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王子回憶錄銷售破世界紀錄,掀開王室家醜還有機會與父兄和解嗎?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有些事情發生了,尤其是在我和我哥之間,在某種程度上是在我和我父親之間,我只是不想讓全世界知道。因為我認為他們永遠不會原諒我。」哈利在專訪中說,他公開表達不滿不是要讓王室「垮台」,而是因為他有「責任」改革,以保護哥哥的孩子。
哈利王子回憶錄打敗歐巴馬,首日賣143萬本登世界紀錄
(中央社)根據金氏世界紀錄網站,英國哈利王子(Prince Harry)充滿爭議、言無不盡的回憶錄《備胎》(Spare,暫譯)已成為史上銷售速度最快的記實文學類書籍,在英國、美國、加拿大開賣首日即售出143萬本。
這項紀錄前一個保持者是前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第4本書、2020年出版的《應許之地:歐巴馬回憶錄》(A Promised Land),首日售出88萬7000本。
金氏世界紀錄(Guinness World Records)網站表示,考量到《備胎》多數內容在1月10日正式開賣的5天前已於西班牙曝光,代表哈利王子曾經吸毒、與哥哥威廉王子(Prince William)打架等細節早已登上全球媒體,這項銷售數字更讓人印象深刻。
哈利王子在書籍上市前積極宣傳,曾接受英國獨立電視台(ITV)、史蒂芬柯貝爾深夜秀(The Late Show With Stephen Colbert)、「60分鐘」(60 Minutes)、「早安美國」(Good Morning America)的訪問。
《備胎》在美國首刷200萬本,現已安排二刷,以滿足龐大需求。儘管本書標價在美國為36美元(約新台幣1095元)、英國為28英鎊(約新台幣1037元),多數書店販售時最多可打到5折。
《備胎》是由美國小說家兼記者莫林格(J. R. Moehringer)代筆撰寫,他也曾為網壇傳奇阿格西(Andre Agassi)、億萬富豪奈特(Phil Knight)的回憶錄捉刀。
在《備胎》與《應許之地:歐巴馬回憶錄》出版前,銷售速度最快的記實文學類書籍是前美國第一夫人蜜雪兒・歐巴馬(Michelle Obama)2018年出版的回憶錄《成為這樣的我:蜜雪兒・歐巴馬》(Becoming),首日售出72萬5000本。
前美國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2004年出版的《我的人生:柯林頓回憶錄》(My Life,40萬本),以及妻子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的《活出歷史:希拉蕊回憶錄》(Living History,20萬本)都曾是這項紀錄的得主。
至於全部書籍種類中銷售速度最快的則是JK羅琳(JK Rowling)《哈利波特》(Harry Potter)系列小說最後一集《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2007年7月21日開賣日就賣了830萬本,平均每小時售出34萬5833本。
哈利稱回憶錄原可出兩本,怕家人不原諒大刪內容
根據英國《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13日登的專訪,哈利王子在回憶錄中刪掉很多與家人有關的內幕,並說他不想「全世界都知道」,因為他怕父親和哥哥永遠不會原諒他。
法新社報導,哈利告訴《每日電訊報》,他談到剛上市的回憶錄《備胎》時說,他還有很多可寫,足以再出一本書,主要聚焦他和哥哥威廉王子和父親國王查爾斯三世(King Charles III)的關係。
哈利表示:「初稿不一樣,原本800頁,現在減到400頁。」
他說:「這麼說吧,原本可出兩本書。困難的是把內容刪掉。」
「有些事情發生了,尤其是在我和我哥之間,在某種程度上是在我和我父親之間,我只是不想讓全世界知道。因為我認為他們永遠不會原諒我。」
行事不受控的哈利也表示,媒體早就握有「一大堆關於我家人的醜聞」,但「他們拿其他人的精彩故事來把它蓋過去。」
哈利在專訪中說,他公開表達不滿不是要讓王室「垮台」,而是因為他有「責任」改革,以保護哥哥的孩子。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提到,哈利說他「知道在這3個孩子之中,至少有1個最後會像我一樣,成為備胎,而這讓我心痛又擔心」。
「不過,威廉已向我表明,他的孩子不是我的責任。」
哈利與王室和解?英媒:查爾斯三世加冕前有機會
英國哈利王子回憶錄《備胎》上市熱賣之際,14日的報導指出,哈利與王室有機會在查爾斯三世5月加冕之前和解。
法新社報導,1位與查爾斯三世關係密切、也認識哈利夫婦的消息人士告訴《星期日泰晤士報》(The Sunday Times),他們認為5月6日加冕典禮前的這幾個月將會安排一場會面。
《星期日泰晤士報》網站援引消息人士說:「各方都需要保持彈性,但是這是可以做到、可以解決的。」
消息人士表示,哈利必須到場與父親查爾斯三世和兄長威廉王子在同一個房間,以及「另外一兩個家庭成員和幾名哈利信得過的『自己人』,他才不會認為遭人埋伏。」
這位消息人士說:「雙方都需要舉起手承認我們沒把所有事情都做對,我們犯了很多錯誤。我們必須對他說『我們理解你所經歷的痛苦』。」
這位消息人士表示,時間非常緊迫,「我們得展開行動,在4月前把事情敲定。接著讓妻子們參與其中。國王的加冕典禮必須順利舉行。」
另一位王室消息人士認同地對《星期日泰晤士報》說,哈利和妻子梅根(Meghan)必須在這場歷史性王室大典前獲邀參加,不然兄弟間不斷升級的仇恨就將演變成「一場鬧劇,分散焦點。」
哈利的回憶錄《備胎》10日上市首日熱賣超過140萬本,寫下書商非小說類作品的銷售紀錄。
綠能x數位,科技助攻水產養殖產業升級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水產養殖結合太陽光電是一種創新的經營模式,讓漁場除了既有的漁獲外,更能提供綠電創造額外收益,國內更有漁場順勢導入數位工具管理養殖環境,持續提升水產質量。我們可以看到,數位與能源的雙軸轉型正在養殖漁業發生。
糧食生產是農漁業的主要功能,順應環境選擇不同的作物與耕種策略,是農漁民智慧的累積,臺灣的農漁業實力更是享譽國際。然而,由於整體產業結構轉型、生活型態轉變,傳統看天吃飯的一級產業,較不容易成為新世代就業的優先選項,如何在現有產業基礎上創造新商機、吸引年輕人返鄉,是各界都在思考的課題。
近年來,各國政府致力推動再生能源以實踐減碳,在不同場域、建物等結合光電開發的複合式發展模式,成為兼顧空間利用效率、提高單位面積產值的創新解決方案,這樣的趨勢正在農漁業現場發生。
農漁業結合光電創造附加價值
農電共生可提供自給自足的再生能源,還能保護農作物免受極端天氣影響,提高生產韌性,多餘的電力也可以躉售,提升農民收入。著眼於光電帶來的附加價值,越來越多國家看好農業結合太陽光電的發展潛力,德國、日本已有多個果園結合太陽光電從事農電共生,法國也實驗在成列的葡萄藤上安裝太陽光電模組。
不只農業,國際也開始出現結合水產養殖與太陽光電的漁電共生。例如美國切薩皮克灣(Chesapeake Bay)發展出太陽能牡蠣生產系統,不僅實現綠電自發自用,漁產收穫量更高達傳統養殖場的45倍;而在養蝦大國越南,也開始執行養蝦場結合太陽能發電的漁電共生計畫,為養殖場提供穩定電力並帶來漁獲,一舉兩得。

數位轉型為漁電共生添助力
漁電共生是利用漁業養殖場域結合太陽光電設置,期能改善生產環境、增加漁民收益,創造土地多元利用,是臺灣積極推動的重要政策方向之一。不過其他國家與臺灣的漁電共生開發型態不太一樣,其他國家多以沿海鋪設水面型光電為主,臺灣的漁電共生則採用室內養殖場搭配屋頂型光電,或室外魚塭搭配立柱型/水面型/塭堤型光電設備,近年來在許多漁民與光電業者的努力合作下,這樣的複合式土地利用模式逐漸展現效益。
不同養殖物種的環境需求不一,漁電共生導入的過程須經磨合,運用魚塭上方架設太陽能板,冬天防寒害、夏天助降溫,並配合不同物種的習性調整投料策略,同時結合數位環境監控系統調節養殖環境,進而達到提高漁獲收益之積極目的。

光電開發帶來的效益,也讓原本衰頹的產業地景重現生機,例如位於臺南七股的日運案場,原本是高鹽度的廢棄魚塭地,在養殖專家與在地青年的協力下,透過微生物、益生菌來控制池水,搭配AI數位化儀器監控養殖過程,持續累積養殖數據建立資料庫,烏魚、虱目魚、白蝦的混養模式已多次收成;四鯤鯓漁電共生案場過去同樣是廢棄魚塭,改建為室內型漁電共生案場後,能精準控制環境變數以從事精緻養殖,已成功育成一尾重達30克以上的白蝦。
由於漁電共生帶來的效益逐漸獲得認同,有別於過去多為光電業者發起的開發模式,最近也出現由漁民發起的漁電共生規劃,例如茄萣區不少養殖戶視漁電共生為吸引青農返鄉的契機,積極爭取納入漁電共生先行區;目前採用塭堤型與立柱型的光電設施,養殖的虱目魚也已開始收成。

養殖漁業正在實現數位與能源的雙軸轉型
數十年來漁民的養殖專業與經營視野,讓臺灣水產養殖產業在國際上向來有一席之地,但近年來確實也面臨產業結構轉型、從業人口老化凋零的挑戰;如今結合光電的漁電共生模式,讓原本看似傳統的一級產業開始蛻變,養殖模式、經營模式、商業模式不斷創新,也吸引更多青年關注與投入;臺灣養殖王國的美名,相信在不久的未來,將藉由數位與能源的雙軸轉型,再次展現耀眼光芒。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