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巴比倫》:《樂來越愛你》音樂劇時代的「前奏」,致敬默片風華的有聲告白

【影評】《巴比倫》:《樂來越愛你》音樂劇時代的「前奏」,致敬默片風華的有聲告白
Photo Credit: 《巴比倫》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可以說達米恩查澤雷的電影匠氣,有著俗套的劇情和致敬,甚至有些自我沈溺,但其之所以仍然打動我,便在於他總能看見一如片名「巴比倫」文明的繁華,同時也拍下「落盡」的情懷。而在談《巴比倫》之前,我想先回頭談談查澤雷前作《樂來越愛你》,一部被歸為歌舞喜劇片的音樂類電影,同為查澤雷與作曲家賈斯汀赫爾維茨的合作。

繼《樂來越愛你》和《登月先鋒》後,金獎導演達米恩查澤雷(Damien Chazelle)於2022年底帶來新作《巴比倫》,雖在北美票房慘澹,且已有不少負評,長達三小時的電影實有不少明顯缺失,但不可否任地,《巴比倫》仍是一部情感渲染力強的視覺與聽覺饗宴。

一個大半篇幅在描寫默片時代好萊塢的電影,正巧獲得了金球獎最佳配樂,《巴比倫》透過其聲音層次再現了默片風華,也見證其衰退和當代電影產業的轉型。

從《樂來越愛你》的音樂劇到《巴比倫》的默片

在談《巴比倫》之前,我想先回頭談談查澤雷前作《樂來越愛你》,一部被歸為歌舞喜劇片的音樂類電影,同為查澤雷與作曲家賈斯汀赫爾維茨(Justin Hurwitz)的合作。

不只在配樂上,《巴比倫》的許多場攝影機運動和調度,都明顯有《樂來越愛你》的影子。《樂來越愛你》在原創歌曲和配樂上的著力,來自其欲致敬和表現的「音樂劇」形式,經典的開場偽長鏡頭、艾瑪史東(Emma Stone)試鏡歌曲,以及主題音樂〈City of Stars〉等,透過歌舞,人物將心情、獨白、對話唱進旋律裡,音樂起了敘事作用。

如同傳統音樂劇的類型,劇中角色時常打破第四道牆,對著攝影機表演,而攝影機跟焦不同主角穿梭在車陣、人群、大街上,則讓我們看見在查澤雷精心安排的各色服裝、道具襯托下,「展演性」的人物身體。

回到《巴比倫》,其劇情主要圍繞1920至30年代好萊塢,電影產業從默片轉至有聲電影時期,可說是《樂來越愛你》音樂劇時代的「前奏」。

在音樂上,《巴比倫》的配樂也指向其敘事對象——默片,其中少有歌詞音樂而幾乎一直存在的背景器樂旋律,配合著不同場景氛圍與角色心境,不同於《樂來越愛你》中歌詞的敘事性,《巴比倫》的音樂是沈浸式的存在,正如默片時代電影放映時演奏音樂之功能——藉以渲染觀者情緒,並建立空間和情節連續性,以重複、主題性的音樂標誌特定情境與場域。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
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