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國會訪團來台分享全民防衛:公民發起準軍事組織「步槍兵聯盟」、連總理都加入

立陶宛國會訪團來台分享全民防衛:公民發起準軍事組織「步槍兵聯盟」、連總理都加入
立陶宛非政府組織「步槍兵聯盟」(Lithuanian Riflemen's Union)。Photo Credit: Lithuanian MOD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立陶宛國會友台小組主席莎卡琳恩指出,2023年為止台灣捐助給烏克蘭5600萬美元以上的援助,這是「在亞洲最大的數字」;她表示台灣幫助烏克蘭同時也幫助了自己,歐洲國家會看到台灣伸出援手也會更有動機幫助台灣;中國如果有一點常識就會知道,任何擴張行為都會付出代價。

烏克蘭戰爭讓相隔8295公里的台灣與立陶宛關係更加密切。目前在台訪問的立陶宛國會友台小組副主席莎卡琳恩表示,立陶宛與台灣、烏克蘭現在形成一個「政治三角聯盟」,告訴世界安撫威權主義國家不會帶來和平,「只會讓他們更變本加厲」。立陶宛國安國防委員會主席卡斯楚那斯則表示,全民防衛非常重要,鼓勵台灣可以向立陶宛準軍事組織「步槍兵聯盟」(Riflemen's Union)取經學習。

立陶宛國會國安及國防委員會主席卡斯楚那斯(Dr. Laurynas Kasčiūnas)與國會友台小組副主席莎卡琳恩(Ms. Dovilė Šakalienė)率領跨黨派議員於本月9日至14日來台訪問,同行的訪團成員包括歐洲事務委員會副主席歐竹拔(Mr. Audronius Ažubalis)、國會議員沙普提斯(Mr. Eugenijus Sabutis)、羅德琳娜(Ms. Edita Rudelienė)及帕卡莉塔(Ms. Ieva Pakarklytė)。

本次訪台重點是國防安全,立陶宛國會國安及國防委員會主席卡斯楚那斯表示,從烏克蘭戰爭看到,國防不只是軍事的責任,而是整個社會與政府的責任。他指出,立陶宛正在推展全民防衛的機制,看到台灣也在做一樣的事,將義務役恢復為一年的決定,他覺得非常好。

卡斯楚那斯指出,這次訪台也就全民防衛交換了許多意見,他說立陶宛有個非政府組織「步槍兵聯盟」(Riflemen's Union),雖然是由國家資助,但卻是想為國家安全盡一份心力的公民主動發起加入的聯盟,他建議台灣也可以考慮這樣的做法。

步槍兵聯盟成立於1919年立陶宛脫離蘇聯獨立之際,是一個由立陶宛政府支持的準軍事非營利組織,任何年滿11歲的立陶宛公民都可以加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立陶宛出現一波申請加入步槍兵聯盟的人潮,立陶宛總理席莫尼特(Ingrida Šimonytė)去年3月也宣示加入。

卡斯楚那斯強調,全民防衛非常重要,烏克蘭有許多醫院遭到轟炸,這也顯示戰爭不只關乎軍力武器,也需要照顧到醫療,才能在戰時正常運作,保家衛國需要整個社會一起進行。

俄烏戰爭讓台灣與立陶宛、烏克蘭形成「三角聯盟」

國會友台小組副主席莎卡琳恩表示,這次來台是她過去一年「最豐碩的一次出訪」,討論了許多計劃未來可以加強合作,包括針對網路安全、假訊息防治、增強國防的軟硬體方面等討論;她說立陶宛也向台灣學到「豪豬戰略」(讓台灣變成充滿武器、使攻擊代價高昂),這與立陶宛的全民國防未來可以加強合作。

莎卡琳恩表示,她上次訪台是13個月前,當時俄烏戰爭還未開打,不過當時的情資已顯示戰爭無可避免;她指出最近世界有很大的轉變,當初如果告訴大家要加強國防國安的合作,並把中俄當成共同威脅,全面強化全民防衛與網路安全,「當時大家可能聽不進去」,不過現在大家都了解到這一點。

莎卡琳恩強調,威權主義入侵不只是區域性問題,需要全球性合作才能達到嚇阻效果,她提到2023年為止台灣捐助給烏克蘭5600萬美元以上的援助,這是「在亞洲最大的數字」;她表示台灣幫助烏克蘭同時也幫助了自己,歐洲國家會看到台灣伸出援手也會更有動機幫助台灣;中國如果有一點常識就會知道,任何擴張行為都會付出代價。

莎卡琳恩說,立陶宛、台灣、烏克蘭現在形成一個「政治三角聯盟」,算是一個先驅以打破過去舊的思維,「安撫威權主義的國家是不會帶來和平,只會讓他們更變本加厲」。

今日適逢立陶宛「一月事件」32週年,當時《立陶宛復國法案》頒布後,蘇聯軍隊於1991年1月鎮壓獨立意識高漲的立陶宛抗議者,莎卡琳恩表示,她的祖父母50年前受到俄羅斯迫害,被流放到西伯利亞與烏克蘭人共同住在勞改營裡,「他們被判的罪名,是爭取自由」,她強調必須從這些案例學到,「討好、縱容敵人,只會讓敵人變本加厲」,她也提到近期在金門附近的中共無人機:

「蔡總統也曾經下令擊落中共干擾金門的無人機,擊落了一台後,還有中共無人機嗎?如果縱容霸凌者他們只會變本加厲,叫他們停止,他們就會停止。」莎卡琳恩說。

IMG_8943
Photo Credit: 關鍵評論網 Abby Huang 攝
立陶宛國會友台小組副主席莎卡琳恩。

針對近期台灣有向美國買武器是對中國的挑釁,卡斯楚納斯表示,這樣的論述在歐洲、在立陶宛也常看到,他說2014年歐洲很多國家在討論要不要給烏克蘭武器,當時有些人覺得是挑釁,但這其實做到了嚇阻,現在這些武器幫助了烏克蘭在這場戰爭能夠撐得下去。

立、台下週將有重大簽約

本次訪台除了國安國防委員會,也有經濟與教育委員會的議員,立陶宛經濟委員會的議員帕卡莉塔表示,台立雙邊經貿關係在對的方向上,她透露下週立陶宛企業即將與台灣企業簽署合約,「是一個很大的計畫」。

帕卡莉塔說,台灣與立陶宛除了在雷射和半導體產業有合作,在教育科技也有很大的進展,特別是提升數位與媒體識讀,對於對抗假訊息、認知作戰非常重要,她也提到台灣即將投資立陶宛新創公司,提供立陶宛所有兒童受到數位與資訊科技的教育。

帕卡莉塔也提到,我國數位發展部部長唐鳳目前正於立陶宛訪問,唐鳳於立陶宛除拜會立國國會議長希米利特(Viktorija Čmilytė-Nielsen)、國會外交委員會與經濟創新部長阿爾莫奈特(Aušrinė Armonaitė),並見證台、立代表簽署「數位韌性」合作意向書,承諾共同培育數位產業人才,促進公民社會因應線上危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