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相岸田文雄上任後首次訪美,與拜登討論中國、北韓與經濟安全等議題

日相岸田文雄上任後首次訪美,與拜登討論中國、北韓與經濟安全等議題
圖為日本現任首相岸田文雄。|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日本與美國在防止台海發生衝突方面有著共同利益,兩國均認可國際法對台灣海峽的定義。 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教授松田康博預計,日美領導人「會再次提到台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比如會提到反對運用武力或擅自改變現狀的行為」。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本周五(1月13日)訪問白宮,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領導人峰會,這是他2021年上任以來首次訪問美國。兩國近日發布聯合聲明,稱全球進入「戰略競爭新時代」。兩位領導人將討論一系列地區和全球問題,其中多個方面涉及到中國的利益。

根據白宮早前的一份聲明,他們將討論北韓核武器和彈道導彈計劃,俄羅斯-烏克蘭戰爭,以及如何維護台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另外根據《路透社》,他們預計還將討論安全問題和全球經濟,包括在半導體等技術出口管制方面的合作。

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教授松田康博對《BBC中文》說, 美日兩國是軍事同盟,像是一個矛和盾的組合,「以前在抗衡威脅時,美國是矛,日本是盾;現在日本也將成為一些矛的部分,那麼美國作為矛的角色負擔可以得到減輕」。

中美日國旗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印太地區最大的戰略挑戰」

就在元首會面之前,日美兩國外交部長和國防部長11日舉行了「2+2」 會議,會後的聯合聲明中稱:「部長們一致認為,中國的外交政策尋求重塑國際秩序,使之有利於自身,並利用中國日益增長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技術力量來實現這一目標。這種行為引起了(美日)聯盟和整個國際社會的嚴重關切,是印太地區最大的戰略挑戰。」

根據聲明,駐日美軍的前沿陣勢將得到升級,「部署更多多功能、有彈性和機動的部隊,來增加情報、監視和偵察、反艦和運輸能力」。其中包括在2025年前,將駐扎在沖繩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2團,改編為海軍陸戰隊第12瀕海作戰團(Marine Littoral Regiment )。

《法新社》記者:1月11日,美國與日本宣布大幅強化軍事關係,日本同意美國在台灣附近的沖繩部署海軍陸戰隊。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針對這次會議,中國外交部回應稱:「美日開展雙邊軍事合作應確保不損害第三方利益,不損害地區和平穩定。」

日本內閣上個月剛剛通過了三份安全文件,包括將國防開支提升一倍,發展軍事反擊能力等,標誌著二戰以來最大規模的軍事改革。

有分析認為, 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應對中國,以及日益增長的台海衝突的風險。

台灣海峽是日本進口天然氣和石油的重要航道,日本沖繩的與那國島距離台灣宜蘭只有約100公里,一旦該地區出現戰事,將嚴重影響日本的經濟和安全。如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說,「台灣有事等同於日本有事」。

隨著美中兩國在該地區的緊張局勢加劇,日本越來越擔心受到拖累。去(2022)年8月,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台之後,中國在台灣周邊舉行了大型軍事演習,向沖繩附近水域發射了五枚彈道導彈,日本政府通過外交渠道向中方表示強烈抗議。

日本與美國在防止台海發生衝突方面有著共同利益,兩國均認可國際法對台灣海峽的定義。 松田康博預計,日美領導人「會再次提到台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比如會提到反對運用武力或擅自改變現狀的行為」。

然而, 對於中國,台灣問題屬於內政。美日兩國就這一問題說事,必將引起中國政府強烈反感。

松田康博認為,日美元首會面期間沒有必要在台灣問題上提出新的論述來刺激中國,因為在實際行動上,兩國已經在加強同盟關係。

台灣海軍儀仗隊

Photo Credit: EPA / BBC News

日本的「反擊能力」

上個月日本通過的三份安全文件中,最重要的變化是尋求擁有反擊能力,通過引進巡弋飛彈「戰斧」(Tomahawk)等先進武器來實現。過去,如果日本受到飛彈攻擊,只能被動應對,將其攔截擊落;而最新的反擊能力下,日本可以對敵方領土及領海的進行反擊。

根據《華爾街日報》所稱,美國目前只向英國出售過「戰斧」;日本正在就購買「戰斧」與美國談判。

「日本將要擁有反擊能力,其主要目的是嚇阻敵方。因為中國有意圖攻打台灣,同時要攻打在日本的美軍基地;假如日本有很強的能力,中國攻打台灣的門檻就會提高」,松田康博說。

他還說,只購買巡弋飛彈還不夠,還需要具備鎖定地面和海上目標的能力,當前日本缺乏這個系統,岸田文雄在這次會談中有可能尋求美國的幫助。

「日本希望尋求等級較高的武器,並且需要了解實際應用技能(know-how)。就像具備了攻擊潛水艇的設備,還需要能夠偵測到敵軍潛水艇的能力。」

與此同時,美國也希望日本擁有反擊能力,以減輕自身負擔, 他說。

松田教授說,美國希望日本朝這個方向發展,但「魔鬼永遠在細節裏面——高層說可以轉讓,下層官員捨不得轉讓,那就沒辦法」。所以本次領導人峰會將起到高層引領的作用,今後下層再進一步貫徹實施,日本才可以擁有整套設備和實際應用技能。

不過,日本也受到本國法律的限制,其和平憲法規定,日本的軍事能力只限於防禦。這意味著,即便北京武統台灣時美國介入,日本也不可能跟美國共同作戰。

據此,香港科技大學人文社科學院林泉忠教授分析說,日方的主張仍然是強化西南諸島,以便能夠更好的協助美國來應對台海戰事,所以,未來美日在推動軍事同盟一體化時也不會超過這一範圍。

北韓問題僵局

中國、朝鮮國旗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在日本最新的國家安全戰略中,中國取代了北韓,成為「迄今最大的戰略挑戰」,但此次日美領導人峰會,北韓問題仍將成為主議之一。

松田康博說,日本每次都對北韓導彈發射提出抗議,但幾乎所有的制裁都早就用盡了,因此只能以加強自身能力的方式來提升嚇阻的層次。同時,日本仍希望中國根據本身的利益來影響北韓的決策,尤其是不搞核試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