處可能都有感染者,養老院很難獨善其身。之前多地養老機構都是封控管理,從未遇到社會面大規模疫情,去年12月突然被推到戰場,只要有一點疏忽,就會立即崩盤。

她營運的其中一家安養院於去年12月20日出現首例感染後,3天之內最少增加25例感染,第4天她決定取消院內全員核酸檢測,當地疾控部門指疫情已防不住,要將重點從防控轉向監測老人症狀,如有發燒等症狀就原地隔離。

湖南一家縣級公辦民營養老院去年12月20日出現首例感染後,8天內幾乎所有員工和老人都「淪陷」。院長秦楓表示,12月24日和25日有大批老人發燒,最多的一天有28人需要送院。

截至今年1月8日,該養老院有8位老人去世,都是送到醫院後或被家屬接到家中後死亡。

報導指出,受訪的北京、上海、山東、浙江、湖南的一些養老機構提到,當地民政部門已能接受養老院出現感染者,知道防不住了,重點是要求提升轉運、救治能力。

不過,截至1月8日,仍有一些地方政府通知當地養老院,要求不得對外公開院內感染的實際情況。

多名養老機構從業者又提到,去年12月上旬養老院都曾出現缺藥、沒抗原、120打不通、救治通道不暢等情況,各政府部門對養老院沒有實際幫助。一位養老行業從業者形容養老院是成為「孤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