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當選民進黨主席,「務實台獨者」的他會是下任台灣總統嗎?

賴清德當選民進黨主席,「務實台獨者」的他會是下任台灣總統嗎?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2016年台南地震導致住宅大樓倒塌,他一周內幾乎24小時不眠不休,每天前往勘災的堅毅形象,被市民稱為「賴神」。但是,他也因為政治潔癖屢被批評。當年有評論者稱,賴清德「愛恨分明」,不容許有灰色地帶,這表現在他對於任何指責或媒體批評都看得很重。

台灣執政民進黨黨主席補選周日(1月15日)舉行,作為代主席和唯一候選人的賴清德高票當選,但投票率只有17.6%。

賴清德當日晚間說,這是民進黨贏回人民信任的開始,每一張黨主席選票、每一項提出的建議,都將是黨再起的力量;他無比珍惜,必定全力以赴,不敢辜負所托。

現任總統蔡英文因為去年地方選舉大敗,辭去黨主席。之後,賴清德宣布參選,成為唯一候選人。

賴清德的當選也意味著他成為代表民進黨參與2024總統大選上最熱門人選。

賴清德宣布參選後,頻密參加各地舉辦「向黨員報告」座談會,被視為民進黨地方選舉敗選後,黨內能夠力挽狂瀾,延續民進黨政權的第一人選。

外界分析,以「務實台獨者」自稱的賴清德,下一步何時參選總統,如何找回民進黨支持者將受到關注。

「務實台獨者」如何攻頂總統一職?

作為新任民進黨黨主席,輿論認為,賴清德肯定會代表該黨參選2024總統大選。 因此,他的「統獨」立場及中國政策也開始受到檢視。

根據報導,2013年,中國維權人士陳光誠訪台,賴清德是當年唯一親自出面接待他的縣市首長。

2014年,賴清德首次訪問中國,在上海復旦大學談話時稱,「兩岸合作取代對抗、交流取代圍堵」,釋出善意。

但他也說,台灣獨立的主張在台灣社會有「極大共識」,即使民進黨的台獨黨綱能夠被拿掉,但也「沒有辦法解決台灣人民要求獨立的主張」,引發兩岸高度關注。

2017年9月26日,時任行政院院長的賴清德在立法院公開答詢時自稱自己是務實的,「主張台灣獨立的政治工作者」。

由於這是台灣首位在立法院公開台獨主張的行政院長,震撼兩岸,並遭致北京嚴厲抨擊。 但他也深獲台灣獨派人士擁戴。

去年初,身為副總統的賴清德與美國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在宏都拉斯新任總統卡斯楚的就職典禮「巧遇」; 去年安倍晉三遇刺身亡後,他前往日本東京參加私人家祭開啟了台灣政治人物以私人行程拜訪日本的模式。

台灣東海大學政治學系張峻豪教授向《BBC中文》解釋稱,賴清德鮮明的「務實台獨工作者」的角色和民進黨的「抗中保台」主張,在去年地方選舉大選間似乎無法再吸引選民。 這些將成為他邁向總統之路的一大挑戰 。

台灣中山大學副教授姚立明早前接受媒體訪問時說,蔡英文在其任期剩下的一年半內,面臨如何與賴清德在「黨政」上合作,彼此無私的將好政策及政黨理念落實的挑戰這一艱巨任務。

1月3日出訪帛琉時,賴清德被媒體問及其兩岸路線是否延續蔡英文路線,他的回答是「當然是如此」。此外,談及過去自稱「務實的台獨工作者」一事,賴清德回應稱,台獨系指「台灣不屬於中國的一部分」,這是台灣的共識。

1月8日他批評台灣有人散播懷疑美國言論,回應說:「如果讓有心人得逞,台灣會很危險。」

張峻豪教授說,賴清德的主要工作之一是要彌合去年選舉後,民進黨黨內各派系內部傾軋所造成的傷害。「換句話說,黨主席需要整合民進黨黨內派系,才能往立委提名及總統大選之路前進,」他說。

但賴清德過去在台南市長(2010-2017)及行政院長(2017-2019)任內,處事風格強硬,受到批評,被認為是擇善固執,比較不接地氣;任職市長時,與市議員及議會關係緊張。 基於他的政治風格,他如何有效整合黨內派系有待觀察。

姚立明對台灣媒體說,新任民進黨主席的角色,應該是在這一年內公平排出私心地舉辦該黨明年立法委員及總統選舉的提名工作,同時重整空軍(網路戰略)及陸軍(地方支持者),再找回中間選民。

他強調說,針對2024總統大選,不管是與民進黨黨內或他黨潛在參選人競爭,一年多來的民調顯示,賴清德都名列前茅姚。 姚立明認為,賴清德應該專心凖備大選,主席的工作可以給黨內其他人員處理。

「礦工之子」

賴清德1959年出生於台北萬里一個貧困礦工之家。 父親在他二歲時因礦災喪命;母親獨自拉拔他與其他五位手足。

賴清德畢業於於台北建國中學和台灣大學復健系。之後,他南下就讀台南成功大學醫學系,畢業後在台灣南部行醫。1994年開始步入政壇,為民進黨輔選。1996年,他參選台灣台南國民大會代表,開始成為民進黨中生代的明日之星。

之後,賴清德的從政之路一帆風順,2008年後,民進黨總統大選大敗,前總統陳水扁因政治獻金案遭判刑收押,但賴清德在民進黨「本命區」台南仍然廣受支持。他連任立委數次後,在2010年以60%得票率當選台南市長。

4年後,他以72.9%的得票率連任,創下台灣地方自治史首長選舉紀錄,因為清廉及勤政的形象,他被台灣媒體及支持者稱為「仁醫市長」,成為台灣政壇耀眼明星。之後,他接任台灣行政院長;2020年,接任台灣副總統等職位,在從政路上賴清德幾乎沒吞過敗仗。

「擇善固執」或「不接地氣」?

2016年,民進黨的另一明星蔡英文當選總統,賴清德被視為民進黨的「儲君」第一人選。不過,2017年,蔡英文執政初期遇到亂流,屬於民進黨大派系「新潮流」的賴清德上位行政院長一職。任職前後,政府推出的「年金改革」,引發在台灣勢力龐大的軍公教退伍人士強烈反彈,同性婚姻合法化遭到黨內外保守派抵制等。

賴清德接任行政院長後,政府推出的勞工政策,也引發勞工及工運人士抨擊,尤其他提到,低薪照護老人的工作者,可以為社會「積累功德」,引發一片嘩然。2018年,在野黨國民黨的韓國瑜異軍突起,「韓流」席捲全台灣,民進黨在年底的地方選舉及公投大敗,蔡英文辭去黨主席,賴清德在隔年一月也辭職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