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70城房價連跌16個月,《華爾街日報》:習近平面臨棘手之年,國家陷經濟疫情危機

中國70城房價連跌16個月,《華爾街日報》:習近平面臨棘手之年,國家陷經濟疫情危機
Photo Credit: 中央社 via 中新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去年藉20大鞏固最高領導地位後,新的一年他將艱難應對公共衛生和經濟危機。中國當局突然取消「動態清零」帶來的後果,可能讓中國未來數月都籠罩在陰霾中。

中國70城房價連跌16個月,下跌城市持續增加

(中央社)中國國家統計局昨(16)日發布去(2022)年12月70個大中城市房價變動情況,房價下跌的城市持續增加,房價已經連跌16個月。不過,一線城市和二、三線城市的房價走勢已出現分化。

中國國家統計局昨天發布2022年12月份70個大中城市房價變動情況。受去年房市交易不佳影響,這70個城市房價仍以下降為主。當月新成屋銷售價格比上個月下跌的城市有55個,數量比上月增加4個;中古屋銷售價格比上個月下跌的城市有63個,比上月增加1個。

相比二三線城市房價下降為主,一線城市的房價仍然保持上漲。一線城市新成屋價格出現止跌態勢,由2022年11月的月減0.2%轉為持平。中古屋價格月跌幅擴大,由0.4%擴大到0.5%。二三線城市的新成屋和中古屋價格均下跌。

《每日經濟新聞》引述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長張波表示,市場底部已逐步清晰,預計房價的穩定和上漲城市數量明顯成長還需等到今年第2季。

《財新網》則指出,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1年9月,70個大中城市的新成屋和中古屋銷售價格,同步由月漲轉為月跌,此後一直延續跌勢,迄今已連續下降16個月。

近期,中國中央層面已針對房地產陸續公布支持政策,包括支持房企融資、支持民眾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各城市可依自身情況彈性調整當地購房頭期款利率等。

報導引述廣東省城規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說,「需求端能穩定下來,房價才能穩定,供給端的問題才能解決」。

他認為,若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感染高峰在第1季結束,這些房地產的支持政策就可能在第2季奏效,即熱點城市的交易量能止穩回升。但宏觀經濟和房市的基本面均較弱,市場不太可能出現大幅度反彈。

xutjtmidbthfsymq5m01qp9q2r5951
Photo Credit: 中央社
圖為上海市中心空拍景色。

《華爾街日報》:習近平面臨棘手之年,中國陷經濟疫情危機困難重重

(中央社)美媒報導,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去年藉20大鞏固最高領導地位後,新的一年他將艱難應對公共衛生和經濟危機。中國當局突然取消「動態清零」帶來的後果,可能讓中國未來數月都籠罩在陰霾中。

《華爾街日報》昨日以「習近平面臨棘手之年,中國困難重重」為題發表分析報導指出,2022年10月(指中共20大)習近平打破常規地獲得了第3個總書記任期,並在領導層中安插了大量為他高唱贊歌、宣揚願景的盟友。但在經濟痛苦加劇、公眾對「動態清零」的抗議浪潮後,防疫政策「毫無章法地取消」,有可能進一步重創這個世界第2大經濟體。

分析人士認為,中國混亂無序地退出「動態清零」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自釀苦酒」,而習近平的專斷風格則使這種苦楚雪上加霜。對他來說,這一影響可能是深遠的。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Lee Kuan Yew School of Public Policy)副教授吳木鑾(Alfred Wu)表示,對習近平而言,接下來的一年很可能充滿動盪。

吳木鑾說,中共的精力將耗費在管理「動態清零」政策取消後的經濟和社會影響及恢復公眾信任上,使習近平的威望處於「緊要關頭」。而習近平把所有的功勞都攬在自己頭上,但所有的過錯他也難辭其咎。

報導指出,習近平並不接受對他自上而下執政方法的批評。在2022年12月的一場政治局會議上,習近平強調任何情況下都要堅持對黨「絕對忠誠」,同時似乎指責地方官員對他的政策執行不力。

許多經濟學家預測,中國未來一年形勢艱難,理由之一是COVID-19病例激增可能會擾亂供應鏈,使醫療系統不堪重負。一些分析人士預測,新一輪疫情消退後商業和消費會反彈,可能是在今年春季。但這種復甦態勢有多穩固,仍有待觀察。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East Asian Institute at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所長霍夫曼(Bert Hofman)最近在一份簡報中指出,向COVID-19病毒共存過渡的道路坎坷不平。尤其是因為政策本身突然改變,讓許多人措手不及也未接種疫苗,醫療系統也沒有充分準備好因應病例激增。

經濟方面,2022年尾聲,中國消費者在支出方面顯得很謹慎。2023年元旦假期,中國國內旅遊人次年增僅0.4%,旅遊支出則年增4%。相形之下,電影票房收入年減逾45%。

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Jorg Wuttke)表示,中國政府在重建企業信心方面,也面臨著一場艱苦戰鬥,企業越來越認為,習近平政府在制定政策方面「朝令夕改」。

伍德克指出,外界長期以來把中國政府視為非常有計劃、有組織性的。但卻突然在Omicron疫情面前屈服了,這讓人們對中國政府的能力「失去了很多信任」。

經濟學家和商業團體表示,有鑑於此,習近平政府就要肩負起恢復公眾信心的重任。東方資本(Orient Capital Research)董事總經理科立爾(Andrew Collier)表示,中國民眾「知道誰在掌管著國家」,巨大的死亡人數,加上崩潰的房地產市場,今年將考驗中國民眾對政府的信任。

在外交上,一度選擇缺席的習近平已重新參與,2022年的後幾個月裡參加了一些多邊峰會。但中國與西方政府之間,仍因中方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依然支持俄方而矛盾重重。而當中最重要的美中關係,雖保持一定程度的穩定,但仍然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