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位在飛虎隊服務過的國軍——空軍中校陳炳靖與台灣結緣的故事

最後一位在飛虎隊服務過的國軍——空軍中校陳炳靖與台灣結緣的故事
Photo Credit: 陳炳靖(許劍虹提供)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直到日本投降,陳炳靖遭受日軍施暴,永久失去了飛行能力。不過好在南京老虎橋監獄裡的台籍日本兵,暗中向發燒中的陳炳靖提供藥品,才讓這位優秀的國軍飛行員保住了一條命。因此陳炳靖對台灣人一直有特殊的親切感。

去年12月22日,旅居香港的空軍中校陳炳靖去世,享年105歲。空軍官校第12期畢業的陳炳靖,是頭一批被中華民國空軍派往美國受訓的飛行員,並在畢業後成為12名被派到美軍第23戰鬥機大隊服役的國軍飛行員之一。陳納德(Claire L. Chennault)將以這12名國軍飛行員為基礎,在駐華美軍第14航空軍的編制下成立中美空軍混合團(Chinese American Composite Wing)。

之所以要成立中美空軍混合團,在於美國空軍的前身美國陸軍航空部隊將歐洲視為主戰場,希望盡可能將美軍的優秀飛行員投入到對抗德國空軍的戰鬥中。為了不將更多美軍飛行員派往中國,美國陸軍航空部隊司令阿諾德(Henry H. Arnold)希望陳納德盡可能以中華民國空軍飛行員為對日作戰的主力,此點獲得陳納德將軍的贊同。

陳納德不只希望以空中武力擊敗侵略中國的日軍,還希望為國民政府建立一支親美的中華民國空軍,確保戰後中國成為親美國家。然而老一輩的中國飛行員受法國、義大利以及蘇聯飛行員的影響,難以適應美式的訓練、指揮以及作戰模式。所以陳納德打算以首批被送往美國受訓的空軍官校第12期畢業生為基礎,建立一支全新的美式中國空軍。

而陳炳靖等12人能從首批送往美國的50名國軍飛行員當中脫穎而出,代表他們是陳納德眼中最為優秀的國軍飛行員,能最快速的融入美軍作戰體系。可惜的是,陳炳靖還來不及正式進入中美空軍混合團,將他在第23戰鬥機大隊第75中隊服務的經驗傳遞給其他國軍飛行員,就在中美空軍混合團成立的1943年10月1日當天在越南上空遭擊落。

原來當天第23戰鬥機大隊第75中隊派出16架P-40,與第51戰鬥機大隊第25中隊的8架P-40一起掩護第308轟炸機大隊的B-24轟炸越南海防。他們遭到日本陸軍飛行第25戰隊與飛行33戰隊的一式戰鬥機「隼」攔截,經過一番空戰之後,兩架「隼」被擊落,但第75中隊卻也失去了3架P-40,其中又有兩架為中國飛行員駕駛,分別為王德敏少尉以及陳炳靖少尉。

與台灣結緣

較王德敏少尉幸運的是,陳炳靖成功從被擊落的P-40中跳傘逃生,並為控制越南的維琪法軍所營救。12名被分配到第23戰鬥機大隊飛行員,消耗量其實非常驚人,到二戰結束之際已經有半數死亡。包含陳炳靖在內,剩下的六名飛行員中有五人在1949年來到台灣,其中又有兩人轉為民航機飛行員後遭遇空難死亡。

而陳炳靖被法軍營救後,受制於維琪法國為納粹德國扶持的傀儡政權,且納粹德國又是日本盟友的原因,他最終還是被引渡給了日軍。日軍本來就不承認重慶國民政府的存在,陳炳靖在日軍面前骨頭又硬得很,堅決不願意自稱為美軍飛行員,這使得他從一開始就被剝奪了戰俘的待遇。此外他又拒絕替汪精衛政權訓練親日的中國空軍,只能被視為「政治犯」看待。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
TNL+ 首月體驗價 1 元,
加贈 LiTV 首月免費(見活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