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性思維學習指南》:為什麼一位選手明明可以獲勝,卻會故意打放水球呢?

《成長性思維學習指南》:為什麼一位選手明明可以獲勝,卻會故意打放水球呢?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你有想過好的回饋能幫助學生成長嗎?除了回饋學習內容外,讚美也是需要練習的,杜維克研究指出:「當讚美時將一切成功歸功於天賦特質跟才能,這在學生成功時無傷大雅,但學生無可避免的會遭遇挫折,如果他相信他的成功是因為個人特質,那同樣的個人特質,他也必須要對失敗負責,但人們會習慣維護自尊避免感覺像是個失敗者,因此這樣的學生會更傾向避免接受挑戰來維護自尊。」這種狀況,就像是學生在運動場上就是打「放水球」。試想,為什麼一位選手,明明可以獲勝,卻會故意打放水球呢?

《成長性思維學習指南》第六章提到,讚美學生努力的歷程對孩子有更長期的益處(第174~188頁),書中用表格對照的方式,清晰分辨「個人讚美」和「歷程讚美」的差異,當我們讚美學生的個人智力、特質時,會使學生在面對未來挑戰或可能犯錯時感到不安,畢竟打安全牌,總比當個笨蛋要好?

這就是打放水球的思維,但是換個方法,當老師把學生學習的成敗跟他的努力、策略、行動等歷程都連結在一起時,學生才會就事論事的思考檢討,而不會牽扯到他個人的自尊產生防衛,學生將更能了解努力與成功之間的關聯性,並願意接受更多挑戰。

我特別佩服在《成長性思維學習指南》一書中,可以有許多的練習,讓學生試著改寫、對照個人讚美與歷程讚美的差異,讚美學生努力的過程跟具體說出好在哪裡,才是正中核心的讚美,同樣的概念也可以用在建設性的批評上,同時老師也應該教導學生,能彼此給予正中核心的讚美跟建設性的回饋,學生們在面對未來挑戰時,才能展現出正面的態度,呈現更多的成長性思維特質。

學習成長性思維,主動擁抱不確定

學生未來要面對的世界,是複雜、多變且不確定的,成長思維的人不僅「不怕不確定性」,更願意「主動擁抱」不確定,因為絕大多數的挑戰跟不確定,對普通人來說都是有益的,既然我們不可能永遠待在舒適圈,成長性思維帶給學生們的強大內在,將是他一生受用的禮物,我誠摯推薦《成長性思維學習指南》,祝願台灣的孩子們都能擁有強大的內在。

本文經《方格子》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王祖鵬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