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角落的人》:江湖傳言,美眉越正折扣越低,曾大福哼說:「這是醜化我!」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跳躍與跳躍之間,最後我終於摸清楚,對曾大福來說,生命中最重要的是書、電影、音樂、旅行,而書是宇宙的中心,生命燃燒的動力,本質上他是感性動物,有偏執狂的文青。
文:蘇惠昭
我的書店是土地公廟——水準書局曾大福(節錄)
存活下來的哲學
因為曾大福,水準書局創造了台灣書店絕無僅有的風格,二○一九年二月有貴客光臨,小英總統到此一口氣橫掃十九本書,曾大福「說大人者則藐之」,保持一貫強迫餵食好書之風,「我開書店四十八年,之前從來沒有一位文化長官、市長、立委、議員來買書。」他感嘆,聲線糊糊的,一團黑霧於頂上白髮飄來飄去。
總統為他帶來大約兩周的好生意,之後又掉回「SARS時期」,對實體書店來說,「SARS」的解藥從未被調製出來。
半個世紀,網路壓倒實體、臉書取代讀書、人工智慧置換人腦,遊戲規則不斷改變,舊有傳統碎了一地,但從光華商場到師大商圈,水準書局沒有變過,連重新裝潢都不曾,二十幾坪的書店自然老化,維持著七○年代的骨肉,而曾大福彷彿自願守在洞穴裡的山頂洞人,或者扮演一個單挑風車巨人的唐吉訶德。
他是怎樣存活下來的?這是一個巨大的謎。
採訪曾大福確實是艱難的事,他的答題原則是,無論你問我什麼,我只說我想說的,從地平線到外星球。
譬如問他「書店生存之道」,這是基本題,必問,水準的存在正是網路時代的某種奇蹟。
「一本書可以改變人的一生,扭轉命運,我開書店是為了教育社會大眾,書店就是社區的土地公廟,不是為了營利,」他對「生存之道」有些過敏,便忽然一個大迴轉劈哩啪啦反問我看過《班傑明的奇幻旅程》嗎?《女人香》呢?《阿根廷別為我哭泣》、《海上鋼琴師》?《辛德勒的名單》?
我一直點頭,他很滿意,告訴我《阿根廷》他看了一百次,《班傑明》五十次,瑪丹娜來台灣開演唱會,他聽了兩場,席琳狄翁也聽了兩場,「我覺得我比李嘉誠還要富有。」
低價不等於銷量
「為什麼書要賣那麼便宜?」這是第二必問題。
「書太貴,會斷了很多人買的權利。」這題的答案意外命中紅心,但他真正想解釋的是「正妹折扣大」這件事。
江湖傳言,美眉越正折扣越低,曾大福哼說:「這是醜化我!」他真正給最多折扣的是長期捐血的人、護理人員、消防隊員、弱勢團體、原住民部落,以及各種各類的義工、志工,「我都照成本賣。」
他要我幫他宣傳,弱勢團體來買書,「買一箱我送三箱五箱。」
只是低價不等於銷量,《國家地理雜誌》他用一折兩折賣,但一個月只賣出一兩本。曾野綾子的書,在曾大福看來等於「培養愛與善的能量」,他可以免費出借,不用考試不用寫心得報告,乏人問津,「又孤獨又心痛」。書局地下室堆滿他從銷毀邊緣搶救下來的書、絕版好書、雜誌和報紙,《曠野的聲音》就有一百多本,《壹週刊》從創刊號到最後一期,全部蒐藏,他深愛周刊裡的溫暖故事。
第三必問題:「為什麼要拚命推銷書?」
曾大福覺得這根本不是個問題,如果某一本書是「全世界最好看的書」,他理所當然要推銷,如果覺得老闆錯了,「我就送你歐洲來回機票,」反正話不投機半句多,不喜歡被推銷的人就不會再上門,緣深緣淺,就這樣,不成問題。
愛聽不聽無所謂,被人喜歡或討厭也無所謂,亞斯伯格人的特質之一,所以曾大福說他必須藉由採訪再澄清一件事。
兒子曾匯閎曾爆料老爸是亞斯伯格人,白紙黑字印在雜誌上,「我怎麼會是亞斯伯格呢?亞斯伯格只愛自己不愛眾生,我一輩子都愛著眾生啊!」曾大福鄭重否認。
他並沒有亂說。他捐錢拯救雛妓,多家出版社欠錢不還也不計較,「愛(書)到深處無怨尤」,因為出資義助「讀書共和國」度過難關,共和國旗下四十家出版社便由他掛發行人兼出版總監。還有,陳文茜罹癌,「我也是祝福,希望她好起來」。
曾匯閎如今也是書店一景,他學建築,留學義大利,熱愛閱讀,有一張花美男的臉配上習武人的胸肌,卻甘心情願來老爸的書店當店長,正式工作日都西裝領帶盛裝出場以「強化軟體」,採訪這一天他休息,穿T恤,怕形象歪掉堅持不肯拍照。
曾大福認為兒子繼承了他水瓶座「漫步在雲端」的基因。
幸福無關乎錢
必問題四,也是江湖傳言,曾大福擁有不少房地產,因此不必靠書店賺錢。
他怎麼回答呢?
「我跟你講一個更高層次的,」果然他又跳開,飄走了,「人生在世,所有的東西都是短暫擁有。」沒有承認也沒有否認。
幸福無關乎錢,高陽、董橋、席慕蓉、二月河、曾野綾子……他說閱讀帶給他「太多的好」,作家鄧美玲則是他的偶像,如今科學也證明大腦偏愛紙本書勝過螢幕,還有他好多年前一個人去京都旅行三十八天,搭廉航,住一晚五百元民宿,買一輛二手腳踏車代步,每天晃蕩至半夜才回到住處,「簡直太幸福了,」而那盛大的幸福只花掉他四萬多元。
跳躍與跳躍之間,最後我終於摸清楚,對曾大福來說,生命中最重要的是書、電影、音樂、旅行,而書是宇宙的中心,生命燃燒的動力,本質上他是感性動物,有偏執狂的文青。
活在電腦時代之外
「我真正沒有看過比他更孝順,更照顧家裡的男人。」牽手李寶卿證明。
但曾大福自己日子過得十分清貧,每日吃兩餐,餐費超過兩百元便有罪惡感,移動就靠走路或騎腳踏車,「我沒有手機,是真的,沒有騙人。」
李寶卿最了曾大福的個性,雖然偶爾嗆他活在電腦時代之外,「孤陋寡聞」,但也就放他「做自己」,只有在丈夫發表政見至日月無光之際,會見義勇為跳出來斥喝:「曾先生,人家要問你書店,不、要、講、政、治!」
Tags:
穿越2222年,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台北華山親子逛展新選擇,啟迪孩子的永續生活教育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前進2222到重返2023年,共打造四大展區,以永續為策展核心,讓「2222」這個天使數字成為一個親子共學的起點,師生共享的觀點,了解永續不一定是政府企業的高談闊論,從日常的選擇就可以參與永續行動!
從學校教育到未來職場,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已成趨勢關鍵詞,永續發展共有17大項目標(註1),涵蓋環境、經濟、社會等面向,其實已經融入許多教育課程的設計,校園年度宣導的重點計畫,甚至成立永續相關研究中心與系所,以培育未來企業所需的ESG永續人才。
回顧近年全球歷經的肺炎疫情、極端氣候、通膨怪獸、能源危機等災難,讓人們更專注、更急迫面對世界的面貌與真相,需要肩負這個世代挑戰與達成永續目標的,正是我們的下一代:暖世代—成長於全球暖化、環境劇烈變遷的一代。他們從小戴著口罩抵抗病毒與空污,需要在擁擠的城市尋找遮蔽酷暑寒冬的屋簷,人類壯闊的文明發展將是「債留子孫」還是「永續未來」,其實,都取決我們每日的選擇!
《2222-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
「永續發展目標SDGs」聽起來很艱深?如果我們說「一個200年後未來人的故事」你也許可以聽聽看!《2222-未來選擇地》是台灣首個原創永續概念展,於2023年1月6日-4月5日在台北華山1914園區展出,你可以在這裡參與永續美學的策展,觀賞跨界藝術與科幻故事的創作,透過沉浸式體驗,與未來人並肩前行穿越200年後的未來,守護最後的生機,捕捉污染機械獸,透過思考與選擇協助改變未來人的世界。
前進2222到重返2023年,共打造四大展區,以永續為策展核心,讓「2222」這個天使數字成為一個親子共學的起點,師生共享的觀點,連成你我共創的永續日常,圈起人與環境共好生活態度,並聯手台灣在地藝術家、綠色品牌、永續名人團體打造的永續學習場域。了解永續不一定是政府企業的高談闊論,從日常的選擇就可以參與永續行動!






▶親子、旅遊部落客展覽開箱推薦
- 小妞的生活旅程 :適合親子共賞的互動式永續展覽,教育意義十足
- 艾麗絲愛旅行:台北展覽親子、師生看展新選擇!跟未來人一起成為改變歷史的關鍵
- 小胖盈的花椒人蔘:台北展覽推薦:搭乘時光機到2222年的世界吧!科幻永續主題展,互動沉浸式體驗反思生活方式
▶展覽資訊
日期:2023/1/6 - 4/5
時間:10:00 - 18:00
地點:華山1914文創產業園區西4館&西5館
購票詳情洽:《2222-未來選擇地》

▶展場提供觀展證書申請
完成觀展後,可於現場依照工作人員指示,完成電子證書申請流程,將於一週的工作天寄出證書電子檔案,提供大人、小孩一個觀展紀念。

(註1)SDGs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是一項全球共識,旨在2030年前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系列目標。由聯合國提出訂定17項明確目標、涵蓋169項具體指標,目的是實踐地球上所有面向的永續發展,包含地球環境保護、社會公平正義、永續經濟發展。
17項永續發展目標:
1.消除貧窮、2.終結飢餓、3.健康與福祉、4.優質教育、5.性別平等、6.淨水與衛生、7.可負擔的永續能源、8.就業與經濟成長、9.永續工業與基礎建設、10.消弭不平等、11.永續城鄉、12.責任消費與生產、13.氣候行動、14.永續海洋與保育、15.陸域生態、16.制度的正義與和平、17.永續發展夥伴關係。
責任編輯:Anita
核稿編輯:Joan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