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遊嚮導】1/17-1/23:達文西光影體驗展、華燈初上沉浸式劇場、咒術迴戰展,本週精彩藝文活動別錯過!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農曆新年將至,各大藝文場所紛紛推出新春藝文表演,年味拉滿!三咖啡喜劇推出《Hello兔 881虎》,伴你在歡聲笑語中迎除夕,台中國家歌劇院則精選了法國巴黎歌劇院、英國皇家歌劇院的歌舞劇及百老匯紀錄片,在虎兔交際之時邀請大家來場經典馬拉松。此外,本週還有《達文西-光影體驗展》以及聚集了多位大嘻哈時代2選手的《嘻方極樂世界之南無戰鬥陀螺》,快跟著【藝遊嚮導】一探究竟!
以嶄新角度重現文藝復興時期經典的《達文西光影藝術特展-走進大師的腦內》首度於台灣展出,以「傳奇性人物x虛實與藝術整合x沉浸互動體驗」為主軸,邀請你潛入大師的腦袋中,以天才視野探索世界!部分畫作特別使用動態方式呈現,觀眾得以近距離解析大師筆觸與色彩,並透過各類草圖,一窺全能天才的思考邏輯與創造力,見證了他在科學領域的前瞻見解。
好評不斷、熱血開演的還有《華燈初上沉浸式劇場》。這一次,「 光 」和你所想像的不一樣,解鎖改編劇情,窺探經典角色間的愛恨情仇。多條支線、10種結局隨機釋出,請帶著既期待又好奇的心情,感受全新華燈世界,在現實與超現實中探索劇情,歡迎光臨 いらっしゃいませ!。
另外,年節不打烊的還有三咖啡喜劇夜推出的新春節目《Hello兔 881虎》、台中歌劇院的春節特映─《在劇院 看現場》、台政嘻哈團體《糯米街》的首場團體演唱會《嘻方極樂世界之南無戰鬥陀螺》,伴你喜迎兔年!喜歡舊時代氛圍的別錯過布萊德彼特、瑪格羅比主演,達米恩查澤雷編導的《巴比倫》,劇情刻劃了多個角色在好萊塢創立初期的起落,據說是部搞笑卻又令人驚艷,絕對讓你目眩神迷的史詩級巨作!
【表演藝術】
名稱|三咖啡喜劇夜 - Hello兔 881虎
時間|2023/1/19(四)19:00- 21:00
地點|3 Cafe Studio (三咖啡)(台灣台北市中山區建國北路二段18號2樓)
備註|本活動為售票活動
詳情請點擊
虎年掰 ,兔年來,看到親戚手張開,大包紅包快拿來。
「3 Cafe Studio」近年來致力推廣喜劇,其中週期活動「三咖啡喜劇夜」每個月會邀請數組不同的演員,帶來60到90分鐘的喜劇演出!
這回請到來自日本知名娛樂經紀公司吉本興業的漫才少爺、雙人漫才組合好竹弋、吳佳諭以及從補習班老師跨界講脫口秀的巨陽尼,邀請大家在歲末年終一起用漫才、短劇和即興劇揮霍笑聲、迎接嶄新的兔年!

名稱|2023【NTT放映室】春節特映─在劇院 看現場
時間|2023/1/22(日)- 2023/1/26(四)
地點|台中國家歌劇院小劇場(台中市西屯區惠來路二段101號)
詳情請點擊
是你教會我怎樣去愛,而我應該教會你怎樣去生活。- 茶花女
NTT放映室春節特映精選了法國巴黎歌劇院、英國皇家歌劇院、東京新國立劇場等經典歌、舞劇及百老匯紀錄片共6部影片,邀請大家一起見證經典藝術現場。
其中包括改編自小仲馬同名小說的《茶花女》,描述貴族青年與巴黎上流社會交際花的愛情故事。由五度榮獲勞倫斯.奧利佛獎(Laurence Olivier Awards)的理查.艾爾執導、安東內洛.馬納科達指揮,自1994年創作完成後,受到觀眾熱烈迴響,多次重新搬演。
重磅登場的還有取材自莎士比亞同名劇作的《冬天的故事》,2014年由英國編舞家克里斯多福.惠爾頓改編為芭蕾舞劇。故事描述西西里國王里昂特斯被自己偏執的想法和嫉妒蒙蔽雙眼,認定妻子有婚外情,爾後發生的一連串故事。英國皇家芭蕾舞團的舞者們將懷疑、猜忌、憤怒、悔恨等情緒演繹得絲絲入扣,搭配音樂、燈光的巧妙轉換,堪稱現代敘事芭蕾的傑作。

名稱|華燈初上 沉浸式劇場
時間|2023/12/17起 平日一場;假日三場
地點|台北市內湖區金莊路129號( 昇恆昌旗艦店 )
備註|本活動為售票活動
詳情請點擊
每一種死都逃不了愛。
改編自人氣原創影集華燈初上,以不同於以往的大型沉浸式劇場視野,帶領觀眾從電視螢光幕走出,進入到實體的沉浸式體驗場域。
劇場保留戲劇角色人物特性,將之改編延伸、賦予角色不同結局的「多重宇宙」,發展出多達數10種劇情軸線,超過百種觀演體驗。
整場400坪空間特地打造經典場景HIKARI酒吧,觀眾將打開「光 HIKARI」的大門,穿越到1988年。透過120分鐘、20個氛圍場景、10個經典角色及10個多重結局,近距離感受經典角色間的情愛糾葛,並透過現場音樂、燈光、味道甚至演員的情緒張力,實際進入既懸疑又綺麗的華燈世界,體驗「有演員的展場.有展場的劇場」。

【展覽】
名稱|流.感- 王仲堃個展
時間|2022/12/31(六)- 2023/3/5(日)
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Taipei(台北市大同區長安西路39號)
備註|本活動為售票活動
詳情請點擊
作為藝術家,試圖創造一個介質,或許可以為這日復一日的生活,稍作提醒、分享這其中偶有的感動。
王仲堃,1982年生於高雄,畢業於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及科技藝術研究所。他的聲音作品具有一種音樂性,刻意把「聲音」的抽象性解放出來,轉化為較為具象的音樂。對藝術家而言,聲音作為一種概念的傳達,必須從對其意義及內涵理解;而音樂的情感表達能融入一種真實情境讓我們從中感受。
用心理層次來看,透過聲音與音樂之間的流轉,聽者得以以理性、邏輯的方式去掌握聲音,同時以感性與體驗的方式去感受音樂,作品就是存在一種體驗式的感知,但這無非意味著聲音不能用語言翻譯,它只能成為它本來的東西。
本展覽著墨於新冠病毒對日常生活的影響,以及回到過往日常的殷切盼望。從王仲堃近年作品可見其對於環境中迷人的、不可見的風的感悟,以及從日常微不足道的片刻,發掘其細微變化中,人與環境間的感受。

名稱|走進大師的腦內:李奧納多・達文西-光影體驗展
時間|2022/12/2 (五) - 2023/2/28 (二)
地點|双融域 AMBI SPACE ONE (台北101 5樓)
備註|本活動為售票活動
詳情請點擊
亞洲首站!在光影下一同見證人類史上最偉大的全能天才!
感受空間的魔幻,讓自己好好被感動一番——當我們走入齊柏林空間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齊柏林空間最新特展《覓城》,以「候鳥視角」探訪城市的肌理,訴說一座座城市的美麗與哀愁。齊柏林空間自2019年4月啟用,至今已經舉辦了《見山》、《逐岸》、《映河》三檔展覽,累積近6萬人次參觀。
「城市,總是無怨無悔,接納來自四方的人,概括承受各種夢想。人與城,由無數自我構成;人與城,心跳同步,緊緊連動。」
吳念真在展覽預告片中,以溫暖樸實的配音,邀請大眾走進齊柏林空間特展《覓城》(The City, The Flâneur ),透過齊柏林導演的攝影作品,以「候鳥視角」飛越山巒,探索一座座城市的肌理,亦從嶄新的俯瞰視野,發現家鄉城鎮潛藏的心跳脈動。
城市,是人們共同生活的地方,包容形形色色的日常風貌。在本次齊柏林空間《覓城》特展中,觀者不僅能欣賞齊柏林導演為世人留下的作品,更可看見作家鄧九雲、設計師張溥輝、攝影師陳敏佳、社會學家李明璁等協同創作者,透過自身的觀察與詮釋,與齊導的攝影作品展開對話,並再次交織出不同風貌的故事。




在齊柏林空間展場中,閱讀齊導與協同創作者拍攝的一幀幀影像、深深刻下的一字一句,拼湊美麗島嶼的城市輪廓,一種美的感受在這個空間升起,讓觀者不禁感嘆與敬佩。當人們習於低頭、幾乎時時刻刻浸淫於數位虛擬世界,卻仍有一群人願意撐起一座齊柏林空間,以實體展覽的渲染力帶給觀者感動,背負重現齊導的攝影之夢、訴說山河海城市的故事、喚起人們對土地的重視等使命⋯⋯究竟是什麼帶給他們動力,讓這群人願意在淡水老街的古蹟洋房中亮起齊柏林空間的燈,持續為世人帶來感動的光火?
「當人們在一張照片前駐足許久」——透過空間策展,將意念傳達給觀者
「我發現,每一個人都會在一張照片前駐足許久。」
故事始於 2017 年,一場空難讓齊柏林導演離開了我們。當時齊導的親朋好友決定舉辦攝影特展,讓感念齊導的民眾能前往追思,短短三週便累積了將近十萬人參觀。看見·齊柏林基金會的執行長萬冠麗回憶道,在齊柏林追思特展上,許多來觀展的民眾都會在影像作品前駐足許久,「觀眾看著齊柏林作品的眼神,到現在我都還記得。人們在齊柏林的每一幅作品中看見熟悉的、或不熟悉的台灣,以及尋找自己的家。」
萬冠麗接著說起看見·齊柏林基金會的開端。「許多觀眾以為齊柏林就是電影《看見台灣》的導演,事實上齊柏林在空中拍攝25年,他是一個堅定且堅持的空拍攝影師,累積了大量尚未面世的攝影作品。所以他離開的時候,我們深深覺得應該要讓他的作品被更多人看見,更重要的是看見齊柏林鮮為人知的那面——他的努力、他的熱情、他對工作的執著。」
齊柏林「為土地請命、為環境發聲」的遺志,以及25年對空拍堅持不輟的熱情,促成後人成立「看見·齊柏林基金會」,更感動了8,052位共建人慷慨支持,遂有了齊柏林空間作為基金會夥伴的基地。自2018年成立開始,基金會便持續整理齊柏林遺留的數十萬張空拍影像紀錄、進行數位典藏的任務;此外,也有系統地策劃不同主題的實體展覽,讓齊柏林的影像能量得以更深刻的傳達給世人。
「候鳥的人返航必經之地」——齊柏林空間選址淡水
許多人好奇的是,為什麼齊柏林空間選擇落腳淡水?萬冠麗表示,當時為尋找一處空間足夠、方便抵達、可承租的地點,一路找到了位於淡水老街的現址。巧合的是,看見·齊柏林基金會董事長歐晉德透露,淡水一帶的古色古香,正是齊柏林最喜歡的地方風光。
「齊柏林曾經和我說過,當他從海平面要飛回台北,映入眼簾的就是淡水小鎮。淡水,就是齊柏林每次返航進入台北市的轉折點。」
「這或許就是冥冥之中,齊柏林要帶我們來的地方。」歐晉德曾如此對萬冠麗說。
齊柏林空間最終於淡水老街落地,行人散步至此,首先可見一道白色的「燈・山」牆。遠觀可見仿若雪山的層巒疊嶂,近看則可發現牆上鑄刻著齊柏林空間共建計畫的8,052名贊助者姓名。這道共建牆的一磚一瓦,象徵民眾齊心守護環境的力量,亦是齊柏林空間要訴說的目標。
在齊柏林空間裡,還有一群深受齊導感動、願意付出行動的人,那就是展館服務志工。對他們而言,齊柏林空間是傳播環境教育意義的場域,也是讓志工能身體力行、貢獻影響力的所在。
例如導覽志工周明德、陳錦雪分享,儘管淡水對於台北市地區民眾或其他縣市遊客來說地處偏遠,但人們因為感念齊柏林導演的精神、又或是喜愛齊導的空拍作品,總是不辭辛勞,願意舟車勞頓來到淡水,在齊柏林空間慢慢地走、靜靜地看、細細地體會。而實體展場的魔幻能量,在細膩的攝影作品包圍、志工娓娓道來的故事之下,於焉展開,觀者唯有親身走入才能明白。


「我們班叫做齊柏林」——讓環境教育的種子飛入心中吧
齊柏林空間自 2019 年4月啟用,至今已經舉辦了四檔展覽,分別為《見山》、《逐岸》、《映河》、《覓城》,策展脈絡依循齊柏林生前提過的「山-海-河-城市-人」的方向,將齊柏林留給世人的大量空拍影像,於不同主題的策展計畫中正式公開,讓民眾從多種視角再次看見美麗台灣。
為了好好運用影像訴說土地的故事,齊柏林空間的每次策展,可不只是將影像陳列,事前必須有數位典藏的龐大工程支持,接著挑選作品,讓每一幀影像都能更有系統性、有故事性地被看見,向觀者傳達隱藏的意念。用心的策展民眾有目共睹,其中,2021年度特展《映河》更獲得德國紅點、日本Good Design、台灣金點等國內外設計大獎肯定。
除了獲得獎項青睞,齊柏林空間的環境永續精神,也吸引企業共同倡議。2020年底,看見·齊柏林基金會與全家便利商店合作,以公益零錢捐的方式,啟動「齊柏林空間・環境教育基地營」計畫,預計五年內邀請一萬名學生入館參觀學習,讓環境教育往下扎根。
在眾多走進齊柏林空間的學校團體中,特別讓萬冠麗印象深刻的是來自新竹市的竹光國中。由於竹光國中的學生可以為自己的班級取一個名字,因此有某一班級的學生便決定取名為「齊柏林班」。那天,「齊柏林班」來到齊柏林空間參訪,導師對於學生們的專注不禁感到驚喜——
「外頭熙熙攘攘的淡水老街這麼的吸引人,我以為孩子們會坐不住。但是我看到他們專注於欣賞作品、享受影像美景的神情,以及不捨環境被破壞的感嘆⋯⋯那種質樸而真實的反應,令我驚訝而感動,也更加覺得環境教育是不能等的。我很慶幸自己帶他們進入齊柏林空間,在心裡種下一顆種子。」


「讓空間去感動你」——從看見到行動,喚起人人心中的齊柏林精神
儘管齊柏林空間啟用不到一年,就遇上了2020年疫情大爆發,但疫情不只帶來危機,也帶來改變的可能性。萬冠麗分享,當時有YouTuber做了一集淡水旅遊節目,將齊柏林空間列入約會行程,沒想到因此吸引了許多年輕人來參觀,讓原先多以青壯年齡層民眾為主的齊柏林空間,擁有更多年輕族群的投入。而這也讓萬冠麗第一次強烈感受到,數位傳播與實體空間的合作效應。只不過,數位傳播的力量雖然不容小覷,但實體展覽空間仍有它存在的必要性。
「走一趟展覽空間,是會對你有所影響的。實體展場的溫度、影像策展的震撼,它會影響你的視覺,影響你的思維,影響你的心。必須透過這種方式,人們才會放在心裡面,才能真的開始感同身受去做一件事情。」
萬冠麗認為,打造一個空間讓人們進入、感受、體驗,才能創造數位載體所沒有的感動,進而促成實踐的可能。「所以,其實齊柏林空間成立的最大目的,是讓人們可以來這裡,能夠看見、認識、瞭解,最後才能夠有所行動。」

25年的空拍生涯,齊柏林導演為世人留下了10萬張底片、50萬張數位照片及1,000小時影片等大量影像素材。而看見·齊柏林基金一方面進行工程浩大的「數位典藏」,一方面經營齊柏林空間做實體展覽、環境教育,為的就是延續齊導遺志,讓影像持續發揮力量,貫徹「永續、札根、傳承、志業」的使命。
萬冠麗形容,數位典藏就像是「下水道工程」,是人們看不見,卻極度重要、不可或缺的基礎建設;而齊柏林空間的存在,就是讓數位典藏的影像得以「被看見」,讓整理後的作品匯聚成河,讓感動流進人們心中,進而啟發人們為環境努力。
行過山、踏過海、飄過河,接著我們走進城市,走進《覓城》展覽中,跟隨齊柏林導演如候鳥一般的眼光,在原先所習慣的一切之上翱翔,發掘過去不曾見過的城市樣貌。
展覽時間|2022.12.28-2023.秋
展覽地點|齊柏林空間(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316-1號,得忌利士洋行後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