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核武威脅與氣候變遷,「末日鐘」距午夜僅90秒為史上最接近滅亡時刻

俄烏戰爭、核武威脅與氣候變遷,「末日鐘」距午夜僅90秒為史上最接近滅亡時刻
Photo Credit:shutterstock.com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本次針對末日鐘進行的調整,是2022年2月24日爆發烏俄戰爭以來,所做的首次更動。且隨著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時間拉長,核戰發生的可能也隨之增加。一旦爆發衝突,無法保證核武器擁有國皆能自我克制。

文:張瑞邦(Tucker Chang)

美國非營利組織《原子科學家公報》(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於2023年1月24日,將象徵人類面臨存亡機率的「世界末日鐘」(Doomsday Clock),調整至距離午夜僅90秒,來到23時58分30秒。這是自末日鐘於1947年設置以來,最接近世界末日的時刻。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2020年的末日鐘指針距離午夜末日剩下100秒,而2021年與2022年的末日鐘則維持不變,本次末日鐘被調快10秒,為近3年來的首次更動。

前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便曾強調:「世界各國的領袖,並沒有注意到世界末日鐘帶來的警告,若對於人類面臨的危機仍坐視不管,那我們都將為此付出代價。」

據悉,《原子科學家公報》最初是由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美國理論物理學家歐本海默(J Robert Oppenheimer)、生物物理學家拉賓諾維奇(Eugene Rabinowitch)等首批參與「曼哈頓計劃」(Manhattan Project)的科學家,於1945年共同創立。這些科學家雖於該計畫中協助開發第一批核子武器,但當他們意識到原子彈對日本的破壞後,決定成立此機構,讓公眾及決策者了解人類發展衍伸的各類威脅。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闡明,世界末日鐘的出現,即意味著「人類距離自我毀滅有多近」,末日鐘目前已成為全球受核武器、氣候變遷等災難威脅的脆弱性評估指標。

世界末日鐘如何運作?

根據《原子科學家公報》所發布的新聞稿指出,末日鐘的指針若靠近午夜,則代表人類離滅絕的時間又更加接近。然而,《原子科學家公報》並不會在沒有任何依據的狀況下,任意調動時間,修正末日鐘時間的決策,是由組織內部的科學與安全專家委員會擬定,其中還包括13位諾貝爾獎得主。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
TNL+ 首月體驗價 1 元,
加贈 LiTV 首月免費(見活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