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就任民進黨主席,傳台獨立場讓美日「難放心」,賴重申:沒有另外宣布台灣獨立的必要

賴清德就任民進黨主席,傳台獨立場讓美日「難放心」,賴重申:沒有另外宣布台灣獨立的必要
民進黨18日下午舉行第17屆黨主席就職典禮,代理黨主席陳其邁(右)在監交人廖福特(中)見證下,將印信交給新任黨主席賴清德(左)。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賴清德作為民進黨唯一的黨主席參選者,黨內地位目前無人能及;英國《金融時報》日前報導,國際上對賴清德的普遍認知,是他更激進的獨立傾向,有美國政府官員直言,「當你聽到他宣稱台灣是獨立國家時,這很難讓人放心」。不過賴清德今(18)日就職黨主席時表示,他「務實的認定台灣已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沒有另外再宣佈台灣獨立的必要」。

副總統賴清德當選民進黨主席後,緊接著可能在2024年挑戰總統大位,不過外媒報導賴清德的台獨立場已讓美方擔憂,賴清德今(18)日接任民進黨第17屆黨主席時,三次重申他擔任黨主席後,將務實的認定台灣已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沒有另外再宣布台灣獨立的必要;強調會站穩「四個堅持」,並繼續總統蔡英文的兩岸路線。

賴清德作為民進黨唯一的黨主席參選者,15日以4萬餘票當選黨主席,黨內地位目前無人能及;不過英國《金融時報》日前報導,國際上對賴清德的普遍認知,是他更激進的獨立傾向,特別是他曾形容自己是「為台灣爭取獨立的政治工作者」,雖然後來加上「務實」兩個字,但「傷害已經造成」。前美國國家安全會議官員簡以榮(Ivan Kanapathy)表示,華府對賴清德本人,以及他在國際與兩岸事務領域的幕僚都感到憂慮;也有美國政府官員直言,「當你聽到他宣稱台灣是獨立國家時,這很難讓人放心」。

報導指出,賴清德的台獨論述與蔡英文不同,蔡英文雖承諾捍衛主權,但稱台灣為「中華民國」,各界認為這是她在保證無須正式宣布台灣獨立。報導指出,距離台灣總統大選尚有一年時間,賴清德必須說服美國,相信他是一個可靠的助手。

賴清德今日下午出席黨主席宣示就職典禮,發表重要談話。賴清德表示,中國威權主義的擴張不僅已經對台海穩定造成威脅,更是全世界都必須嚴肅面度的課題,他強調民進黨主張台灣不僅要與理念相近的盟友合作、共同努力維持區域和平穩定,更要清楚認知「綏靖主義」無法換取和平,只有團結全民、強化自己的國防實力,才能真正守護自己的安全。「和平靠國防,國防靠全民」,賴清德強調,片面改變台海現狀、破壞區域和平穩定的作為不會得到國際社會的支持。

賴清德承諾,在他帶領下的民進黨將會持續站穩「四個堅持」——堅持自由民主的憲政體制、堅持中華民國主權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堅持主權不容侵犯併吞、堅持中華民國台灣的前途必須遵循全體台灣人民的意志,他表示將盡最大的努力維持區域和平穩定的現狀。

媒體詢問,賴清德自稱是「和平保台」、「務實的台獨工作者」,未來是否會改變兩岸路線?總統大選是否也將延續此路線?賴清德回應強調,他「務實的認定台灣已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沒有另外再宣布台灣獨立的必要」,將站穩上述的四個堅持,並持續總統蔡英文的兩岸路線。

媒體提問,賴清德「務實的台獨工作者」發言引發美日警戒,至今仍無緩解,當上黨主席後如何重新獲得國際信任?賴清德則三度重申,他是「務實地接受台灣已經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沒有另外宣布台灣獨立的必要,中華民國主權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中華民國台灣未來前途只有2300萬人可以決定。」

被問及當黨主席後,是否需要處理台獨黨綱?賴清德表示,目前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是服膺1999年就提出的「台灣前途決議文」。

媒體詢問,中國一黨獨大,未來如果民主與和平的價值有衝突,賴清德未來如何抉擇?賴清德強調,「一定要成功守護台灣,才有民主和和平」,他說和平是台灣幾十年來共同打拼的結果,台灣人民生活在民主制度下享受自由的氛圍,如同喝水或呼吸一般自然,「這些都是要持續去保護的」。

賴清德說,民進黨新時代的使命就是要守護台灣,然後促進民主和平繁榮,強調「不會有民主和和平互相選擇矛盾的問題。」

賴清德擔任台南市長期間,曾於2013年主持民進黨內對中政策擴大會議(華山會議),媒體詢問,今接任黨主席後,未來是否會召開相關對中會議、提出有關政策打破兩岸僵局?賴清德表示,國際社會一般認為,兩岸僵局之所以存在是中國對台文攻武嚇、改變台海現狀使然,在這種狀況之下要打破僵局,必然需要雙方共同努力。

賴清德強調,兩岸的共同目標就是增進人民福祉,共同敵人就是天災、地變、傳染病,希望中國能「以蒼生為念」,很多事情都能迎刃而解。

賴清德可能在今年代表民進黨角逐2024年總統大選,根據TVBS17日公布民調,若國民黨由新北市長侯友宜參選,或者前鴻海董事長郭台銘重返國民黨並獲得提名,兩人都將擊敗賴清德;不過如果國民黨是由朱立倫參選,支持度則由賴清德勝出。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