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看2022台灣旅遊產業(五):如何改善痛點?看看易遊網與星宇航空做對了什麼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各家業者正積極擴增與找回疫情前的旅遊商品,希望增加選擇性與多樣性,此外台灣旅遊業者應持續在數位化、系統化、數據運用上精進,然而受訪業者們也強調,數位化並不是「有做數位行銷」就夠了......
- 數據看2022台灣旅遊產業(一):疫情下國旅不但變熱,「頂端消費者」也越來越多
- 數據看2022台灣旅遊產業(二):解封出國大復甦,各年齡族群最想去哪些地方?
- 數據看2022台灣旅遊產業(三):細看旅遊受眾輪廓與行為,國內外行程預算抓多少?
- 數據看2022台灣旅遊產業(四):觀察社群趨勢,討論度最高與關鍵字熱搜的是什麼?
談了這麼多數據,那究竟旅遊產業該如何實現真正的成長呢?
雖然旅遊市場復甦中,當前仍有一些旅遊產業發展痛點,還需時間與努力解決與改進。首先,因疫情導致旅遊、旅宿、航空等產業的人才與人力流失,尚需時間補足,以應對持續上漲的旅遊需求。
至於旅遊資源的部分,各家業者正積極擴增與找回疫情前的旅遊商品,包含不同航點、機型、票種、房源、行程等,希望增加選擇性與多樣性,甚至提供客製化的選項,以滿足需求量回升的國內市場,以及未來國際旅客。
旅遊商品差異化不足
不過,即使選項增加,國旅商品的同質性高仍是問題。對消費者來說,同類型的旅遊平台、飯店、交通其實都差不多,因此各家業者主要會採取「優惠戰」、「特色戰」兩種方式搶占市場。
例如易遊網便與台鐵合作,推出觀光列車環島之星系列行程。除了獨特外型外,內裝部分還有KTV、吧檯等車廂,提供不同的軟硬體服務。環島之星在全台停靠21站點,串聯300~500條行程,吸引不同喜好、目的地的消費者。
此外環島之星也與Hello Kitty等國際型IP合作,結果成效意外良好,成功經驗也促使在合約期滿後續找其他IP合作,在2023年便攜手迪士尼,預計將掀起另一波風潮。易遊網表示,未來除了國內旅客外,也希望藉由環島之星這樣特別且具識別性的商品,搭配深度的在地行程,吸引國外旅客。
旅遊產業亟需數位轉型
數位化不足也是台灣旅遊產業一大待解的題目,例如目前國人使用的訂房平台,不論國內外旅遊,往往仍以國外平台為主,國內雖然也有做的不錯的平台,但在資源與系統成熟度可能都還不如國外。
因此,包含訂房網站、旅遊平台、旅行社、航空公司在內,台灣旅遊業者應持續在數位化、系統化、數據運用上精進。受訪業者們也強調,數位化並不是有做數位行銷就是了,包含產品要讓消費者在線上就能很好的去搜尋、瀏覽與下訂,會員資料的數位化與管理、行銷與廣告的數據運用等都是重要課題。
品牌策略實務案例
- 易遊網:數位化到行動化,打造數位消費生態圈
國內最大旅遊平台之一的易遊網,以一條龍服務為特色。包含機票、訂房、相關票券等旅遊商品,乃至於客服與售後服務,都可以一站式滿足。
易遊網公關副理Kimberly表示,他們在疫情這兩年努力打好數位化的基礎,以提前因應未來需求。例如線上改票的自動化系統 — —傳統改票多是透過人工方式處理,一來一回往往需要好幾天才能解決。而透過線上自動化的系統,便可省下溝通人力與時間的浪費,對消費者、航空公司、平台都是多贏。

1. 數據驅動成功轉型
易遊網獨家揭密數據運用策略,第一部分是將數據整合在dashboard,幫助團隊進行行銷決策、商品布局規畫等;另一方面,則是利用消費者行為分析,進行交叉銷售與再行銷。
易遊網觀察到消費者通常不會同時購買交通與訂房,例如分析買了機票的消費者,多久之後可能會開始找訂房,以在適當的時候提供適當的優惠或促銷;此外,也會自定義不同標籤對消費者貼標,例如常去目的地、偏好的旅遊型態、都跟誰去等等,以設計個人化的推薦與體驗。
2. 行動消費已是不可逆的趨勢
而除了數位化之外,易遊網也特別強調行動消費的重要性,Kimberly認為許多台灣旅行社在發展行動消費上相對不足,因此藉由疫情期間積極推廣,易遊網的App已成功超過200萬下載;目前已有80%的商品是透過手機預訂,顯示持行動消費已是旅遊市場不可逆的趨勢。
至於如何快速增粉,Kimberly也大方分享行銷秘訣。主要藉由搭配折扣碼與KOL聯盟行銷,吸引消費者下載App並使用行動消費,在養成更多用戶同時、也不斷累積第一方數據、持續優化。
此外,為了提升用戶在App上的黏著度,易遊網整合支付系統、與銀行合作發行旅遊聯名卡,並同步串聯到App,「只要官網有,App就有」,以確保用戶體驗,希望打造旅遊產業的數位消費生態圈,以在疫情後拉攏到更多不同的客戶。
- 星宇航空:以獨特價值創造聲量,分群分眾精準提供個人化體驗
主推高端飛行的星宇航空,除了在2023年領先其他競爭者,在台灣市場推出頭等艙服務外,更希望能給國內外消費者一個全新的飛行體驗。
「我們希望在國與國間的移動這件事,消費者能想到星宇。」
星宇航空數位行銷長Chris表示,硬體的追求是每個人花錢都可以買到的,反而是軟體的體驗是星宇更想帶給消費者的。包含座艙的感覺設計、備品、飛機餐,都是經過特別挑選,希望把台灣的好東西給全世界的旅客。
因此星宇特別使用台灣在地品牌,例如咖啡是用台南的一街咖啡、蜷尾家的冰淇淋、台灣的胡同燒肉,希望以台灣在地航空公司的形象打入世界市場,以差異化產品吸引全球消費者。

1. 以差異化吸睛,社群造勢放大效果
星宇透過獨家創舉製造話題,Chris便驕傲地分享,現在大家都在搶喝星宇與台南酒吧Bar Home合作的七款特調調酒,分享到Instagram等社群平台;以及前陣子星宇航空為了慶祝Airbus機隊三機型A321neo、A330neo、A350–900全員到齊,特別以空對空攝影拍攝三機合體編隊的影片,更是吸引國內外航空迷爭相朝聖。
在話題發酵下,也吸引不少YouTuber或其他類型的KOL來搭星宇,做為他們影片或內容的亮點。觀察社群聲量,不論是曝光或是討論度,KOL還有底下觀眾留言的反應都還不錯,也促使星宇持續經營與KOL的合作。
Tags:
以引擎創造汽車, Mercedes-Benz 又將如何以 AI 重新定義汽車?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AI 人工智慧,正在快速改變你我世界。從客服中心的對答到文章的生成, AI 似乎越來越無所不能。與你我生活息息相關的移動生活同樣沒因此例外, AI 不僅讓座艙內車載資訊系統的語音系統聰明應答,更可逐步取代人類掌握方向盤自動駕駛。巧合的是,積極利用 AI 改變汽車樣貌與功能的,更是 130 多年前發明汽車的 Mercedes-Benz!
從 Siri 、 Chatbot 、 ChatGPT ,到 Bing 搜尋引擎, AI 成為了生活中不可忽視的存在。 AI 發揮分析語言及推測使用者意圖的強項,讓過去需要人類親力親為的服務與對談,成為了 AI 當前最火熱的應用功能。汽車產業中也有相同運用,座艙內的車載資訊系統正是最好例子。透過聲控操作車輛功能,讓駕駛不再需要用手一鍵一鍵地輸入指令,更輕鬆直覺,也更便利安全。但 AI 的強大可不僅於此,透過對圖像能力的處理與深度學習,更一步步實現全自動駕駛願景。
AI 於汽車產業的應用,放諸全球每個汽車品牌都在積極努力。身為汽車的發明者, Mercedes-Benz 曾以內燃機改變了人類的移動方式,以當前的發展趨勢看來, Mercedes-Benz 很有可能要再度運用 AI 科技,改變汽車於人類歷史中的定義。
AI 能帶給車主何等的科技便利? 以 Mercedes-Benz 的 MBUX 多媒體系統發展來說明
開車時要如何讓旅程更添便利與樂趣?從收音機的發明開始,車廠們從不停止創新。在安全的基礎上,設置更進階的汽車音響、透過衛星訊號的導航系統、利用連網能力引入更多元的功能等。 Mercedes-Benz 於 2018 年推出 MBUX 多媒體系統,更開拓了汽車產業的全新領域。雖然聲控不算是最新的科技,但搭載於當時 A-Class 上的第一代 MBUX 多媒體系統,可以透過 AI 學習,讓駕駛使用如「我覺得冷」的人性化口語,命令車輛聰明自動地調高空調溫度,並結合大尺寸的觸控螢幕與高度個人化設定,達到因人而異的介面風格。此外,亦可發揮 AI 運算與學習能力,分析駕駛愛聽的音樂類別、常去的餐廳等安排建議,直接顯示於介面上。

立基於第一代基礎, 2021 年第二代 MBUX 多媒體系統迎來了更智慧的更新。延續前一代的大尺碼螢幕規格,創造出更大且前所未見的顯示介面。且不僅針對駕駛,更能針對座艙內的每位乘客進行貼心功能。後座乘客也可以直接與 MBUX 語音助理溝通、夜間拿取前方置物箱內物品時副駕駛座室內燈主動開啟等等。針對駕駛部分更是無微不至,駕駛要倒車時系統會自動收起後擋玻璃電動遮陽簾、要調整後視鏡時駕駛只需注視欲調整的後視鏡,就可直接進行控制;不僅如此,更研發出擴增實境抬頭顯示器,讓導航路徑可與前方環境合而為一,駕駛無需低頭觀看地圖。
而在第一代 MBUX 多媒體系統研發不到五年時光內,第三代 MBUX 多媒體系統將於 2023 年問世,啟用 5G 模組,加強即時連線的應用能力。在車輛靜止時,要於車上進行視訊會議、觀看 TikTok 影片或是玩個 Angry Bird 都不成問題。更強大的沈浸式體驗也是第三代 MBUX 多媒體系統的強項,將讚譽為柏林之音 Burmester® 環場音響系統結合環景式內裝照明,讓燈光可隨著音樂節奏改變照明效果,再搭配 Dolby Atmos® 音效科技,打造聲歷其境的環繞音響體驗與體感震動,大幅豐富聽覺體驗。

AI 如何創造安全未來 看看領先的 Mercedes-Benz 怎麼做?
無論是汽車發明前的馬車,或是搭載著內燃機或電動馬達的汽車,駕駛皆是以人為主。車輛上的介面亦應以使用者為導向,盡可能增加駕駛便利性與行車安全。畢竟人非機器,駕駛過程會受到各種身體、心理狀況影響,行車安全也會隨之起伏,而往往意外就是在此分心或失誤中產生。
正因 AI 科技的日新月異,如何能改善行車安全,成為了工程師們的重要課題。透過感應器的資料收集,再結合圖像判斷能力與豐富的大數據,以及 AI 強大的深度學習,讓輔助駕駛科技一步步地朝向「自動駕駛」邁進。也因當前自動駕駛科技的發展火熱,國際汽車工程師協會( 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SAE ) 將自動駕駛以自主能力區分,從 Level 0 到 Level 5 區分出六種自動駕駛等級。當前諸多車廠都已達到的 Level 2 ,於定義上仍屬於「輔助」階段,非真正的自動駕駛科技,意味著駕駛不能離開方向盤,駕駛必須時時監督輔助駕駛功能。簡而言之,仍是人為主、科技為輔的階段。
而 Level 3 開始,自動駕駛科技可以適度地接管車輛。當系統要求,駕駛需要立刻接手車輛操控,換言之,駕駛可在某些路況或路段交由車輛自動駕駛; Level 4 則是實踐了高度自動,基本上除了極端的氣候或環境影響外,駕駛不須時時注意方向盤、油門等操控,車子都能執行自駕。如計程車的自駕服務,方向盤或油門踏板可能無須安裝等。而到了 Level 5 ,則是完全交由系統自主操控,在「任何條件」下車輛都能自動駕駛,無需人類操控。
Mercedes-Benz 不僅於 MBUX 多媒體系統中高度結合 AI 科技發展,在自動駕駛輔助上有著領先業界的地位。 2023 年 Mercedes-Benz 成為了全球首家於美國內華達州獲得 Level 3 有條件自動駕駛國際認證的汽車品牌,在特定的路線上與特定條件中,駕駛可以將駕駛任務交由系統來執行。

你以為 Mercedes-Benz 於自動駕駛的領導地位僅此於此嗎?其實不然。 Mercedes-Benz 其實也已成功開發出 Level 4 自動駕駛科技,被德國聯邦汽車運輸管理局核准在斯圖加特機場的 P6 停車場中使用,實踐無人自動停車技術。意指當駕駛開車進入此停車場後,點擊智慧手機應用程式並發送到預先預定的停車位,駕駛就可離開, Level 4 自動停車功能會自動把車輛停妥到指定車位。駕駛再也不用辛苦於停車場中找尋車位,再也不用擔心自己停車技術不佳而無法停好車。一切的停車動作,交給 AI 掌控的 Level 4 自動停車功能即可。

身為汽車發明者 Mercedes-Benz 更要重塑汽車未來樣貌
從過去的汽車發展軌跡可以發現,過去重點以硬體設備為主;而當前或是未來汽車的核心價值,則會奠基在車廠於車內系統的軟體科技水平之上。許多車廠為了迎合此改變,期望透過與其他科技公司合作,串接現有軟體介面,試圖縮短革新的時間,但對於汽車發明者 Mercedes-Benz 而言,更專注於自有系統與架構研發。適度地與 NVIDIA、Google 等 科技大廠聯手開發,目的就是要打造完整的自有科技團隊與生態系。這點或許是品牌的自我高度期許,也或許是身為汽車發明者的責任使然。
AI 正改變人類社會中的各個層面,其中也包含汽車產業。以硬體定義車輛品質的時代已然過去,在使用者體驗上考驗著眾車廠如何以使用者體驗為核心,發展車用軟體系統,以創造消費者於車輛內的全新體驗。未來汽車產業將不會只是傳統製造業,更須引進科技業的核心追求突變。 Mercedes-Benz 近年來的發展路徑,不僅是最佳說明,也為車壇發展開啟了一條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