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英雄的旅程》:很不幸的,在盡可能不要像母親的同時,女人卻開始變得像男人

《女英雄的旅程》:很不幸的,在盡可能不要像母親的同時,女人卻開始變得像男人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這是一本受喬瑟夫・坎伯(Joseph Campbell)《千面英雄》所啟發的著作,但跳脫原有的男性框架,走出女性才能走出的一條路。本書探究並爬梳女性在生命中尋求個體完整性的歷程。全書從文化迷思、童話故事等象徵符號為例,闡述文化中亟需女性價值的實踐。

喬艾絲也許不再和她的父母同住,但她的內心世界仍無法擺脫她父親的掌控。他仍然緊箍著她的生命力不放、仍然誤導著她。他已經在她的內心深處變成了一個不斷否決她的需求和願望、只知道為一己之私利用她的陽性人物。她之所以筋疲力盡,就是因為她的需求從來都不曾獲得滿足。她必須把自己從這個具有毀滅性的父親意象中解救出來,這樣她才能不再做一個「最佳演員」。

只要女人尚未發現她的一切成就都是她試圖取悅這位內在父親的結果,她就不可能正視一個真相:她的父親曾經欺騙了她。在渴望回應內在的父親意象時,她和一個未必總把她的最大利益擺在心上的內在陽性人物建立了某種對她有害的關係——他成為了一個吹毛求疵、不肯妥協、全然漠視她的需求和願望的殘酷鞭策者:

榮格認為,如果女人不自覺且無法自拔地模仿男人或認同那個存在於她無意識內的負面陽性人物,那麼,她內心世界裡的更新轉化過程就將永無開花結果的可能。榮格把陽性本質定義為:自訂目標的能力以及採取一切必要步驟以實現目標的能力。如果負面陽性人物一直存在於女人的無意識中,他會使她相信她無需探索由無意識原型驅力所發動的靈性之旅。他還會不斷迫使她盲目追求意識自我所設定的目標,而這些目標顯然可以幫助她逃開靈性之旅、不用去完成一項艱鉅但低調到無人知曉的任務:發現她真實的個人觀點。

「永遠不夠」的迷思

被無意識中的陽性人物接管後,女人會開始覺得,無論她做什麼或怎麼做,她都做得不夠好。她再也無法在完成一個任務之後感到心滿意足,因為這個陽性人物必會驅使她再去尋找另一個任務。同時,她當下正在做的任何事情也都沒有價值,因為他不斷提醒她:還有另一件事情有待她去完成。她感覺自己受到了嚴厲的指責,卻用極其沒有自信的姿態回應他說:「你說的沒錯,我應該還要做另一件事、這還不夠。」如果我正在寫書,我的這位鞭策者會告訴我說:「你必須接更多案子。」如果我正在跟案主對談,他又會說:「不要鬆懈了你的寫書進度。」

要讓這個心靈暴君閉嘴、並讓女英雄學會「滿足」的技巧,我們可以做一個簡單的功課:在一張紙上畫出三個欄位,在第一欄裡寫下你今天完成的事情(比如「我拔掉了花園裡的雜草」),在第二欄裡寫「我很滿意」,然後在第三欄裡寫「那就夠了!」這聽起來可能有點幼稚,但持續練習一個月之後,你就會不再認為自己做得「不夠」。

女人自覺做得不夠的一個原因是,她們必須花時間和精力去處理太多事情,尤其在她們的小孩還年幼的時候。時間一向是稀缺物資,而個人的精力又極為有限,可是女人多半都不願意承認自己的精力和時間不夠用,而且她們也很難拒絕別人。我常鼓勵我的案主在口袋裡放幾張提示卡、幫助她記住一些用來婉拒他人的說辭。把這些提示卡放在電話機旁邊,也是有用的:「謝謝你給我那個職位……但我需要再考慮一下」、「謝謝你的邀請……我還無法馬上答應你」、「謝謝你想到我……但我只能說聲抱歉」。女人不喜歡讓別人感到失望,因而在答應他人的時候,她們往往不會慮及如此做會給她們的生命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大多數的英雄故事都只談個人的前半生,也就是女英雄建立自我身分並立足於社會的那些歲月。在這段人生路途上,她會走入世界、學得一技之長、成為一個出類拔萃的人。她有意識做出的努力——無論什麼樣的努力——必定會成為她自我身分的一部分,也會成為她「靈魂打造」過程的一部分,而這個過程最終會使她具有如下的人格特質:她不僅不再執著於需要和依賴另一個人,也擁有更多助人的能力。她將對自己的選擇能力和行動能力充滿自信,也將充分感知自己的自主性。

要恢復心靈的完整,女人必須先真正認識「獨立自主」的意義,而這又往往需要她拋棄她向來對「成功」所抱持的想法。為了獲取成功,許多女人犧牲掉了她們的大半靈魂。她們竭盡心思與精力尋求外在的成就,因為最終的獎賞看來十分可觀誘人,但就在尋求途中,她們突然有所覺悟並對意識之我(ego)的英雄氣概說不;她們發現自己為這英雄氣概付出了太高的代價。

無論在工作上或在家事上,只要女英雄覺得身為女人的她已經做得足夠、並承認她只是人而不是萬能的神,她就能不再依照女超人的標竿來衡量自己。她也許會從此辭職並放棄權位、好讓自己重新擁有感覺的能力。或者,她會決定她的家沒有必要再成為全社區最乾淨整潔的家,何況她的丈夫和小孩從此也應該負起整理家居的責任。要在自性旅程上成為一個成功的尋寶者,其先決條件就是丟掉我們對「勇敢」一詞的謬解。

只要女人有勇氣承認自己能力有限、有勇氣相信自己已經盡力而為,她就等於已經能找到了女英雄在自性旅程上所追尋的真正寶物之一。這樣的女人有能力擺脫意識自我的執念,進而能夠探入更深層的無意識原型驅力——她的生命之源。她能對自己說:「我並非無所不能……但我已做得足夠。」她變得真實和開放、容許自己有軟弱的時刻、並且不畏經歷一場真實的靈性覺醒之旅。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女英雄的旅程:透視女性生命的自性歷程,活出最獨特的你【30週年版】》,心靈工坊出版

作者:茉琳・莫德克(Maureen Murdock)
譯者:吳菲菲

  • momo網路書店
  •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成人商品、實體商品、限定商品不包含在內,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只要找回自己的聲音、尊重自己所是,並以神聖陰性為本質的自傲之姿……我們一定能夠破除所有障礙,開創新局。

——本書作者寫於30週年版前言

本書的寫作與神話學大師喬瑟夫・坎伯名著《千面英雄》有密切關係。作者茉琳.莫德克為榮格取向的治療師,她認為該書的英雄之旅僅屬於男人,其追尋的旅程也不符合女性的經驗,於是這本專門探索女性內在成長的《女英雄的旅程》便誕生了。

自1990初版以來,本書已翻譯成十多種語言。在這性別平權、#Me Too運動逐漸受重視的年代,《女英雄的旅程》三十週年版讓我們有機會重新省視女性的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