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失敗的勝利者》:《蘇俄在中國》整本書所講的是,根本一點都不可能信任共產黨

《蔣介石:失敗的勝利者》:《蘇俄在中國》整本書所講的是,根本一點都不可能信任共產黨
1966年蔣中正出席雙十節慶典。|Photo Credit: Les Duffin @Wikimedia Commons Public Domain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書中除了基本歷史回憶錄饒富興味以外,蔣還放入了理論的部分——《反共鬥爭成敗得失的檢討》和《俄共世界革命戰略》。但是,無論從歷史還是從哲學的角度來看,它們都是冗長乏味的。所附的《辯證法研究》也一樣給人如此的印象。

文:亞歷山大・潘佐夫(Alexander V. Pantsov)

在華盛頓的羽翼下

蔣介石在台灣展開了他的私人生活。他和妻子大部分時間都住在陽明山下的士林官邸,那是一棟寬敞的兩層樓瓦片屋頂房子,一樓有玻璃露台,二樓有突出的玻璃陽台。現在該處成為一個展覽館,入內參觀的門票是一百元(略高於三美元)。

從窗戶望出去,下面是一個公園。在休息的時候,蔣喜歡坐在露台上,注視長在屋前的樹木,享受平和與安靜。他的辦公室和臥室在二樓。美齡的臥室就在旁邊,與丈夫的隔著一間浴室。蔣一如既往早早就起身,現在早上六點,用熱毛巾擦身後,喝一杯溫開水。他一生從來沒有改變這個習慣。

喝過溫水之後, 他和美齡一起祈禱,然後靜坐冥想,在上午八點吃一頓清淡的早餐,接著工作,中午十二點半或下午一點半吃午餐。小睡片刻後,散步、工作,到晚上七點吃一頓清淡的晚餐,然後放鬆下來(在台灣晚飯後他非常喜歡看電影,尤其是台灣製作的電影)。之後寫日記,晚上十點祈禱,十一點睡覺。如果晚上沒寫完日記,他會在第二天早上補寫。一切都像在軍隊一樣照表操課。

和以前一樣,他的日常生活與波希米亞式的美齡不同,美齡總有生不完的病,通常是皮膚病、過敏症和失眠。她躺在床上的時間很長,抽著薄荷菸看電視。她到早上才睡著,一直睡到晚飯時刻。夫妻倆關係親密,互相稱對方為「達」(源於英文的「親愛的darling」),一起在公園散步,打高爾夫球和下棋。他們非常享受種植花卉與在池塘餵金魚,蔣還給每條魚取名,如果其中任何一條沒有游過來吃,他就會問美齡:「今天某某魚到哪裡去了?」

此外,他喜歡狗,家裡總是有兩隻牧羊犬。蔣親自餵牠們,帶著散步,並且訓練牠們。他特別喜歡一隻他命名為白狼的狗——可能是為了紀念一個有這個名字的著名中國羅賓漢。後者在一九一三年起義反抗袁世凱。的確,這對夫婦經常吵架。但那個家庭不是呢?

在離房子不遠的地方,位於公園建築群的北邊,他們建造了一座稱為凱歌堂的小小紅磚教堂。這個名字來自於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在他南京住所的教堂。夫妻倆每個週日上午在此處祈禱。通常,他們的孩子、親戚,以及黨政高官中的基督徒會一起參加禮拜。週三下午,美齡和她的女性朋友組織了團體祈禱和聖經討論會。

令蔣介石驚訝的是,移居台灣後,美齡開始迷上了山水畫。之前她從來沒有畫過畫,但突然之間,她開始投入很多時間在這個興趣上,甚至一週上三次繪畫課。蔣對她的新嗜好持懷疑態度,偶爾會抱怨道:「如果妳在繪畫方面有任何天分,妳早就會發現了。以妳的年紀,妳永遠不可能畫得好。」蔣錯了。美齡實際上學得很好。

除了士林,根據官方資料,蔣有三十三處行館(而照民進黨傳布的非官方資料,有四十六處,但這個數目顯然是誇大其詞,不過無論確切的數目為何,顯然是有很多)。這些行館散布全島,甚至澎湖也有一個。蔣和美齡都熱愛大自然,不時旅行全國各地造訪他們的鄉間行館。

然而,美齡並不總是陪在丈夫身邊。她有時因為生病,有時因為想念住在美國的親戚,不得不離開丈夫。有時她離開是因為她受不了和繼長子日益惡化的關係。一九四四年七月,在蔣最艱困的時刻,她放下丈夫出國後,經國成為蔣的心腹。一九四五年九月回國後,她和經國爭著看誰較能影響委員長,某一段時間她似乎占了上風,但在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她再次長時間離開丈夫後,經國就變成了父親身邊最重要的人。蔣已完全少不了他,在台灣重新落腳後,開始準備讓經國成為他的繼任者。

眾所周知,經國在黨、軍和祕密警察單位都擔任一些職務。從一九五二年十月起,他成為新成立的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主任,該團正式團長是蔣介石本人。在父親的要求下,把最嚴厲的白色恐怖引進台灣的,正是經國,讓省主席吳國楨等之自由派人士大為憤恨。從美國回來後,美齡試圖奪回自己的權力,一再向蔣抱怨經國,甚至用吳國楨來對付自己的繼子,但她終歸徒勞,沒有辦法離間父子。蔣不想聽任何負面的事情。一九五二年二月,當吳國楨公開告訴蔣,他不應該讓經國繼續擔任祕密警察首長時,委員長大聲喝斥叫他出去,說他頭痛,要吳閉嘴。

與經常到美國的美齡不同,經國總是在父親的身邊——悲歡與共。他崇拜父親,隨時準備履行他的每一個命令。經國的妻子方良、孫女孝章以及孫子孝文、孝武和孝勇,也讓蔣置身溫柔與關愛中。他們經常去看望他,他也樂於和他們共度時光。

和以前一樣,蔣也和次子緯國關係良好,但緯國沒有孩子。他和妻子石靜宜於一九四五年二月六日結婚,但她無法生育,在八年內流產九次。最後一次流產,她陷入重鬱,恰好丈夫到日本出差,不知是意圖自殺或只是想對抗折磨她的失眠,她服下大量安眠藥,在一九五三年三月二十一日去世。緯國立刻回到家裡,非常難過,為了紀念妻子,他甚至創辦了一所小學。全家人都為他難過,葬禮結束後,蔣對他說:「中年喪妻是很不好的事情。現在國內也沒什麼重要事情,你趁這個機會再去念一點書。」緯國前往美國,加入一個步兵參謀總部的學習小組。

但此時台灣有流言傳說,其實是蔣介石強迫可憐的靜宜自殺的,不是因為她無法為蔣家生一個孫子,而是因為她那紡織大王的父親,捲入貪汙醜聞,向軍隊供應劣質制服。也有傳言說在得悉她涉入盜竊供給軍方的美國物資或是硬通貨之後,由蔣下命令,或是依照經國的指示,把她殺了。但所有這些流言的可信度,是值得懷疑的。一年後,蔣對緯國說:「中年單身的時間不能太長,否則會失去家庭習慣。如果有機會,你可以再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