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詩萍正式加入蔣萬安市府團隊,新任文化局長如何「找回台北人失去的驕傲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蔡詩萍於去年12月底正式加入蔣萬安市府團隊,擔任文化局長,其文化與媒體背景也讓外界寄以厚望。至於新任文化局長將面臨的考驗,即是近兩年極具爭議的文化政策。其中包含轉型正義、空總開發案以及《娛樂稅法》的再探討。
文:李政緯(智庫研究員)
蔡詩萍於去(2022)年12月底正式加入蔣萬安市府團隊,擔任文化局長,其文化與媒體背景也讓外界寄以厚望。至於新任文化局長將面臨的考驗,即是近兩年極具爭議的文化政策。
228態度與困難遺址處理:「該怎麼做,就怎麼做」、「不會迴避」
蔡局長曾在廣播節目當中,提問蔣市長對228政治受難者家屬的表態問題,蔣市長重申「該怎麼做,就怎麼做」,且「不會迴避」。而轉型正義以及困難遺址的去留問題,正考驗著擁有特殊家世背景的蔣市長。
2022年5月,立法院三讀通過《促進轉型正義條例部分條文修正案》與《威權統治時期國家不法行為被害者權利回復條例》;同年,根據政大選研中心的民調顯示,將近50%的民眾對「侵犯人權的事件進行調查」及「侵犯人權的加害者追究刑事責任」皆表示支持,另有超過60%的民眾對「遭受人權侵害的受難者和他們的家屬進行賠償」表示支持。
在國人對於轉型正義的高度關注下,針對國家人權博物館所公布「不義遺址資料庫」中北台灣24處困難遺產的去留及轉型、行政院促轉會於2021年9月公布中正紀念堂的轉型方案(包括銅像移除、堂體功能及外觀改造等提案)與國民黨立院黨團在112年度總預算案提案「要求文化部認定蔣中正銅像為古蹟主體的一部分構成」的立場相牴觸等問題,請問蔡局長的態度為何?
空軍總部舊址:懸而未決的文教用地
空軍總司令部舊址,因推動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必須進行都市計畫變更,但文化部與北市府團隊想法卻南轅北轍,導致開發案裹足不前,延宕多時。肇因為北市府以「公設用地變更為商業區應回饋40%土地通案原則」要求回饋,依法行政。然文化部說明原規劃空總全區變更為文教用地,即無須回饋。
根據前文化部長李永得於2022年4月教文委員會的質詢,文化部與北市府規劃往特定專用區作都市計畫變更。但北市府堅持依全區商業使用之規定要求回饋40%,且回饋範圍不得包含古蹟建物,因此在「都市計畫變更回饋」的問題上,與文化部完全沒有共識。在這樣協商無果,各說各話的情形下,請問蔡局長對於空總開發案的立場為何?
文化相關法律的精進:《娛樂稅法》的再探討
《娛樂稅法》於1942年實施,其目的在於代為課徵參與娛樂活動等「奢侈行為」,藉以改善社會風氣並挹注國家財政。然隨著社會發展,參與文化已是人民的基本權利,對不合時宜的《娛樂稅法》酌作修訂有其必要。
北市文化局發布的《演藝團體經營手冊》提到,娛樂稅的納稅義務人為參與藝文活動的消費者,但因參與娛樂活動的消費通常是娛樂場所代為徵收,是以,現實上「藝文團體必須實際吸收娛樂稅之負擔」。
表演藝術聯盟表示,政府近年來持續扶植藝文產業,鼓勵民眾親近藝文活動,但另一方面卻對實體藝文活動課稅(現未包含線上娛樂活動,如串流平台等),除違背《文化基本法》保障人民文化權利,亦非支持國家文化藝術發展的正確態度。
表演藝術聯盟認為,對實際面對稅務的第一線藝文工作從業人員最有幫助的,係將《娛樂稅法》第2條第1項中文化藝術的課稅標的刪除。既然行政機關與民間團體針對《娛樂稅法》中的問題有共識,未來更應不分黨派地推動修法。
針對上述轉型正義、文教用地,與藝文工作者權益等政策討論,僅是構築台北市文化觀與藝術觀的要件之一,也是蔡局長上任後的課題。
期許新任的文化部長——就如同蔡部長於廣播節目當中提到,能「找回台北人失去的驕傲感」,讓台北人能夠以文化為傲。
延伸閱讀
- 蔡詩萍:中年過後,女人盛開如鮮花,男人認命如盆栽
- 是促轉會公信力不足,還是社會沒共識?——寧靜革命的台灣,轉型正義之艱難
- 蔣萬安公布首波小內閣名單;韓國瑜高市副手李四川任副市長,林奕華暫未列入
- 【2022九合一選舉】國民黨大勝將如何影響兩岸關係?學者:中國對蔣萬安和柯文哲會有期待
- 【關鍵專訪】文化部如何承接「中正紀念堂轉型」?不見得要抹去這段歷史,而是彰顯對抗威權的勇氣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王祖鵬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用愛守護一個家:伊甸基金會「弱勢兒童服務計畫」,牽緊每位慢飛天使的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發展遲緩並非孩子成長的終點,事實上,若能透過早期療育,包括各種醫療復健、特殊教育、家庭支持和福利服務的介入,就有機會減輕發展遲緩的現象,給予遲緩兒及家庭更多的療育支持,幫助孩子邁開成長步伐,順利長大。
我們常聽到的「發展遲緩」(developmental retardation),指的是嬰幼兒或兒童在知覺、運動、認知、語言或社交等方面,出現遲緩的狀況。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兒童發展遲緩的發生率大約為6%至8%,以台灣每年平均有20到25萬新生兒計算,台灣每年大約有1萬5千名嬰兒,可能有發展方面的問題。
但是,發展遲緩並非無法矯治,事實上,若能透過早期療育,包括各種醫療復健、特殊教育、家庭支持和福利服務的介入等等,就有機會減輕發展遲緩的現象,幫助孩子邁開成長步伐,順利長大。
接連照顧兩代遲緩兒,她身心俱疲
今年4歲的蓁蓁,因為有癲癇及心房中膈缺損的問題,所以出生後便一直在醫院接受治療。後來醫院安排發展評估,發現蓁蓁不僅因為心臟影響整體發展,也有長短腳的問題。蓁蓁的主要照顧者是奶奶,但奶奶除了照顧蓁蓁,也要照顧有輕度智能障礙的蓁蓁爸爸。
蓁蓁爸爸小時候因糞便的細菌感染,發燒到40度後就醫住院,當時醫療跟早療觀念都不發達,並沒有發現蓁蓁爸爸的發展異狀。等到發現後,才趕緊接受早療服務。蓁蓁奶奶常常感慨地說:「因為太晚接受早療,所以成效比較有限,如果當初能夠早點發現的話,或許現在蓁蓁爸爸可以更好。」
雖然感慨,但是蓁蓁奶奶還是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陪著蓁蓁爸爸走過了早療之路。現在的蓁蓁爸爸不僅表現不錯,更透過就業媒合找到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平時除了上班,就是陪蓁蓁玩,兩人相處起來像是兄妹一樣充滿了童真的趣味,讓蓁蓁奶奶感到很欣慰。原本想說生活終於要步入正軌的蓁蓁奶奶,沒想到孫女也出現了發展遲緩的狀況。身為主要照顧者的蓁蓁奶奶,想到所有的努力跟辛苦都要再來一次,巨大的疲倦感讓她時常淚流不止。「但是,為了我這個孫女將來能夠自立自主,我現在不扛起來,還有誰能扛起來?」蓁蓁奶奶說。
在照顧的路上,永遠不該讓一個人踽踽獨行
情況和蓁蓁一家類似的家庭,其實並不在少數。隨著台灣邁入高齡社會,家庭與人口結構改變,不論是上有長輩、下有子女、自己又有工作在身的三明治族父母;或是因父母忙碌而需將孩子交給長輩照顧的隔代教養家庭;資源不足、經濟弱勢的偏鄉家庭、單親家庭等等,在面對發展遲緩兒的照顧問題時,經濟、生理、心理所承受的壓力更加巨大。
根據衛福部統計,在2021年,台灣共有約1.9萬名兒童接受早期療育服務,以比例來看,遲緩兒接受早療服務的比例,遠低於遲緩兒的個案人數。這或許是因為受到過去「大雞晚啼」的觀念影響,有些家庭中的主要照顧者,可能無法及時,或者不願意面對嬰幼兒在發展上的異常狀況。而另一個原因則是發展遲緩並不像感冒或者跌倒擦傷一樣很明確。根據研究,目前只有大約20%的發展遲緩能夠找到原因,而在這些已知的原因中,還包括了各種先天的缺陷以及後天的影響。
染色體異常、營養缺乏、肌肉神經病變等都屬於先天的缺陷,像上文中的蓁蓁,就是因為遺傳性癲癇問題,而導致的發展遲緩。在後天的影響上,則有可能像是蓁蓁爸爸一樣在幼兒時期受到細菌感染,或者腦傷、腦性麻痺等等。另外也有可能是外在環境所導致,比方家人對於嬰幼兒疏於照顧和互動、兒童受虐,又或者是經濟弱勢的家庭,較無法滿足幼兒成長所需的資源,才導致發展遲緩。

無論原因為何,如果持續忽視嬰幼兒有遲緩發展的情形,對遲緩兒本身、家庭以及社會,都會帶來更沈重的負擔。試想,如果遲緩兒只能依賴主要照顧者而生活,隨著他的年齡增長,主要照顧者會老去、會生病,甚至有一天意外降臨,遲緩兒該怎麼辦?更重要的是,照顧遲緩兒的工作,也不應該只由一人扛起,因為長期照顧所產生的心理壓力,日積月累所導致的悲劇時有所聞。但這些其實都是可以避免的,因為只要發現得早,遲緩兒在專業的支持和幫助下,可以減輕發展遲緩的狀況,更有機會跟上同齡孩子的發展步伐。
慢飛家庭特攻隊 寶貝成長大作戰
伊甸投入早期療育服務邁入第30個年頭,每年幫助超過2萬名發展遲緩兒童及家庭趕上成長步伐。根據伊甸的服務經驗,許多家庭在發現孩子有遲緩成長現象時,往往不知所措,如果再加上社會環境、家庭結構及生活經濟等壓力,整個家庭就會加速失序,面臨崩潰邊緣。因此,伊甸的早療服務,期許能成為每個早療家庭的堅強後盾,以家庭為核心,為孩子安排療育課程,並透過親子活動、親職講座及定期療育會議,幫助家長在育兒上建立實用的五大能力,包含「溝通力」、「學習力」、「自信力」、「決策力」以及「影響力」,讓家長更了解孩子的需求,並能積極且自信地陪伴孩子跨越成長阻礙,減輕照顧壓力。今年邀請到藝人楊祐寧擔任愛心隊長,期待能強化並帶來早期療育正面、積極的印象,讓有需求的家庭,願意主動尋求支援,接受伊甸專業早療顧問團的幫助,共同支持孩子在成長階段中的種種需求。

上文中的蓁蓁奶奶,曾經為了蓁蓁的發展,不管颳風下雨,騎著機車載著蓁蓁到醫院回診,一個月要跑醫院好幾趟,非常辛苦。後來蓁蓁開始接受伊甸的早療服務,短短兩年時間,蓁蓁就有了非常明顯、令人驕傲的進步。比方可以自行上下樓梯、戒掉了尿布,在生活自理及口語能力上都有所提升。其中最大進步是在環境適應上——原本蓁蓁相當依賴奶奶,剛開始進入日托班上課的前半年,常常會哭鬧。但現在已經可以自在的跟著團體一起活動,和同學們也相處很融洽,甚至能夠幫忙老師照顧比自己年紀小的孩子。
「蓁蓁是個體貼的孩子,她在接受早療服務之後,這些特質都慢慢的展現出來。」有一次蓁蓁奶奶在家中默默哭泣,被蓁蓁看到,蓁蓁便上前擦掉奶奶的淚水、安慰奶奶,讓蓁蓁奶奶覺得很驚訝,也很窩心。有時候蓁蓁奶奶在家裡接代工做,長時間久坐時後,蓁蓁還會自動自發的幫奶奶搥搥腰背。蓁蓁奶奶說:「看她那麼乖、那麼懂事,我就覺得再怎麼辛苦也很值得。」蓁蓁一天天的進步,讓蓁蓁奶奶覺得很欣慰,雖然還有許多成長挑戰等著蓁蓁克服,但現在的她,已經擁有更多可能性,順利長大、過著自己喜歡的生活,都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伸手就有機會抓住的目標。
「當超人,可以不只有自己一個人」,伊甸早療服務一直鼓勵慢飛家庭勇敢站出來,也期待社會大眾給予友善對待及行動響應,支持伊甸「弱勢兒童服務計畫」,幫助慢飛家庭解鎖成長任務,大家一起努力,用愛陪伴一個孩子,守護一個家。詳情請上官網,或洽捐款專線0800-025-8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