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沒有神在的青春》推薦序:要養出一個希特勒,得靠整個村莊的明哲保身

【小說】《沒有神在的青春》推薦序:要養出一個希特勒,得靠整個村莊的明哲保身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小說出版於1937年,隔年立刻售出八種版權。曾經被列為德國禁書之一,至今為多個德語區國家青少年必讀之作,經典呈現扭曲體制下的私慾與謊言,並已改編為電影。這本小說藉勾勒當時高中生青春校園故事,刻畫出納粹當道的時代背景,可以窺見作者對威權、法西斯質疑,而今作為對獨裁者的恐怖樣態與統治群眾的瘋狂描寫,仍令人不寒而慄。

書中呈現的青春世代,若以虛無的下一代概稱臺灣正是從「虛無的下一代」裡走過來的,李登輝、韓粉父母都是書中「虛無的下一代」,多數人真虛無,少數少年偷偷開讀書會,如李登輝研究改革,到今天虛無體制仍箝制社會停滯不前。小說批判附隨者同流合污卻自欺欺人,照見現實中我們對投機性質的適時閉嘴也視為自律,為了退休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放水,對正常操守避之唯恐不及。我們覺得很正常,理所當然大家該配合的事,其實一點也不正常。


很多人以為,遇上政治禁忌,只要退一步就海闊天空。而本書最尖銳的訊息是退一步即無死所,屈從噤聲會徹底摧殘一個人。表面上歲月靜好,其實整個人都被扭曲到人不像人,若非如小粉紅男學生般憤怒、整天找代罪羔羊施暴;就會像教師精神上自囚、暗中嘲笑羞辱所有人。噤聲者用輕蔑來保護自己,以為自己不說、別人就不知道。其實連妓女跟他開房相處半小時都吃不消,走後會忍不住在背後朝他吐口水。

人與自己的靈性分離,交換財富自由在望。結果人只剩空殼子,還是不快樂。有時就得鐵了心跟自己過不去,禁句衝動脫口而出,啟蒙之旅才會開展。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沒有神在的青春:一個考驗良知的故事》,菓子文化出版

作者:奧登.馮.霍爾瓦特(Ödön von Horváth)
譯者:宋淑明

  • momo網路書店
  •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赫曼.赫塞:「一部傑作,一刀劃入當今的道德世界!」
克勞斯・曼:「真正文學的所具有的一切神秘特質和魅力!」

克萊斯特獎得主,當代最重要的劇作家之一,備受國際矚目的經典小說。
國際文豪托瑪斯.曼、赫曼.赫塞、克勞斯.曼……等,齊聲推薦。
維也納將一條街名為霍爾瓦特巷(Horváthgasse)以紀念他。
作品出版隔年就在洽談本書電影版權的路途中意外身亡,
後人在他的作品中閱讀、改編劇本等,以為悼念。
他是誰,寫下了一頁傳奇,一部傑作……。

只要威權、戰爭還在,
這本書就不應該被人類所忽視。

如果人應從歷史得到教訓,
那是一個眼神空洞、靈魂呆滯的「魚的時代」!

納粹時代的洗腦教育,荒腔走板的校園,人類製造的扭曲青春,
被一群少年圍攻的孤鳥老師,他所殘存的良知又該如何重獲自由?

小說出版於1937年,隔年立刻售出八種版權。曾經被列為德國禁書之一,至今為多個德語區國家青少年必讀之作,經典呈現扭曲體制下的私慾與謊言,並已改編為電影。這本小說藉勾勒當時高中生青春校園故事,刻畫出納粹當道的時代背景,可以窺見作者對威權、法西斯質疑,而今作為對獨裁者的恐怖樣態與統治群眾的瘋狂描寫,仍令人不寒而慄。

一位歷史老師在市高中教十四歲男生班,當有學生在一篇文章中發表種族主義言論,這位老師的回應卻引發暗藏的風暴,老師與整個大環境的種族思想顯得格格不入。當時學生都必須接受戰爭的道德教育,當老師陪全班去森林營地,一場軍事演習中有人死了,一切都失控……在所知與良知,推斷與臆測的交織中,真相要如何水落石出?

本書特色

  • 克萊斯特獎得主,當代最重要的劇作家之一,備受國際矚目的經典。
  • 對良知的思辨深刻,作者展現十足力道。
  • 曾為德國禁書,而今經常改編為戲劇上演,並改編為電影。
  • 德語國家青少年必讀書單。
  • 德語直譯,中文版首次上市。
getImage
Photo Credit: 菓子文化出版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潘柏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