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口61年來首次負成長,學者估14.2億將成為最高峰值,網友熱議:有沒有後代真的很重要嗎?

中國人口61年來首次負成長,學者估14.2億將成為最高峰值,網友熱議:有沒有後代真的很重要嗎?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中國去(2022)年人口負成長,是61年來首次,一名網友在微博上說:「沒有兒童,國家和民族都沒有未來。」來自另一名「愛國」網紅的評論寫道:「生兒育女也是一種社會責任。」但其他網友指向飆升的生活成本,以及在現今中國養育孩子遭遇的種種難處。一名網友說:「我愛我的媽媽,但我不會當媽媽。」

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中國大陸人口2022年底全國人口14億1175萬,較前年底減少85萬。

中國2016年結束1980年代由於擔心人口過剩而施行的嚴格一胎化政策,2021年更開始允許夫妻生3胎,但政府鼓勵生育的舉措也無法逆轉人口衰退的現象,而中國長期仰賴龐大的勞動力作為經濟成長的驅動力。

上海保銀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張智威表示:「人口可能會從這裡開始,在未來幾年下降。」

他指出:「中國不能仰賴這樣的人口紅利作為經濟成長的結構性驅動力。經濟成長必須更仰賴生產效率成長,而這受到政府政策驅動。」

全國人口減少的消息迅速在受到嚴格審查的中國網路上傳開,部分網友對國家的未來表達憂心。

一名網友在微博上說:「沒有兒童,國家和民族都沒有未來。」來自另一名「愛國」網紅的評論寫道:「生兒育女也是一種社會責任。」

但其他網友指向飆升的生活成本,以及在現今中國養育孩子遭遇的種種難處。一名網友說:「我愛我的媽媽,但我不會當媽媽。」另一人說:「沒有人反思我們為何不想生小孩、不想結婚。」

據《路透社》報導,話題標籤「有沒有後代真的很重要嗎?」獲得數以億計點閱數。

一名用戶名為Joyful Ned的網友寫道:「女性不想生小孩的根本原因並不在於她們自己,而是社會和男性未能負起養兒育女的責任。對生育婦女來說,這讓他們的生活品質和精神生活嚴重衰退。」

澳洲維多利亞大學(University of Victoria)研究員彭秀健告訴《法新社》,「由於一胎化政策施行數十年之久,中國人已經習慣小家庭」。她補充表示:「中國政府必須找出有效的政策來鼓勵生育,否則生育率會下滑得更低。」

彭秀健說:「必須推出涵蓋生產、育兒和教育的全面政策方案來減少育兒成本。特別需要解決女性生育後工作不安全的問題。」

中國新生兒數腰斬負面效應浮現,連奶粉業都叫苦

中國國家統計局17日公布2022年新出生人口連續第6年下降減至956萬人,相比2016年的1883萬人幾乎腰斬,奶粉業者紛紛叫苦並說,去年不僅市場銷量與價格持續探底,業績更是明顯下滑。

中國媒體《第一財經》17日報導,中國連續的新出生人口下滑導致奶粉市場總量不斷萎縮,評估新出生人口變化對市場影響的遲延效應,未來兩年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仍難見底。

報導說,近5年來,中國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持續下滑,主要就是受新出生人口減少影響。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年新出生人口數量1883萬人,此後逐年下滑,到2021年已跌至1062萬人,2022年更不到千萬。

獨立乳業分析師宋亮說,2022年新出生人口的持續下滑意料之中,分析中國的奶粉消費,1、2段和3段奶粉(12月以上)各佔一半,因此對奶粉市場的影響將在未來2年逐漸浮現,屆時奶粉業又要面臨新的壓力。

奶粉業者表示,2023年隨著疫情變化,消費市場有望逐步回暖,乳業的市場總量會比2022年可能會更好些,但是對於嬰兒配方奶粉而言,市場總量仍陷入瓶頸期。

中國國家統計局17日公布,2022年底全國人口14億1175萬人,較前年底減少85萬人,是1959至1961年中國發生大饑荒以來首次下跌;人口出生率每千人只有6.77,更創1949年以來最低。

國家統計局長康義表示,2022年全年出生人口956萬人不到千萬,人口出生率為每千人6.77,出生率是1949年以來最低;死亡人口1041萬,人口死亡率是每千人7.37,死亡率創1975年以來最高。

因死亡高於出生人口,2022年人口自然增長率是每千人負0.60,也是自大饑荒以來首次呈負成長。1960年則是每千人負4.57。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