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為什麼考古學家愛鑽地洞?

為什麼考古學家愛鑽地洞?
Photo Credit: Corbi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考古學家為什麼要鑽地洞?其實,他們是在做遺址調查!所謂的遺址調查,又可以分為地表調查和鑽探調查。在一般性的地表調查中,考古學家會有系統的搜尋地面上的遺物及遺跡,並詳細記錄發現,過程中大多以徒步行走的方式進行,有點地毯式搜索的味道。

考古學家為什麼要鑽地洞?其實,他們是在做遺址調查。所謂的遺址調查,又可以分為地表調查和鑽探調查。在一般性的地表調查中,考古學家會有系統的搜尋地面上的遺物及遺跡,並詳細記錄發現,過程中大多以徒步行走的方式進行,有點地毯式搜索的味道。

這個工作可以幫助考古學家大致掌握遺址的範圍,也能藉著採集到的遺物,大約判斷遺址的文化與年代。但經過長時間的堆積作用,考古遺物和遺跡通常被塵封在地下,只有少數會暴露於地表上,地表調查無法完整反映遺址的面貌。因此,考古學家會進行鑽探調查,進一步了解地表下的狀況。

土樣取出後,進行觀察。Photo Credit: Soil Science @ Flickr CC BY 2.0

土樣取出後,進行觀察。Photo Credit: Soil Science @ Flickr CC BY 2.0

鑽探調查的原理是什麼呢?考古學家借用地質學對地層的研究方法,定點向下取出土壤,藉此觀察不同深度的土壤變化。原來,在人類曾經居住、活動的遺址地點,除了能找到文化遺物及生態遺留以外,該區域的土壤密度及有機質含量也會和無人類活動區域有明顯差異。

利用鑽探調查的方法,可以確認遺址的埋藏深度、文化層厚度、遺物內容與分布情形等,這些資訊可以幫助考古學家判斷遺址範圍及文化內涵,除了能輔助選定考古發掘地點和規劃發掘計畫外,也是擬定遺址保護策略的重要參考依據呢。

一般的鑽探調查,大多以人力使用採土器進行點狀的鑽探,優點是方便移動、節省經費和時間,可以快速且初步地了解地表下的狀況。人力鑽探工具的形式因應各地考古工作習慣而有所不同,在台灣較常使用土心鑽取器(auger),在中國則常用洛陽鏟。

土心鑽取器使用中。Photo Credit: Tristram Biggs @ Flickr CC BY ND 2.0

土心鑽取器使用中。Photo Credit: Tristram Biggs @ Flickr CC BY ND 2.0

土心鑽取器的基本型態是一個上接T字把手、底部收尖的窄長圓筒,使用時握緊把手向下旋轉,到底後向上拔起,即可順勢將土及遺物帶上來;而中國普遍使用的洛陽鏟,則是一個帶長桿的半圓柱形鐵鏟,使用方法與土心鑽取器大同小異。洛陽鏟早年是中國民間探找地底下作物時使用,也有一說是盜墓賊使用的,由於其便利性,在1950年代後成為中國考古學界的正規鑽探工具。

另外,在美國和加拿大也會使用探掘調查法(shovel test survey),方法是利用工兵鏟向下挖出一個約50×50的圓形或方形探坑,將挖出來的土過篩找出遺物,下挖的坑也有斷面可以觀察地層變化。此方法的缺點在於破壞面積較大,若在私有地裡可能還得賠償地主的損失。

在經費充足的情況下,大規模地考古發掘計畫也會使用大型機具進行地質鑽探。機械鑽探的好處在於可以進行更大口徑的鑽探,並且可以達到更深的地層,獲得的資料量會比人工鑽探更豐富,有助於更長時程人類活動與環境變遷的重建。然而,租用此類鑽探機的價格不菲,並不是一般考古發掘計畫能負擔得起。

地質鑽探作業進行中。Photo Credit: Farther Along @ Flickr CC BY 2.0

地質鑽探作業進行中。Photo Credit: Farther Along @ Flickr CC BY 2.0

決定鑽探的工具後,再來便是鑽探的策略。一般考古調查通常先進行地表採集,必要時才進行鑽探作為輔助;而系統性的鑽探工作,則有助於確定較大面積範圍的地底情形,其詳細作法是將調查區域劃成方格狀,每隔一定距離打一個鑽孔進行抽樣鑽探,原則上抽樣數越多越好,但也須視抽樣範圍總面積、研究時間、經費等種種因素而決定。

總而言之,一個成功的調查計畫,可以增進考古學家對於遺址的了解,也能幫助制定後續的發掘策略,更進一步提出對遺址監管與保護的積極政策,不管地表調查或鑽探調查,若能做得越全面,下一步的工作就越能事半功倍。

本文獲考古大菩薩授權轉載,原文於此

責任編輯:孫珞軒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