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調降《民法》成年年齡後,「成人式」該辦在18歲還是20歲?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日本,大家18歲後就會外出工作或求學,成人式是由各地方政府舉辦的,成人式的這一天就是新成人們回家鄉的日子。不過,日本2022年將《民法》成年年齡調降為18歲,那⋯⋯1月第3個星期一的成人式,是18歲還是20歲?
每年1月第2個星期一是日本的「成人之日(成人の日)」,各地方政府(市區町村)多半會在這一天,或是提早在週末舉行成人式。
在去(2022)年4月日本《民法》調降成年年齡之前,成年年齡就是20歲,所以成人式就是當年度滿20歲的成年,回到家鄉的重要活動。一般而言,大家18歲後就會外出工作或求學,成人式是由各地方政府舉辦的,所以新成人們分別參加哪裡的成人式,就要看戶籍所在的行政區域,而多數情況下大家外出工作或求學,不會特別遷戶籍,所以成人式這一天就是新成人們回家鄉的日子。
本站過去的文章就曾提及,因為高中之後很可能會跨區求學,所以有些成人式會場會用國中畢業學校來分座位,讓成人式直接變成官方舉辦的超大型國中同學會。
不過,日本去年將《民法》成年年齡調降為18歲,那⋯⋯1月第3個星期一的成人式,是18歲還是20歲?
所以今年,也就是《民法》成年年齡調降為18歲後的第一個成人式,出現了各地分裂的狀況。再次強調,成人式是各地方政府(市區町村)層級負責的業務,所以各地方政府(市區町村)可以自己決定,不需要和其他地方協調或統一。
20歲成人式仍是主流
目前看來,最多地方採用的模式是維持「成人式=年滿20歲」,但將活動名稱改成「20歲的集會」,寫法有「二十歳のつどい/はたちの集い/はたちのつどい/二十歳の式典」各種排列組合。雖然有一派人感嘆,「成人式」這個詞會不會成為絕響,但就算活動官方名稱改成「20歲的集會」,大家口語上還是都講「成人式」。
多數地方維持在1月舉辦20歲成人式的原因無他,不少地方政府針對18-20歲的民調都顯示,8成民新成人預備軍都希望維持在1月舉辦20歲的成人式,如果是在1月辦18歲的成人式,一定會和大學升學考試或求職撞期,會有很多人無法到場參加。
也有地方要在短期內過渡到18歲成人式
但也有地方政府配合《民法》調降成年年齡,要在2年緩衝期內接連舉辦20歲、19歲和18歲的成年式,力拚2年後(2025)的成人式,就是年滿18歲的應屆新成人們的活動。但選擇走這個路線的地方政府,也必須要調成18歲成人式的時間,勢必得要錯開4月前各種升學考試或求職的忙碌階段。

例如三重縣伊賀市就計畫,今年1月8日是20歲的成人式,緊接著在3月舉辦19歲的成人式、5月舉辦18歲成人式,從明年起都改在5月舉辦18歲成人式。選擇在5月舉辦18歲成人式的理由,不外乎正是避開高三升學考試,5月正好是18歲新成年們剛展開新生活1個月,生活稍微告一段落,可以返鄉探親一趟的時間點。
宮崎縣美鄉町則是先在去年8月舉辦過一次18歲成人式,本月3號同時舉辦19歲和20歲的成人式,從明年起只會在每年8月舉辦18歲成人式。但宮崎縣美鄉町不排除在這兩年的緩衝期,在1月舉辦町內20歲青年參加的典禮,滿足大家的需求。
至於北海道別海町在成人式緩衝期間的舉辦方式大概是最迂迴的。北海道別海町先在上個月提早舉辦20歲的成人式,在本月7號舉辦19歲成人式。明年1月因為20歲新成人們已經在今年提前舉辦過成人式,所以明年停辦一次,後年(2025)改回1月舉辦20歲成人式。
北海道別海町會弄得這麼複雜,原因是當地政府原本計畫在今後改成3月春分時舉辦18歲成人式,但民調發現有8成町民反對這麼做,所以原本要過渡到18歲成人式的部分,又變回1月舉辦成人式,讓今年19到20歲的年輕人成為過渡期的白老鼠。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一圖看懂——讓專業的來,居家照顧服務員都在忙什麼?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長照服務成為承擔社會需求的重要支柱,專業的居家服務員,開始走進長者的生活中,提供基本的日常照顧,包括沐浴、準備餐食、家務等等。不僅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更盡可能確保長者的每一天,都是舒適而有尊嚴的。那麼,在居家服務員所提供的服務中,包括了哪些項目,又有什麼樣專業的眉角呢?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隨著時間的推進,所謂的「高齡化」、「少子化」社會,已經從一個社會學名詞,成為我們的日常。根據內政部統計,2017年起,台灣的老年人口比例正式超過了14%,今年老人人數則已超過425萬,預計到2025年,每五位居民中,就將有一位是65歲以上的長者。這不僅是一個數字上的變化,更是對我們社會結構和價值觀的挑戰。
在這樣的變遷中,其實許多長者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能夠在自己熟悉的家中,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然而,面對快速變化的社會和家庭結構,這樣的願望似乎越來越難達成。取而代之的,是長者們必須獨居,或與同樣年長的配偶互相照顧的現實。因此,長照服務成為承擔這些社會需求的重要支柱,專業的居家服務員,開始走進長者的生活中,提供基本的日常照顧,包括沐浴、準備餐食、家務等等。不僅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更盡可能確保長者的每一天,都是舒適而有尊嚴的。
那麼,在居家服務員所提供的服務中,包括了哪些項目,又有什麼樣專業的眉角呢?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1. 備餐服務、協助進食:
服務內容:依照長輩的需求、營養狀況和牙口狀況準備餐點及協助進食。
眉角:如果長輩牙口較不好,居服員會將餐食煮得較軟或打成泥、剪碎, 讓長輩容易進食。若長輩排斥泥狀食物,則將豆類或穀物類食物打成稀狀,讓長輩直接飲用。需要依照長輩的吞嚥能力,準備合適的餐具。一般會建議長輩自主進食,若需要由居服員協助,則必須注意餵食的速度及進食速度。但不管長輩是否可自行進食,居服員皆需要請長輩張口確認是否食物皆已吞嚥完畢,避免長輩因為食物留在口中而嗆到,發生危險。
2. 沐浴服務:
服務內容:協助長輩穿脫衣服、進行沐浴。
眉角:沐浴的過程需要注意水溫,以手臂內側測量溫度是否適中。須注意避免水流到眼睛。沐浴的過程會坐在馬桶或是便墊盆椅上,若長輩仍有行走能力或手部功能,居服員會鼓勵長輩自己清洗正面,背面由居服員協助,以維持長輩的生活機能,延緩退化。在沐浴的過程中,居服員須注意長輩的隱私,但也同時必須注意通風,避免室內太悶導致長輩或居服員昏倒。
3. 陪同外出、陪同就醫、採購:
服務內容:許多個案因身體狀況較難獨自外出,因此居服工作中陪同外出散步或就醫、協助個案採購日用品都是很重要的服務,攙扶步伐不穩的長輩到外面散步運動,或是為長輩採買衛生紙、洗髮精等日常用品,讓他們可以生活地更加舒適。
4. 基本日常照顧:
服務內容:協助長輩翻身、移位、修剪指甲、協助上下床、刷牙洗臉、協助換尿布等基本日常照顧。
眉角:在進行任何活動前,確保環境安全,無滑倒或絆倒的風險。使用適當的輔助工具和技巧,來避免造成長輩或照顧者的傷害。注意個人和環境衛生,以防止感染。考慮長輩的健康狀況和特定需求,並根據這些需求調整照顧方法。在進行照顧時尊重長輩的隱私和尊嚴。
除了以上四項最基本的服務項目之外,還有足部護理、管灌、翻身拍背、測量生命象徵、肢體關節活動、陪同外出、陪同就醫等等服務,都可以依不同長輩的需求來安排。
伊甸基金會自成立之初,就秉持著一個堅定不移的使命:為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持續不斷的支持與服務。這一理念源於創辦人之一、已故的身障作家劉俠女士,以及六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們共同懷著一個夢想,希望無論是誰,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自由自在地生活和成長。劉俠女士曾這麼說過:「有一大片園地,種花種樹,養各類家禽,有工場、有房舍、有足夠的場地供人休閒娛樂。徜徉其間的,是那些眼睛看不見、耳朵聽不到、走路走不好,以及弱智、顏面傷殘、心智障礙的孩子…這是他們的伊甸園。」
走過四十年的歲月,伊甸基金會期待著,有一天,這個社會中的每個人,都能感到安全、溫暖和被接受。為了這一天的到來,伊甸基金會會繼續努力,承擔起照顧和支持的責任。
伊甸基金會«老人照顧服務計畫»,透過日間照顧、居家服務、失智據點、喘息等專業多元的服務,疼惜長輩及照顧者,讓長輩在最熟悉的地方找到服務,也讓照顧者在專業的地方得到喘息。讓每一位長輩安心、放心、快樂地好好變老。詳情請上網搜尋「伊甸 老人照顧」,或撥打支持專線0800-025-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