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2011年1月6日,隸屬MIT麻省理工的警察和美國特工逮捕Aaron,指控他於較早前闖入一個配線間,並使用MIT的網絡大量下載學術期刊網站JSTOR的論文,其後聯邦檢控官控告Aaron「不誠實使用電腦」等多項罪名,Aaron面臨一百萬美元罰款及35年監禁。控辯雙方經歷年多談判,Aaron始終拒絕以罪犯之名接受半年刑期,最後走上輕生之路。
上週三(1月11日),是Aaron Swartz的十週年忌辰。2013年1月11日,Aaron在其寓所輕生,終年僅26歲。
有理想有魄力的天才
相對於Steve Jobs、Mark Zuckerberg等名人,Aaron算是名不經傳,台港媒體更幾乎不曾介紹過他的事蹟,甚麼富豪榜更絕不可能看到他的名字,然而在支持自由、開放、創造的黑客(不是駭客)心目中,他的貢獻與地位恐怕遠超各大互聯網企業的創辦人,哪怕是Apple和Google。
那並不代表Aaron的創業成就乏善可陳。事實上,他創辦了Infogami,後來與Reddit合併後退出(Reddit相當於香港高登、台灣PTT,當然規模要大非常多),年紀輕輕就完成了矽谷式成功創業家的週期。Aaron其後成為Internet Archive Opening Library計劃的主要工程人員,而Infogami的軟件也用來支持這計畫。此外,他共同制定了初始的RSS標準和技術人廣泛使用的Markdown語言。與其說Aaron不擅長賺錢,不如說他志不在此,只一心追求以軟件、倡議及寫作抗爭,建設開放的互聯網。
開放的互聯網,體現在幾個層面:開放的代碼、開放的協議(protocol)與開放的資訊,Aaron三者都有涉獵。比如說,在開放源碼方面,Aaron聯合開發了web.py Python web app框架、Tor2web、DeadDrop等自由軟件。假如Aaron尚在人世,今天很可能會是區塊鏈的中堅份子。
Aaron參與設計的RSS,在互聯網初期是極為重要的協議,既讓用戶追蹤各種網站的更新,也反過來讓網站向關注者發布資訊。很可惜,劣幣驅逐良幣,封閉打敗開放,隨著Facebook冒起與最大RSS閱讀器Google Reader關閉,RSS日漸被邊沿化,使用者越來越少。號稱「Don’t be evil」的Google終止Reader服務,可說是歷來最糟糕的決定,不但理念上辜負了開放標準,商業上也成就了Facebook,種下禍根。
至於開放資訊,Aaron在至今20週年的Creative Commons(創用CC、共享創意)成立初期,協助設計相關技術框架。而RSS作為開放標準,除了促進訊息發布與統整,也用於標示網頁比如相應授權等元資料;透過RSS,互聯網用戶除了能掌握自己的訊息源,還能篩選出開放內容,再按照授權的細節進一步混合使用。
All censorship should be deplored.
——Aaron Swartz

惠普知識路上最痛一章
2008年,Aaron從PACER(Public Access to Court Electronic Records)下載二百多萬份法律文件並公開,挑戰PACER對公共文件收取每頁8美分的不合理做法。事件引來FBI注意,調查後決定不作檢控。
然而,對開放資訊的持續堅持,最終把Aaron逼上絕路。
2011年1月6日,隸屬MIT麻省理工的警察和美國特工逮捕Aaron,指控他於較早前闖入一個配線間,並使用MIT的網絡大量下載學術期刊網站JSTOR的論文,其後聯邦檢控官控告Aaron「不誠實使用電腦」等多項罪名,Aaron面臨一百萬美元罰款及35年監禁。控辯雙方經歷年多談判,Aaron始終拒絕以罪犯之名接受半年刑期,最後走上輕生之路。
Aaron深信惠普知識,抗爭行動有違法律這點並無懸念,但檢控官高度維護體制既得利益,漠視違法達義背後的動機和精神,扭盡六壬妖魔化有理想有天份的年輕人,堅持扣上重罪犯之名,不使其受重判誓不罷休,此等司法人員自以為正義凜然,實際上助紂為虐,對不起法律,也對不起社會。
Aaron死後聯邦政府撤銷控罪,他的行動得到輿論認可,獲Internet Society追封進Internet Hall of Fame之餘,社會亦於每年的Aaron Swartz Day紀念,然而Aaron的未竟之志繼續被束之高閣,互聯網並沒有變得開放。
過去十多年,中國單向鎖網,美國反過來限制中國互聯網企業,微信、Facebook等巨無霸平台把大部分「互聯網」用戶困在幾個網站,iPhone把更廣泛的人口困在由單一公司把關的App Store,種種現象,都顯示互聯網比十年前更加封閉。

積非成是的論文機制
除了以上大趨勢,最近還發生了一起跟十年前JSTOR論文下載行動息息相關得事件。
去年11月3日,全球最大的影子圖書館Z-Library網站被美國政府封鎖。雖然過往體制已經多番嘗試整頓Z-Library,但這次美國政府一次過封鎖140多個域名和對應的鏡像網站,並且拘捕兩名俄羅斯籍經營者,公眾視這一天視為Z-Library的末日。事件清楚說明封閉生態中以保護知識產權為旗號的傳統企業,依然主導全球知識流動。
不過,所謂末日只是對「正常人」而言,封殺大量域名只是意味著不能用大眾最習慣最熟悉的方法,即以Safari、Chrome等瀏覽器,輸入(https://)z-lib.org等網址瀏覽Z-Library。堅決突破圍牆的人總能找到方法,比如以Tor瀏覽器連上bookszlib….onion(把完整地址貼出來可能會導致我的週報被服務供應商屏蔽)。
Tags:
新創Onramp Lab再下一城!看新產品ContactLoop聊天機器人,如何助金融業客戶業績提升2倍?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談起Onramp Lab這個新創團隊或許有些陌生,但自2015年成立以來,憑藉著技術本位的實力與內部夥伴並肩合作,成功擄獲了金融、媒體、娛樂甚至是食品等不同產業,令人更好奇 Onramp Lab 究竟有何看家本領,又將拿出什麼秘密武器來滿足市場與客戶的需求?
談起Onramp Lab這個新創團隊或許有些陌生,但自2015年成立以來,憑藉著技術本位的實力與內部夥伴並肩合作,成功擄獲了金融、媒體、娛樂甚至是食品等不同產業,令人更好奇 Onramp Lab究竟有何看家本領,又將拿出什麼秘密武器來滿足市場與客戶的需求?
攤開Onramp Lab目前的解決方案版圖,Onramp Lab執行長吳鎮雄分析,目前團隊除了有以提供金融諮詢的搜尋引擎優化FinanceJar外,還有能提供從買廣告、刊登廣告等媒體採購一條龍服務的ThreeSigmaMedia,「但我們在協助企業過程中發現聯繫消費者的最後一哩路出現了斷層,」無論企業投入多少的廣告資源,若無法在黃金時間與消費者接上線,就容易錯過了可能創造產值的機會,甚至在錯誤的時間聯繫、也會影響品牌好感度。
吳鎮雄表示根據Onramp Lab內部的統計,當企業投放廣告找到消費者後,即時(realtime)聯繫與20分鐘後以及隔天聯繫所能創造的成交結果,將相差4倍到10倍之多,且消費者對與品牌的關注度與專注力也隨著時間雪崩式遞減,這讓Onramp Lab團隊試圖去思考,如何能近一步協助手中的企業客戶有效解決此一問題,因此催生出了Onramp Lab第三個解決方案:ContactLoop AI聊天機器人。
導入ContactLoop,為企業創造營收又省時省力

試想當你去參加一場聯誼獲得到心儀對象的聯繫方式時,你會怎麼做?「聯誼結束到約出來碰面,肯定會醞釀一段時間啊!」吳鎮雄笑著說。
同理,當企業透過廣告投放獲得一份潛在客戶名單,他們究竟是真的對產品有興趣,還是不小心誤按?過去企業只能照著這份名單逐一聯繫,拒絕、碰壁甚至是未果都是常態,但對於企業而言大量的人力與時間投入都是成本。如今,企業能透過Onramp Lab團隊打造的聊天機器人ContactLoop,透過AI與潛在客戶初步互動,再篩選出更精準的清單進行溝通,讓完成最後一哩交易的路變得更有效率。
吳鎮雄表示,這項服務在美國上線半年多來,就成功為金融產業企業客戶節省至少3成的客服人力,同時靠著更精準的消費者名單,衝出2倍業績成長的表現。「團隊花了大量時間了解客戶的使用場景,」如何與消費者打招呼、應該要準備哪些回應內容、避免開放式的問題不易聚焦等,當消費者被廣告吸引的那一刻起,ContactLoop就能即時的與他們聯繫,透過如同真人般一問一答的簡訊對話流程,篩選出真正含金量高的潛在消費者,協助企業最後能「一竿進洞」。
或許有所不知,由吳鎮雄領軍的Onramp Lab團隊,旗下產品皆是由在台灣的開發團隊一同協助打造,且團隊的平均年齡僅30歲,同時具備著強大的行銷DNA與產業知識背景,甚至對於銷售場景也多有著墨,相較於強調「技術」的聊天機器人,ContactLoop的產品設計上能更佳直覺與人性化,來自台灣的產品也更能解決各個市場的企業痛點。
Onramp Lab產品技術總監竇友志表示,ContactLoop不僅提供一站式服務,探索客戶需求,更隨時調整聊天機器人的參數與訓練其語言辨識模型,確保企業在使過程中能準確掌握消費者需求,更能針對問題進行AB測試、找出最佳的起手式或應答。針對美國市場區域碼眾多的特殊性,ContactLoop也能在後台依據消費者的所在地進行分類,避免用非其所在的區域碼電話聯繫,「就好像你在台北接到陌生區碼的電話也可能拒接是一樣的概念,」竇友志説。

摩拳擦掌台灣市場,瞄準保險、電商產業
如今,ContactLoop這項全新服務在美國已成功打下第一仗,「很期待接下來能帶進台灣市場,」吳鎮雄説。從他的觀察發現,諸如保險、電商、醫美這類型在台灣市場蓬勃發展,卻仍需要耗費大量人力與廣告成本進行陌生開發消費者的模式,或是高電價且資訊量大的電商零售,都是ContactLoop AI聊天機器人可以協助轉型的產業。

吳鎮雄認為Onramp Lab團隊能給予企業客戶的不只是ContactLoop而已,從協助企業找出精準消費者名單開始,整合ThreeSigmaMedia、FinanceJar等不同解決方案,以一站式的角色給予企業更完整的服務,他相信Onramp Lab能與企業客戶一同創造更好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