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共行為模式:阿共打來之前,會有什麼預兆?

分析中共行為模式:阿共打來之前,會有什麼預兆?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國際政治的特色是:人際關係的通則絕對不適用於國際關係,國際情勢比較像是數學,不懂就是不懂,沒什麼略懂的空間。從中共行為模式的分析、拆解網軍操兵方法,到中國國內壓力指標以及國際政治環境都是觀察重點——而中國是否對台灣開戰的最重要條件,就是美國的態度。

文:麟左馬

阿共打來怎麼辦的焦慮感,已經有人寫了不錯的軍事謠言破解。但現在要談的不是阿共打來怎麼辦,而是阿共要打之前,應該會露出的餡。相信我,阿共的行為模式比貓還難懂,國際關係的運作機制也跟人際關係的考量模式完全不同,建議不要用直覺去猜。

分析中共行為模式

民主國家的居民,去判斷共產政府的行為很容易失準,畢竟他們往往可以捨棄,甚至始終無視我們認為是預設值的條件,例如人命、例如契約,法治則是想都不用想,對他們提都不值一提。

明面上,中國特別流行「簡單粗暴」這個行事風格。更重要的是,中國人往往同意用這種方法來達成目的。簡單粗暴是什麼呢?放在女人的衣著上,就是深深露出事業線,或者有長腿的就穿熱褲;放在飲食上,就是濃香重油高溫烹調,服膺人類對熱量誘惑的渴求。放到經濟活動上,就是大鯨魚吞小蝦米;放到社會秩序裡,就是上層階級堵住社會流動,以保障權力傳承。放進國際關係中,就是你烏克蘭小國一個,不投降就給我軍事強權俄羅斯實力碾壓。

一場簡單粗暴的執行,就是用不成比例的優勢,在競爭中確保勝出。

除了資源不對稱的競爭,選擇簡單粗暴這個執行策略的深層預設是:罔顧既有規範。從軍事大國俄羅斯相信自己能以閃電戰拿下烏克蘭,發動破壞國際共識的軍事侵略,可見一斑:一旦相信自己能輕易取勝,就不惜破壞共識。這個共識可能是商業契約、可能是社會契約,也可能是國際條約。舉個例:

  • 1932〈俄波互不侵犯條約〉
  • 1934〈德波互不侵犯條約〉
  • 1939 德俄瓜分波蘭

二戰前夕的軍事強權,一概選擇罔顧規範,簡單粗暴。

但波蘭幹嘛要締約?華沙政府難道是傻瓜?歷史上看來,華沙並不傻,只是在嚴峻的衝突夾縫中,尋求最大的外交努力,可惜只是一場徒勞。〈德蘇互不侵犯條約〉簽完的1939,就是波蘭被瓜分之時。德蘇簽訂和平條約的動機清楚明確:德蘇都欲避免雙邊作戰。雙邊作戰會導致火力無法集中,失去超比例的絕對優勢。

  • 大力倡議簽署和平協約,是備戰信號

很抱歉,但事實就是這麼違反直覺。因為民主國家的人,跟共產政府註定有很不一樣的直覺。他們真的是「規矩就是用來打破」的實踐者,因為高度集權的統治者不受法規約束慣了,簡單粗暴。

但是拿德蘇互不侵犯條約來想,即使不是倡議海峽兩岸簽訂和平條約,而是中國跟印度,甚至中國與俄國之間的互助協定,也應該視為警訊。只把眼界盯在台海,沒辦法理解阿共的行為。已知的現實條件是:沒有國家願意雙邊作戰。

  • 利用朝鮮引發東北亞衝突,也會降低台灣安全

中國對武力侵台,最大的顧忌還是美軍介入。

美國依法,在台海和平被破壞時,得出兵維持和平。美軍無論是否直接介入,都能利用美日同盟與美韓同盟的條件,間接介入。尤其日本與台灣領海相接,國家安全也相依,軍演也長期以中朝為假想敵。美日韓軍介入與否,端看各方當下的國家利益,無人能提前預測。

太平洋西岸的第一島鏈,本就是共產與民主的勢力交鋒處。在這段交鋒之境,最長期的衝突熱點,除了台海,就是朝鮮半島。菲律賓海到中國南海之間的海權爭議相對可議,不具強烈的引戰力。朝鮮不一樣,經濟幾乎全靠外援,中國是朝鮮最大的外援。

中國把朝鮮養在手裡這麼久,就因為它是一張可用之牌,能增加中國在東亞事務上的影響力。南韓跟台灣一樣,舉國最大的利益,繫於不跟共產黨開戰。跟台灣不一樣的是,基於韓美同盟,美軍必須在朝鮮攻擊南韓時,出兵協助南韓。美國不是中國,美國一定會依法遵守韓美同盟。

一旦東北亞生變,美軍在西太平洋的部署難免北緊南鬆。理論上對解放軍擁有完全優勢的美軍,在日本南方跟台海周圍的決策速度稍有顧慮和遲疑,都有利於中國侵台。中國自己也清楚,對他們有利的侵犯方式,和俄國侵烏的如意算盤一樣,是閃電戰。中共侵台閃電戰的關鍵,就是在盟軍介入之前,想盡辦法取得台灣控制權。所以盟軍的反應速度是重中之重。

胖虎之所以打大雄,是因為知道自己鐵定能贏。胖虎不會跟大雄談任何條件,因為胖虎對大雄有絕對優勢,簡單粗暴。胖虎的優勢是武力,但小夫擁有胖虎沒有的條件優勢,不是胖虎可以輕易碾壓的弱者。把中國想成胖虎,台灣是小夫,不是大雄。

但中國會想盡一切辦法讓台灣人以為自己是大雄,因為對手怕自己的時候,打起來贏面最大,而且省時省力。所以集結武力之前,資訊戰已經開打。

拆解網軍操兵方法

你的情緒不是你的情緒一文中,拆解過「黑人的命也是命」這個看似針對非裔種族,但其實完全是外國對美國國內資訊戰的操作。案例的成功和規模超乎想像,建議一讀。這尤其牽涉到你的一個按讚、一個追蹤、一個小測驗、一個次心情分享,怎麼把你推進網軍的陷阱裡,瞭解一下比較好。

資訊戰這種戰爭方興未艾,而且好幾場實戰都證明能損敵利己。全世界的資訊戰戰場裡,台灣長期都是一級戰區,繼續後知後覺就太傻了。中國對台灣的資訊戰有語言優勢,跟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資訊戰如出一轍,不參考起來,會被人家笑我們沒有從歷史裡學到任何東西。

不管怎麼參考超成功的美國資訊戰案例BLM,或者俄國如何傷害烏克蘭,終究還是要回到中共全球資訊戰長期練水軍的最熱點——台灣。

拿最近流量賺得缽滿盆滿的流水席之亂來看:精準設定出「鄙視」這個能成功激發人類反應的情緒,還拿個鮮明的人設,創造一個容易挨罵的目標。不過這系列文章被抓包每次發文的稱謂和行文都不一樣,顯然不是單人而是集體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