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北港發展史(四):我理想中的雲嘉跨區域聯合治理,好像比較適合在夢中實現?

北港發展史(四):我理想中的雲嘉跨區域聯合治理,好像比較適合在夢中實現?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北港糖鐵依然躺在那裡、北港糖廠依然在圖上畫畫的愉悅氣氛之中;中國醫大學城蠢蠢欲動,儼然成為北港城外城。北港的下一步,正走在一失足即成千古恨的的規劃分水嶺上,而我對未來的都市規劃仍抱有一個夢想......

1967年8月22日,台灣省公路局完成北港大橋的興建,由台灣省主席黃杰剪綵通車。1979年11月1日,有鑑於車流量趨於飽和之下,台灣省政府計畫對北港大橋拓寬,並列入中央公路重要計畫之內。舊北港橋也一改過去的區位,轉由第一圈外環道(義民路)及第二圈外環道(華南路)銜接北港大橋,2008年1月27日媽祖大橋通車啟用,由第三圈外環道(文仁路)做為替代道路之用。

至此,北港的三圈外環就此確定——義民路在1967年後也取代中山路成為了北港鎮的中央幹道,華南路則成為了主要車行道路,文仁路續接的媽祖大橋因通往嘉義市不如北港大橋方便,始終無法有效成為北港大橋的替代道路。

不合理的市區開發順序

1967年,北港橋軸線轉移;1978年中山高速公路通車,北港正式進入公路運輸時期。如果從公路網與開發順序來看,會發現北港呈現不規則的扇形發展,甚至到了近代開始有偏向雙核心發展的趨向(北港朝天宮、北港武德宮),而北港市區西側缺的那一大角正是令人滿頭問號的工業區配置——「北港糖廠」。

a
北港鎮各時期的路網界線與開發區域(大略)對比現今土地使用分區 | 作者繪製

因此,下文將繼續以各時期的都市規劃進行審視,看看1977年至2005年這段應該最可以有積極做為的時期,如何一步一步變成今日的畸形規劃。

都市計畫的公共服務設施去哪兒?

北港都市計畫1977年12月6日公告實施,於1982年辦理第一次通盤檢討、1988年辦理第二次通盤檢討,計畫人口五萬人,是迄今年代最早可考的計畫書——面對北港這個百年古都,當時的公共建設是這樣規劃的:

用地種類

公共設施

數量

備註

學校用地

國小用地

5

縣立北辰國小、南陽國小、僑美國小(其餘2所未開闢)

國中用地

4

縣立北港國中、縣立建國國中(其餘2所未開闢)

高中用地

2

國立北港高中、國立北港農工(私立宗聖商工未入列)

小計

11

公園綠地

體育場用地

1

北港運動公園(北港鎮體育場)

公園用地

6

僅開闢1處,計畫面積0.9公頃,實際開闢0.15公頃

兒童遊樂場

10

實際開闢1處(樹腳里.兒十一公園)

小計

17

市場用地

零售市場

5

「北港第1公有市場」於1988年因火災燒毀,後與新市仔合併(本地人記法為大甲鎮瀾宮與北港斷交的第2年)

*其餘公有零售市場查無記錄

批發市場

2

1.北港果菜市場(2012年前實際係沿建中前大同路設攤)

2.新市仔實際使用為沿北港聖安宮周圍道路設攤

小計

7

公共使用

機關用地

17

停車場

6

醫院用地

1

北港媽祖醫院

加油站用地

3

廟宇用地

2

北港朝天宮(1684)、北港聖安宮(昔笨港文昌廟)(1960)

小計

29

鄰避性
公共設施

變電所用地

1

位於164縣道近水林鄉

垃圾處理場

1

位於164縣道近水林鄉

小計

2

(資料來源:變更北港都市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書,雲林縣政府,1988)

單看上列的公共設施計畫,想必會對這個小鎮充滿期待,但可惜的是自從運輸的轉變開始,北港的轉運地位不再。

中山高速公路遠離北港成為了最大的致命傷,公路導向的邏輯及北港糖廠的「卡位」使得北港鎮逐漸向西北西方向發展。西側公共設施開闢不積極、文教區位(北港高中、北港農工、北辰國小)大量集中北側的歷史因素,加上中國醫藥學院(綠圈處)的遷校計畫導致了北港開始畸形發展,於是「新街」就在這樣的狀況下崛起了(藍圈處)。

a
變更北港都市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使用現況及變更部分示意圖 | 資料來源:變更北港都市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書(雲林縣政府,1988)

或者說,這是在日治時期的規劃下必然的結果。

此時的北港糖廠尚在不斷擴廠、發光發熱——1987年9月25日,北港糖廠煉糖工場動土興建,並於1989年3月開工煉糖,糖廠後方的甘蔗田亦仍鬱鬱蔥蔥。但是此時的都市發展已經開始往畸形的方向發展——扇形的發展方向沒有問題,但是北港糖廠後方的商業區畫了、私立崇聖商職(私立巨人高中)蓋了,公共建設去哪了(紅圈處)?

a
原有北港都市計畫圖(1982)疊圖open street map | 本人繪製

很顯然的,大家已經被中國醫的遷校計畫沖昏頭了——於是屬於北港的發展賭局也開始了……

賭局行為不是第一次了——回頭看看那些很冒險的夢

1984年5月20日,當台灣各界正在熱烈慶祝第七屆總統、副總統就職之時,雲林縣的第一座兒童樂園也在北港歡喜開幕。

這座樂園是由許文志縣長推動設立,總工程費2000萬元,園區主要的建築是使用北港國中分部日治時期的舊校舍(原址在現北港圓環主幼商場大樓處),所以只花了五個月就完工啟用。遊樂設施包括了小天使碰碰車、乾冰屋、神秘迷宮、寄身溜冰場、忘憂氣墊屋、升降音樂台、科幻博物館、卡通觀覽館、兒童遊戲場和立體電影館等。

當初雲林縣政府和北港鎮公所僅簽訂五年合約,1989年5月19日時間一到,用地和屋舍就得全部歸還給北港鎮公所,縣政府原先規劃「北港宗教觀光園區」若能順利開工建設,遊樂設施就會在五年約滿後遷移到宗教觀光園區繼續營業使用,但最後這個政策夢想並未達成——兒童樂園也就永遠消失了,而這些正是查無公開計畫書的幽靈計畫。

a
北港水林產業加值園區示意圖 | 資料來源:雲林縣政府,2021

看完北港水林產業加值園區的示意圖不禁感嘆——2000年12月北港煉糖工場停止煉糖;2005年7月1日北港糖廠停產關閉,原料甘蔗撥運虎尾糖廠壓榨。如此閒置幾年了?

18年!

這塊土地就這樣停擺了18年,而且迄今右邊還卡著一片台糖的甘蔗田……

1985年,是北港近代都市發展很重要的一年——那年中國醫藥學院北港分部教學大樓及宿舍即可完成,並且中國醫藥學院北港分部亦可掛牌對外正式公告——看起來北港已經為中國醫藥學院遷校一事做好萬全的準備了,不過後來中國醫藥學院還是沒遷校,當時朝天宮董事會希望能取得中國醫藥學院的董事席次,但這件事一直無法完整解決,也讓遷校一事破局。

同年,媽祖宗教文化園區預定地開始勘查、當時的雲林縣長許文志擬在北港和水林交界處設立一個媽祖文化園區,以及在北港興建一座兒童樂園,計畫最後無疾而終。

至於中國醫——經資料調查結果,中國醫藥大學北港分部東側之住宅區係由1997年7月由農業區變更之(見下圖),而時報告書時稱:「本計畫區人口成長尚呈現外流現象,若依容積率訂定與獎勵規定審查作業要點核算,其每人居住面積亦多超出審查標準,是以本次檢討因住宅區位尚屬適當,顧除配合機一之遷移、文教區之開闢及為取得自來水事業用地、車站專用區需要增設住宅區整體開發」(雲林縣政府北港鎮公所,1997)

a
變更北港都市計畫(第三次通盤檢討)使用現況及現行計畫示意圖 | 資料來源:變更北港都市計畫(第三次通盤檢討)書(雲林縣政府,1997)

可見,在當初中國醫藥大學周邊之住宅區劃設就已出現問題——上文中提及之「區位尚屬適當」何以稱作適當?如今看來這些過度樂觀的評估,是否是為了開發而開發,不顧北港鎮的發展脈絡,必須打上一個大問號。

千禧年後的北港,外環道成為主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