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台失敗怎麼辦?」就是制約習近平不敢攻台的「底線思維」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習近平的「底線思維」裡,他應該算是全世界第一深信美軍必然介入台海戰爭的人。因此,近年來,中國各型東風飛彈、航母戰鬥群突破第一島鏈的操演,以及大批中共軍機編隊擾台,其實都是孫子兵法所教授的「不能而示之能」的「詭道」。
文:黃澎孝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日前公佈了一份名為《下一場戰爭的首戰》(The First Battle of the Next War)兵推報告模擬了共軍若在2026年犯台可能發生的戰況。據報導:CSIS進行了24次兵推,以尋求:「共軍犯台會否成功、代價如何等答案」
最後該報告的結論是:「犯台不會成功、但各方代價慘痛」。然而「即使客觀分析表明攻擊者可能不會成功,戰爭也會發生。」
CSIS這份兵推一經公佈,當然引起了海峽兩岸諸多熱衷紙上談兵的「愛好者」或「工作者」大作文章的機會。對於統派、親中派、投降派和中國對台「心戰、認知戰」的工作者而言,他們幾乎「不約而同」的(?),企圖將焦點集中在「台灣將會有多麼、多麼的慘⋯⋯」
因為《CNN》總結兵推說:「台灣的軍隊雖然未被擊潰,但戰力亦因此大打折扣,還要在此狀態下防守一個經濟受重創、沒電也沒基礎公共服務的島嶼」。在諸多借題發揮的文章中,退役海軍中將蘭寧利一篇發表在《中國時報》的文章《美式兵推,不諳中國戰爭哲學》引起了我的特別興趣。
因為,能以「中國戰爭哲學」的高度,來檢視「美式兵推」,比起一般人的評論,當然是會有絕對的「不同凡響」效果。
尤其,蘭將軍曾是國軍最高層級兵棋中心的創始人,對兵推當然多所涉獵。他指出:「兵推中扮演紅軍的人是否深諳解放軍戰略戰術、兵力運用與軍事辯證、中國的戰爭哲學等才是問題。」果然出手不凡,一針見血。
但遺憾的是,蘭將軍沒有更進一步的申論:「中國的戰爭哲學」到底會對中國攻台之戰,起到什麼樣關鍵性的影響?然後,蘭將軍就迫不及待的跳躍到以下結論上:蘭將軍認為中國「完全入侵」台灣的可能性極小,但美國則完全相反。在美國的大戰略裡已將中國列為逐漸形成對美國的威脅,必去之而後快,台灣是美國激起大陸動武的一張好牌。
坦白說,多年來我一直很重視蘭將軍發表的一些戰略、戰術上的評論。他絕對稱得上是國軍退將中鮮有的「金腦袋」。尤其他的這篇文章,能夠做出:「中國侵台可能性極小」,「美國反而才會是台海衝突的點火者」這樣的判斷,就不枉費我20幾年來對他的敬佩⋯⋯。
但是,基於「術業有專攻」,以及我從事大陸工作的實務經驗,和研究中共40幾年的心得,我還是要幫蘭寧利將軍,補白一點我對所謂「中國戰爭哲學」的解讀。

為什麼蘭將軍研判中國「完全入侵台灣」的可能性極小?
因為,「中國的戰爭哲學」視戰爭為:「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也就是說:決不以國家的生死存亡,當作戰爭的賭注。換言之,就是絕不打沒有必勝把握的仗。
中國若真要「武統」台灣,不但得面臨台灣海峽渡海作戰的高級軍事難題,更有太多不可預測,又難以制勝的「外部勢力」的干擾。即便當年毛澤東在世,也沒有必勝的把握,而始終不敢對台灣輕舉妄動。
歸根結底,中國就是擔心一旦出兵攻台失敗,就會自毀「不敗」的形象,而造成像清廷甲午戰敗的後果。不但多年「下餃子」般建立的海軍龐大艦隊可能被摧毀殆盡,更將令中共威信掃地。台灣固然很有可能永遠脫離中國獨立,甚至於,中國內部嚴重的「維穩」問題,也可能因此而產生骨牌效應。
事實上,自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就一再強調要「堅持底線思維」,根據《人民日報》引述有關習思想研究中心的解釋,所謂「堅持底線思維」就是要求凡事從最壞處準備,以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
換言之,在習近平的思維裡,可能從不曾有過一廂情願的如意算盤,他應該算是全世界第一深信美軍必然介入台海戰爭的人。
因此,近年來,中國各型東風飛彈的展示、航母戰鬥群突破第一島鏈的操演,以及大批中共軍機編隊擾台,其實都是「中國軍事哲學」中,孫子兵法所教授的「不能而示之能」的「詭道」。
其目的在於營造如同中國國防部長魏鳳和揚言「如果有人膽敢把台灣分裂出去,中國軍隊必將不惜一戰。」的強硬姿態。實際上卻是想要掩蓋習近平對「攻台失敗怎麼辦?」的深層焦慮。
但是,我也要向蘭寧利將軍表示以下有一點「不同看法」的歉意。
我不認同蘭將軍在他文末所說:「在過去六年多,民進黨政府已是完全聽命美國的提線木偶,未來的台海衝突將會是美國依其國家利益需要利用台灣升高挑釁,成為點燃台海衝突引信的點火者,讓中國大陸不得不動武。」
因為,所謂的「聽命於美國」,應該是自兩蔣以來台灣執政當局的共同宿命。這也是台灣得以在中國龐大軍事壓力下,持續安然生存73年的原因所在。
另一方面,73年來,中國對台灣的武統威脅,從來不曾改變過,與台灣是哪個政黨執政?是不是對中國挑釁?沒有半毛關係。所謂迫使中國「不得不動武」根本就是個假議題。尤其,俄烏戰爭給普亭的慘痛教訓,早已讓習近平更清醒的認知到:
中國或許隨時可以任何藉口啟動攻台戰爭。但是,只要一旦動武,那就會像開啟一個「潘朵拉盒子」,中國永遠無法預知,美國究竟會使出怎樣的「魔法妖術」來對付中國?
當然中國習近平也會像俄羅斯的普亭那樣,失去了「停止戰爭」的主動權。然後陷入了「攻台失敗怎麼辦?」的無邊夢魘和無限悔恨中。這才是中國不敢攻台的最「底線思維」吧。
最新發展:
-
記取俄羅斯輕敵覆轍,學者:共軍攻台恐更猛烈,更強調速戰速決與首戰決勝 3週前
-
英國《金融時報》:台海局勢升溫,日本企業紛紛設立新職位加強情報收集 1月前
-
美空軍上將警告:希望我是錯的,但我直覺認為美中2025年可能因台灣爆衝突 1月前
-
拜習會後更多共機和軍艦擾台,只是演給布林肯看的「不給糖,就搗蛋」大戲 2月前
-
楊渡煽情的譴責「美國戰略家」,卻隻字不提「紅色帝國霸業」才是台灣人民最大的威脅 2月前
-
中國對內經濟重啟、對外擺出笑臉攻勢,但有幾個極為不利的關鍵因素仍然存在 2月前
-
台灣全島布雷會嚇跑觀光客?陸軍參謀長:解放軍戰甲車登陸前,才於「紅色海灘」布雷 2月前
-
CSIS中共攻台兵推五種想定的差異,從樂觀、悲觀到末日模擬,得出四個重要結論 2月前
Tags:
休閒路跑最佳拍檔!跑步教練的百搭經典推薦──adidas史上最輕Ultraboost Light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adidas推出經典跑鞋Ultraboost Light,將品牌經典BOOST中底科技再進化。本次邀請專業跑步教練實穿評測、細緻分析,帶您深入認識BOOST能量膠囊與各種跑鞋科技如何引爆能量,賦予它極致緩震性、舒適度與腳感回饋。
現代社會中,養成運動習慣、追求健康永續的生活,已成為許多人理想生活的想像。若仔細觀察,當清晨太陽沿著建築稜線緩緩升起,就能看見不少人換上輕便服裝,在健身房、公園或是馬路上,展開屬於自己的慢跑行程。不過,隨著越來越多人加入跑步運動的行列,網路上也越來越多關於「怎麼挑選適合自己的跑鞋」的討論。看著市面上從品牌、機能到產品定位琳瑯滿目的跑鞋產品,隨便一數都可以區分出十幾種類別,細緻的產品分類也反應出跑鞋多樣的使用情境。究竟跑步入門的初學者在選擇跑鞋時需要注意哪些部份呢?
談到跑鞋的挑選,這次我們邀請曾帶領過上千位跑步學員的跑團教練梁哲睿(Jerry),來和大家分享挑選時的細節與觀念,「不過就跑步入門者而言,從外型是否對眼、機能泛用與否,其實就能夠挑選出一雙適合於日常、運動場景來回轉換的全方位跑鞋。」哲睿教練說。這次,教練將從他多年的經驗出發,分別從中底科技、跑鞋性能、應用情景等不同角度,為大家體驗評測近期由adidas推出的經典跑鞋──史上最輕的Ultraboost Light!

BOOST科技10週年:承襲經典再「勁」化
「你實際上手,第一個感覺是變輕了。」哲睿教練說。Ultraboost Light不只是歷代Ultraboost中最輕的一雙,也是adidas十年來各項跑鞋科技的心血結晶;其中,一顆顆酷似保麗龍的能量膠囊「BOOST顆粒」,更在這一代迎來輕量、回彈的全方位突破。關於BOOST科技的發展歷史與創新效能,這篇讓你一圖看懂adidas Ultraboost Light打造輕盈腳感的秘密,可以讓大家更深入了解BOOST科技的迭代歷程。
話說回來,10週年的「Light BOOST」技術到底多厲害?首先得從Ultraboost系列的中底談起。「從Ultraboost 21開始,它就變成這種超胖的加厚中底。」哲睿教練分析,「BOOST顆粒增量加厚有效提升了腳掌落地後的緩震與支撐性能,但也讓整體跑鞋的重量及存在感受到不小影響。」不過,這一代的Light BOOST減輕了30%的重量,讓Ultraboost Light同時保留極厚中底的Q彈效能,又不會造成雙腳的負擔,大幅降低長跑後期跑鞋的存在感,讓跑者能更加專注於步伐、配速與呼吸節奏,提升非常有感。
另一方面,Ultraboost Light和過去Ultraboost系列強調緩震和舒適有些不同,Light BOOST技術在輕量化的同時還提升了4%的回彈性,明顯提升中底回彈的推進效果,就像在緩震的同時稍稍推你一把,讓腳跟有種被「往前帶動」的循環感受。再搭配使用Primekint+技術針織的細緻鞋面,整體跑動的腳感不只極度貼合腳背,更舒適包覆所有種類的腳板輪廓,創造輕盈穿戴感與傑出的緩震、回彈效果。

經典就是無畏挑戰:細數Ultraboost Light細節表現
除了中底技術的進化,Ultraboost Light在輔助機能方面也透過其他項目的突破,證明了它作為經典跑鞋的底氣。首先,adidas更新了鞋底上的L.E.P.抗扭系統,將原先放置於中底內層的彈性塑膠片由X型轉為U型,連貫落腳後的支撐性與回彈力道;接著,再透過「船型」的外觀設計,仿造船底圓弧狀的力學設計製作鞋底,讓外觀顯得圓潤討喜,還能藉由鞋型的自然滾動,提供跑者下一步的推進感,讓跑者不需要為穩定腳踝而分心,踩穩漫漫長路上的每一步。

這一代Ultraboost Light依然使用Continental™馬牌橡膠作為大底材質,並透過豆莢式的重點貼法,針對雙腳離地之前實際使用到的摩擦點加強。如此一來,既能減輕整體重量、又能維持跑動時前掌的抓地力,維持與前代相同的推進效果,並達到整體輕量化的目標。

應用場景隨心所欲:亮色搭配、低調穿搭都適合
挑選跑鞋重要的可不只是性能,還有一個生活層面的喜好考量──外觀。「因為外觀會很直接的決定,我會不會想要這雙鞋。」哲睿教練說。無論鞋子的性能再好,如果跑鞋外型本身不對眼,不管功能性再好,還是有很高的機率在挑選跑鞋時被排除──因為就是不喜歡嘛。
但說到這裡,我想熟悉adidas的鞋友們可以肯定地說,Ultraboost系列的鞋款不太會在這關敗下陣來。除了圓潤討喜的鞋型以外,配色也是Ultraboost Light最吸睛的亮點。
這次Ultraboost Light推出多款配色,其中主打色款「活力紅」以高亮度的白橘配色亮相,非常適合作為平常休閒穿搭的單品搭配,增加整體穿著層次感;或是像經典純色系鞋款,adidas也別具匠心加入螢光色點綴,讓本來低調的外觀多了些亮點。
「我常常裡面穿一些運動用的機能服飾,外面就是一般日常穿的衣服,鞋子就搭配它,這樣不只上下班切換方便,而且它也像是你穿搭的第二主角,既不會給別人『你是來運動』的休閒印象,也不會過度正式而失去骨子裡身為跑者的運動氣質。」哲睿教練分享。

極輕超彈、舒適無感,適合休閒入門跑者
「一雙好的跑鞋應該會幫助你、輔助你,讓跑者只需專注在這一步和下一步上面。」這是哲睿教練認為一雙「好的跑鞋」所應具備的條件。當我們將這些條件對應在Ultraboost Light上,便會發現無論緩震、包覆、輕量化及推進感受等,它都有滿全面的平衡性;甚至其亮眼的外型及應用場景的多元性,還為它增添許多便利之處,不只可以搭配日常穿搭,也可以拿來作輕度訓練,提供支撐、推進、抗扭轉等性能支持,滿足種種跑步運動所重視的訴求。
訪談最後,哲睿教練再一次細數Ultraboost Light的超強「輕」功:
- 單位密度減輕30%的Light BOOST顆粒帶來前所未有的輕盈腳感。
- 跑鞋科技革新減少10%的碳足跡,讓Ultraboost Light成為減輕地球負擔的環保跑鞋。
- 外型時尚亮眼、配色活潑吸睛,情境切換隨心所欲。
- 重量輕盈、支撐穩定、抗扭回彈,泛用性能適合剛接觸跑步,或是想入門的跑者。
「如果今天你只有一雙鞋的預算,我推薦這雙鞋子,它的泛用性對跑步入門者而言就是非常好的選擇。」哲睿教練誠懇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