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張貴興《鱷眼晨曦》選摘:滿者伯夷時代的人相信克力士有靈性和魔力,可以保佑主子,也會背叛主子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深顱骨煙斗、殘存的砂共、十一萬六千三百六十根頭髮、婆羅洲史前骸骨考古、露西、鑽石、克力士、口琴、畫著美女的七支油紙傘,三個男人對紅顏薄命女子至死方休的綿綿思念,故事從這裡開始。
文:張貴興
第三章
一
一八八五年七月黃昏,二十一歲的田金虹在甘蜜河河畔一棵洋紅風鈴樹下用兩顆霰彈打死一隻六公尺灣鱷。他把鱷魚晾在長滿狐尾草的河畔上,斬斷鱷掌、剖開肚子。油滑碩大的腸胃散亂著胭脂盒、束胸馬甲、亞麻布連身裙、小山羊皮長手套、小陽傘、綴飾著羽毛和緞帶的寬檐高帽。帽檐佇立著一隻棉製的黃色小鳥,脖子長,尾巴翹,好像正在唱歌。除了這隻黃色小鳥和裝著假痣、刷子、鏡子的胭脂盒,大部分已經被鱷牙咬爛,但金虹可以從英國高官女性家屬身上辨識出女子生前的高貴容貌,也可以從她們被緊身褡壓迫和聚攏的雙峰和美臀看見女子生前的曼妙身材。
三天前,一隻巨鱷在甘蜜河河口撞翻一艘舢舨,叼走舢舨上一個英國年輕軍官的英國籍女友。一小時後,政府在甘蜜河上游三十公里外澳灣架設十多道魚網,出動軍隊、警察和雲落所有捕鱷高手。他們估計一小時內鱷魚不會竄出三十公里。七十二小時後,金虹在距離甘蜜河口八十公里外一棵洋紅風鈴樹下打死這隻巨鱷。
可憐的妹子。金虹歎口氣,將四隻鱷掌扔入背後的藤簍。卸下鱷皮太麻煩,他捨去鱷皮。金虹準備將鱷魚屍體踹入河水時,看見羊皮手套旁躺著一支銀色的長形金屬物。他用河水洗去油脂和血跡。口琴。戰後雲落中小學流行口琴吹奏,每戶家庭的孩子都會吹奏幾首曲子,這種樂器便宜又方便攜帶。口琴在雲落的流行,據說是二十世紀中期一批年輕的英國軍官帶動。金虹拿起口琴,將嘴唇貼住琴孔,隨便吹奏。風起時,風鈴樹花朵像紅色小洋傘飄落。魚群和河鱉爭吃鱷魚屍體,天穹綻放朱槿花花瓣,野鳥歸巢。一隻遊隼叼走鱷魚釋出晨光的眼珠子。金虹回到雲落後,從雲落人口中獲悉英國女子是口琴高手,吸引巨鱷襲擊女子的就是淒涼優美的口琴聲。
二
採購土產的二十公尺貨船從上游緩緩航向雲落。船伕擺槳,蹲在船艉,叼一根雲落人慣抽的玉米芯煙斗。船伕戴一頂竹篾夾油紙做成的斗笠,寬大的邊檐幾乎觸到肩膀,帽檐下露出一頷黑鬚。棕櫚葉編織的船篷立著一隻夜鷺,豎著一面白旗,兩岸猿聲相銜。船艏站著一個黑褲白衫的女子,撐一支傘面彩繪一個古裝美女的油紙傘,雪胸半露,肩披布帛,窄袖短衫,酣睡中。美女的玉體違反人類身高比例,像一尾蛇蜷縮傘骨上,五根腳趾抵住美女額頭。美女眸子凝視著自己的腳趾。夕照襯映得傘面上幾株海棠扶疏搖曳,花瓣好像就要飄落到河面。
金虹停止亂七八糟的吹奏。女子身材嬌小,也許只有一百五十公分。傘巢架在肩膀上,傘緣下露出像蟹厴緊繃的小臀。金虹扛獵槍沿河岸走了三十公尺,左腳陷入一個泥坑。他拔出腳,拔得太猛,身體後仰,跌坐在另一個更大的泥坑中。船伕和女子狐疑的看著金虹。金虹站直,用河水洗去手腳和獵槍上的泥殼,看見河面倒影一張沾滿泥丸的臉像飛竄著一群蒼蠅。他舀水搓臉,目送貨船消失澳灣。夜鷺繞著船篷低飛,暮色折射出兩道珊瑚紅光芒像虹霓掛河。在暮色中,女子五官模糊。她的五官越模糊,金虹想重看她一眼的想法更急切。讓金虹留下深刻記憶的不是她的容貌,而是像蝸牛緊縮傘巢下、像未成年女孩的嬌小肢軀。
金虹走向泊在下游三公里外的舢舨時,天色已黑,紫藍幕穹明滅孤星和叢星,雲彩甜濕像蛞蝓。那天晚上他夢見自己和油紙傘上的美女像交尾的春蛇蜷縮海棠花叢下,櫻桃紅的小嘴咬住他的陰莖。她的乳頭透明,像晨露。她的肚臍眼像美人魚剛成型的胚胎。她的陰阜像蘋果。
三
伊莉莎白加冕一百年前,一個叫田金石的十九歲豬仔從中國廣東省汕頭市上了一艘航向南洋的遠航輪船抵達新加坡後被賣到印尼三口洋,墾荒兩年,割膠兩年,養豬一年,用腳踝兩圈銬繭換來終身自由後,乘獨木舟到婆羅洲西北角石隆門礦場,苦幹五年,東家賒他一筆小錢創業。田金石在礦場路邊搭草棚,販賣水果、飲料、雜貨,攢下一筆資金,再度向前東家賒錢買下草棚後方八百英畝草荒,僱了二十個爪哇人栽種甘蔗、樹薯和玉米。
布洛克王朝第一任國王占姆士巡視田金石園丘後,劃撥五千英畝土地開墾權,允許他從廣東家鄉引進農民種植甘蜜和胡椒。三年後田金石創立振順公司,買賣土產,開辦碩莪粉廠,進軍金礦和銀礦業。一八六三年,田金石打敗競標對手,獨攬鴉片、煙酒和博奕經營權二十年,在雲落興建一百間販賣土產、洋酒、金飾、罐頭食品的店鋪,設立鴉片館、賭場和妓館,晉身砂拉越王國三大富豪之一。
田金石早上叼一支鑲著珍珠瑪瑙的象牙煙管坐鎮總行,下午在手下簇擁和砂拉越第二任國王查爾斯陪伴下,腰插國王御賜的克力士短劍,騎馬巡視商業疆土,每年撥出一筆巨款充裕國庫。一八七八年,田金石帶著大筆資產返回廣東,在家鄉蓋了雕梁畫棟、琉璃瓦蓋的大宅,濟貧救困,施醫贈棺,興學建廟,鋪路造橋,一八八二年仙逝時,官府將他的義舉稟報朝廷,皇帝下旨追封「榮祿大夫」,並賜封田金石在砂拉越雲落的元配夫人「二品夫人」。第二年一場世紀大火燒掉振順公司一百爿商號,唯一倖存的就是兩個傳家寶,一個是清朝皇帝御賜燙金楷體的「大夫第」匾額,一個是查爾斯國王御賜的克力士短劍。
田金虹二十歲前睡遍雲落所有土洋娼妓,學會各種稀奇古怪的造愛體位,二十一歲接下振順公司印信後,沒有在總行坐鎮過一天,一場大火不但燒光家產和失去親娘,更拱手讓出父親獨攬二十年的鴉片、煙酒和博奕經營權。田金虹想起父親出洋時也是一頭刀俎下的裸豬賤狗,揹著被火舌舔過的「大夫第」匾額、扛一支雙管獵槍、腰插一柄克力士,挺直腰桿來到雲落郊外,在路邊搭了一間棲身的茅屋、一間草棚,倣效父親,販賣水果、土產、雜糧,也販賣自己獵獲的野味。田金石榮歸故里時,慎重的將克力士交給獨子田金虹。
Tags:
臺灣年輕科學家的幕後推手,李長榮教育基金會為優秀青年人才打造走向國際的舞台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臺灣的年輕人才值得更多機會與資源,李長榮教育基金會作為一個拋磚引玉的角色,除了舉辦李謀偉科學論壇,讓年輕科學家能和國際頂尖大師進行交流,更辦理多項獎助學金計畫,希望能喚起更多人對人才教育的重視,並共同參與其中。
出於對人才培育的重視,李長榮教育基金會自創立以來,就以推動創新研究思維、促進產業與學術領域的交流互動為核心,開辦各式獎學金計畫與李謀偉科學論壇來幫助年輕世代。其中由李長榮集團總裁李謀偉與李長榮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楊賽芬所贊助的「李謀偉科學論壇」(Bowei Research Conference, 以下簡稱BRC),更提供了讓年輕科學家能接觸到各國頂尖學者的機會,接受豐沛的知識洗禮。
李謀偉總裁在麻省理工學院求學期間,模塑了自己對於教育、知識傳授形式的想法。在回國後,更對臺灣年輕學子,因為受限於環境、經濟等條件而無法進一步打開國際視野、接觸到更多領先知識,甚至與世界級專家學者進行交流等,感到可惜。因此李謀偉總裁運用自己的資源,透過主辦BRC,將國際頂尖的科學家,帶進臺灣。

最高度期待的科學盛會,BRC李謀偉科學論壇
2023年舉辦的第三屆BRC,邀請到國際間最重量級的學者群來到臺灣,並交由科學諮詢委員會(Scientific Advisory Board, 以下簡稱SAB)負責推薦講者與規劃整個論壇流程。其中,SAB的主席,同時也是國際知名的化學家——Dr. Ehud Keinan,今年已是第二次參加BRC,他在談及論壇的意義,以及自己為此所投入的心力時,非常懇切地表示:「我人生中很大的一部分,都在為了幫助更多年輕科學家、為他們創造機會而努力,我不求取任何回報,只希望能夠為科學界與科學人才,打造一個更有活力的未來。」Dr. Ehud Keinan表示,當初他向李謀偉總裁建議,BRC應該要往更國際化、更高規格的形式發展,立刻獲得總裁的全力支持。
最初在廣邀國際學者參加時,由於是非常新鮮的嘗試,也不為人所知,許多專家學者們都是在再三請託之下才願意來到臺灣,但是經過了兩屆的經營與鑽研,成果逐漸發酵,BRC在國際間打響了名聲。「這些重要的學者,現在都非常樂意來參加論壇,甚至預約了明年(2024年)要再次來訪,這真的是非常令我們感到振奮和感動。」Dr. Ehud Keinan充滿期盼地說道。

李謀偉總裁也進一步說明BRC的目標,是希望臺灣年輕學子與世界最頂尖科學家的切磋能夠有更多靈感碰撞,並進一步發展為改善人類生活的關鍵。他補充說明,這樣的靈感碰撞,不是大家規規矩矩坐在會議室中就會出現,所以BRC從地點到議程的安排,都跟一般論壇不一樣,參考了美國戈登論壇的作法,選擇一個遠離都市紛擾的僻靜地點,讓所有與會者可以在這裡充分地放鬆、沈澱思緒。
在議程上,除了研討會之外,也會穿插安排休閒活動的交流時段。「我們邀請所有的學者和學生一起去健行、或騎自行車。在藍天白雲下,所有人都在很輕鬆自在的狀態中,自然而然地互動、談天。這是因為我相信,很多的靈感火花,就是在這個時候迸現。」李謀偉總裁認為這樣的安排,提供年輕學子一個跟大師們素面相見的絕佳機會,更是建立友誼、提高交流延續性的最好方法。

化學如何改變人類的生活,分子工程是科技新未來
第三屆BRC的主題為「The Magic of Chemistry」,議題聚焦在「New Frontier of Molecular Engineering – Electronic & Optical Materials(前瞻分子工程——電子與光學材料)」。針對這次的主題,Dr. Ehud Keinan分享,化學是事物的基礎,是滿足人類生活需求的科技中,最重要的元素。科學家發揮想像力,在自然生物、礦物,甚至化學元素中,找到可以模仿的靈感,再利用科學的方式重新整合這些素材,創造出了令人驚嘆不已的成果。
說到本次與會的科學家,Dr. Ehud Keinan興奮地介紹:「他們都是現今世界上,最重要、最有影響力的科學家。」包括諾貝爾獎、普里斯特利獎章(Priestley Medal)、威爾許獎(Welch Award in Chemistry)、沃爾夫獎(Wolf Prize)的得主們,或者擁有實力角逐這些獎項的科學家。
Dr. Ehud Keinan認為,對於年輕科學家來說,最好的刺激就是近距離的接觸這些大師,認識他們、了解他們的故事和思考的方式,從中獲得關於研究、科學、未來的種種啟發。「這是最高的學習,比起念任何理論,或者坐在課堂中記著一頁又一頁的筆記還要重要,你獲得的不只是知識,還有這個知識的發展過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屆BRC所邀請的其中兩位學者,在論壇這段時間分別獲得了國際級大獎。科學諮詢委員翁啟惠院士,以醣科學的開創性研究,榮獲以色列化學學會Medicinal Chemistry Section(MCS-ICS)Barry Cohen藥物化學獎;而Jackie Yi-Ru Ying教授,則是成功將奈米科技與技術醫學結合,榮獲費薩爾國王國際科學獎(King Faisal Prize),成為首位獲得此項殊榮的女性科學家,Jackie Yi-Ru Ying教授在得知獲獎消息後,更俏皮地分享:「BRC is my lucky conference!」

多管道促進人才培育,讓世界看見臺灣年輕科學家
「我認為,對學生來說,不需要去要求他們有創意、有想法,因為這些事情並不是可以透過教導或學習而來的。對有志於從事科學的年輕人來說,只需要有自信,對自己正在做的事情與目標有信心。」自從15年前Dr. Ehud Keinan第一次訪問臺灣之後,他便時常因為教學或演講再次來訪。在他眼中,臺灣的學生們充滿了可能性,以及對知識的渴求。這就是為什麼他非常希望透過BRC,將大師們帶到臺灣,讓大師的身教和言教,給予學生們更多正面的鼓勵和刺激。
這樣的想法,和對於促進人才培育,無私挹注資源的李謀偉總裁不謀而合,因此這些年來,除了舉辦BRC,李長榮教育基金會也提供優秀人才更多獎勵管道,例如:優秀學生獎學金、李長榮博士生獎助學金計畫、李長榮碩士生獎助學金計畫等。李謀偉總裁特別提到:「教育是改變一個人的人生、改變一個社會最重要的動力。」這就是為什麼李長榮教育基金會,將持續推動各種研究活動,提供獎項、獎學金,希望幫助臺灣的年經科學家與學子,在研究與學習的道路上,能夠走得更自在、順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