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雞排?開咖啡店?寫App?台灣創業家該考慮創黨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Photo Credit: Heisenberg Media CC BY SA 2.0
最近創業好像相當流行。從比較正面的角度來解釋,一來是當企業的員工薪資不怎麼理想,二來是腦子裡面有一點想法,除了自己去把想法落實以外,好像很難有其他的方法可以實現。然而,我想也有相當多的人其實並不見得有想法,想要創業無非就是想賺到很多的錢,以及不想去企業上班被別人管,乾脆自己當老闆來管別人,這才是比較接近現實的創業理由。
有沒有自己的想法,其實從創業的內容就可以看得出來了。有沒有發現,很多人的創業,其實都是賣雞排、開咖啡店、或開發App,非常典型的台灣一窩蜂現象。當然,不是說做這些就是人云亦云,但有時候核心的創新相當有限,有一些科技產品,就只是把國外已經有的產品抄過來改成台灣的版本而已。這種情況其實你要說是創業嗎?我覺得「創」的味道相當薄弱。這時候就不得不分享一個相當經典的例子了。
一個猶太人來到一個公路旁的荒涼小鎮,發現沒有加油站,而路過的用路人都有加油的需求,所以就開了一間加油站,生意也很好。接著來了第二位猶太人,看到加油站生意很好,仔細觀察之後發現很多人車子加滿了油,自己卻只能挨餓,附近又沒東西吃,所以就開了一家餐館,生意果然也很好。接著第三位猶太人開了汽車美容中心,第四位猶太人開了旅館,第五位猶太人開了超級市場……原本只是一個小鎮,最後變成一個繁華的城市。
但是換成台灣人,這個故事就會完全不一樣。一個台灣人來到一個公路旁的荒涼小鎮,發現沒有加油站,而鎮民都有加油的需求,所以就開了一間加油站,生意也很好,接著來了第二位台灣人,看到加油站生意很好,所以就開了第二間加油站,而且打折促銷想要把第一間搞垮,結果後來兩敗俱傷,誰都沒賺到錢。
這或許跟我們教育的填鴨以及社會性格的反多元化有關。我們的教育要求學生只能寫出標準答案,所以開加油站就是標準答案。仔細觀察之後發現其實開餐館也會賺錢,卻是錯的答案,為什麼呢?因為沒有前例可循,沒有人知道會不會成功。愛迪生可以嘗試無數次而失敗,最後終於找到鎢絲而成功製造出可以維持很久的燈泡,但是台灣的教育會「為了你好」而希望你去走已經有人成功的路。所以在夜市賣炸雞排是標準答案,那麼在夜市賣炸豬排呢?
再來談談反多元化。收入高的「三師」族群,包括醫師、律師、會計師一向都比較受尊崇,享有比較多的實質禮遇和無形的社會地位,從申辦房貸到兒女找對象,都不難看出這種社會階級的存在。我們的社會其實並沒有真的在潛意識裡面落實「行行出狀元」的觀念,反而有根深蒂固的「笑貧不笑娼」。
所謂的「三師」真的是因為拯救人命、為民辯護或是專業程度而受敬重嗎?還是其實被敬重的是他們的收入?所以當我們一切向錢看,一窩蜂也就是必然的現象了。於是成績好有選擇權的人,紛紛選擇當醫師、律師、會計師和竹科新貴;就算自己成績不夠好,如果有擇偶選擇權,也會以這些族群為優先考量。我們自以為有行業以及婚配對象的選擇自由,但其實有相當大的程度都受限於僵化的社會共識。
創業不是追求標準答案
所以目前的許多創業者,看起來好像都獨排眾議,跳出了舒適圈,願意承擔風險來換取成功後的甜美果實。但是仔細一看,有不少人還是躲在舒適圈裡面,開起了「加油站」,即使想要寫不一樣的答案,但是因為看過了「課本」,如果沒有去思考過,通常就會不自覺的寫下了「標準答案」,而且一點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從眾。
知道Levis’牛仔褲的起源嗎?金礦工人需要耐用又便宜的工作褲,所以兩位創辦人並沒有跟著大多數人去挖金礦,而是改良褲子口袋,讓習慣把挖到金子就放在口袋的礦工,不會因為口袋的破損而有所損失。他們的褲子不但大賣,而這個選擇甚至讓他們所創辦的企業,即使在金礦沒落之後,也還能持續成為全球知名的服飾品牌。
當所有的人都把「賺錢」當成是創業的唯一目標的時候,有沒有另一種可能呢?有沒有想過,其實創業未必要創立一家新的營利事業,也可以創立一個新的政黨!
台灣只有藍綠兩個政治勢力,這是長久洗腦下的偽標準答案,台灣的未來不是統就是獨,這種二分法其實就是反多元化的體現。加入國民黨和民進黨,就好像是從政的必然選項,就跟成績好的學生選填的志願大概就是那幾個一樣。但是明明兩個黨都早就失去了創黨當時的理想,現在不是只為既得利益者服務,就是只在選舉期間才會甦醒,那為什麼不去挑戰第三種可能性呢?難道認為這兩個黨還有改造的空間?或是認為賺錢最重要,誰管政治好不好?
「政治創業」的有利條件
其實現在進行「政治創業」,就像是在一條公路旁的小鎮開加油站一樣,後方有加油站,但要往回開100公里;前方也有加油站,但是距離50公里,而且一天只開一個小時。在環境的客觀條件上,相當有利。
馬車公司執著於馬車,而大多沒有跟上潮流製造汽車。我們也正在看到汽車產業執著於內燃機引擎,而讓只做電動車的特斯拉(Tesla)脫穎而出。當舊的政黨無法擺脫他們長久累積下來的包袱,而沉溺於既得利益,新的政黨如果能夠找到自己的主張並且符合民眾的需求,要成長、茁壯,會很難嗎?當然,我們也一定可以想見舊勢力的反抗和壓制力道必然是很大的。
Tags:
台灣過時法規又一例?遺產捐贈公益社團法人要課稅!超過7成民眾認為不合理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愛心公益是否該被差別待遇?過時的法令讓社團法人受贈的善款縮水,不僅影響了遺贈者的心願,更截斷了社福團體的募款來源。針對遺產捐贈需課稅的問題,法規該如何調整才能完善遺贈者的善意呢?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這句話是許多國外觀光客來台灣旅遊時所給予的盛讚,但你知道嗎?台灣人的良善,卻因過時的法規要求,導致許多社福團體被阻擋在愛心捐款的門外!
原因為何?關鍵在於當前《遺產及贈與稅法》明文要求,捐贈給財團法人得以「免」課遺產稅1 ;但是,同屬公益性質的社團法人卻被排除在外,例如台灣失智症協會、台灣荒野保護協會等組織,若收到一筆遺產捐贈,是「無法」享有免課稅的福利。等於社團法人受贈遺產時,硬是比財團法人多被扒了一層皮,這無疑是政府用國家力量引導資源的走向。
你覺得,這項法規在現今公民運動已屬成熟的社會當下,合理嗎?
民眾的遺愛被打折,一億元遺產損失6,283萬社會投資報酬價值
社團法人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以下稱聯合勸募協會)分享一個案例,一名長期熱心公益的捐款人在身故後,遺囑指定捐贈市值達新台幣1億多元的遺產,由於聯合勸募協會屬社團法人組織,設算後須先扣除遺產稅金高達1,366萬元,若以聯合勸募所導入的SROI值計算,每投入1元,可產生4.6元社會價值,等同流失創造6,283萬元社會價值的機會。
只因為聯合勸募屬社團法人,遺贈人必須繳納這筆遺產稅金,讓原本可以造福更多其他社會弱勢的善心,流失真正有意義的價值。
另一方面,由於少子化與單身人口逐年增高的趨勢,越來越多人打算將遺產捐贈給公益團體遺愛人間。從聯合勸募協會委託的「遺產捐市場調查」 2結果發現,便有26.4%受訪者願意捐出繼承遺產作公益,願捐出個人遺產者則有30.9%,但約1/4民眾會因得知要課稅而改變心意不願捐贈。
超過7成認同!公益社團法人排除免課遺產稅「不合理」
從「遺產捐市場調查」可以觀察到,有74.1%的受訪者認為現有法條將社團法人排除免課徵遺產稅的群體之外,相當「不合理」,進一步探究原因,「無法捐贈給真正需要的團體」、「限制了公益捐贈的範圍」、「對社團法人公益團體不夠友善」皆超過5成比例的支持度。
如果交叉比對受訪族群,發現年齡越高者,越認同「無法捐贈給真正需要的團體」;年收入較高的族群,則更贊同不合理「限制了公益捐贈的範圍」。至於表達有捐贈遺產意願的受訪者也抱持「較高」比率認為此項課稅規定不合理,將對公益捐贈帶來限制及困難。

在願意捐贈者中,交叉分析收入分布,年收100萬元到250萬元者意願顯著高於群體,達4到5成。至於捐贈原因,捐贈繼承遺產者有81.4%盼幫助弱勢族群,33%是受信仰或民間功德觀念影響;捐贈個人遺產者,有78%盼愛心化為實際祝福遺留人間,46%盼支持特定團體。
接著調查進一步詢問,如果遺產捐贈給社團法人能夠免課遺產稅,是否會提高受訪者的捐贈意願?有34.4%本無意願捐贈者表示會考慮捐贈。至於捐贈意願提高的動機,「可以藉此節稅」(72.4%)為主因;另外抱持「讓受贈的公益團體獲得更多」想法也有43.1%比例。

另外,原有意捐贈遺產者,因須課遺產稅而改變意願不捐贈者有24.9%,進一步分析,發現以年收60萬元以上者改變意願的比率略高於群體,這對於平日仰賴小額捐款的社團法人來說,可能因此流失了四分之一的遺贈人的善款。
從上述調查結果可推論出,節稅優惠是捐助公益的重要動力,而本身有考慮捐贈遺產者,可能有自己既有想支持的社團法人慈善團體,也期待款項能全數贈與給相關組織。顯然,若是遺產稅的稅法規範對於社團法人更為合理,確實能帶動部分民眾捐贈遺產的意願。
回顧〈遺產及贈與稅法〉從民國62年制定,雖經歷幾次修法,捐贈予「公益社團法人」的財產至今仍未納入不計入遺產總額課稅群體,當年的立法背景與現今的社會工作與公民社會已大相逕庭,社團法人與財團法人在公益事務上的貢獻不相上下;再者,台灣的公益捐款一直有過度集中的現象,一般民眾與企業都傾向將資源投注於大型財團法人,此過時法令的規定,無疑加劇此一失衡狀況。
一個國家的偉大,不在於國土面積、人口多寡、國防強弱,更重視是社會的文明程度。其中,對均衡弱勢的關懷,以及法律規範能否跟上時代進步,即是重要的觀察指標。遺產法規該如何實現遺贈人的慈善意願,讓真正需要的人獲得幫助,是時候該被好好檢討了!
[1] 備註1:有關教育、文化、公益、慈善機關或團體相關租稅減免優惠,根據<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6條第3款,遺產捐贈給已依法登記設立為財團法人組織且符合行政院規定標準之教育、文化、公益、慈善、宗教團體及祭祀公業之財產,不計入遺產總額
[2] 備註2:遺產捐市場調查的總樣本數共回收有效樣本數1,000份,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