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疫情嚴峻死亡人數上升推高棺材銷售,鄉村醫生:多數死者都有潛在疾病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每年數以億計的年輕人回到家鄉慶祝農曆新年,他們返回的村莊現在主要是老年人居住的地方,而老年人更容易受病毒影響。在中國的鄉村,人們對生死處亂不驚。一位農民說,人們仍會像往常一樣慶祝新年,「我的兒子和兒媳很快就會回來」。
山西省北部的棺材製造商一直很忙。我們看著熟練的工匠在新砍的木頭上雕刻精美的裝飾。他們說,最近幾個月,他們一直沒有時間停下來。
一位村民也是一位顧客,他告訴我們,有時棺材會賣光。他帶著一種你可以在這個地區能找到的黑色幽默笑著補充說,殯葬業的人「賺了一小筆錢」。

一些農村地區對棺材的需求激增。
在新冠病毒席捲中國大城市後,中國新冠死亡人數的真實數字一直存在很大爭議。
著名流行病學家吳尊友說,自中國去年12月取消限制措施以來,約80%的人口(超過10億人)已被感染。上周末,中國在不到一周的時間裡報告了1.3萬例與新冠病毒相關的死亡病例,而自去年12月以來,中國已統計到有6萬人死亡。
但這些死亡都發生在醫院。在農村地區,醫療設施很少,在家死亡的人大多沒有被統計在內。甚至沒有對農村死亡人數的官方評估。但《BBC》發現的證據表明,死亡人數相當多,而且還在不斷上升。
對喪禮需求增加
我們參觀了一個火葬場,他們也很忙,穿著白色衣服的哀悼者抬著骨灰盒向前走,裡面最終將裝入親人的骨灰。
在另一個村莊,我們看到一男一女把巨大的紙鳥裝到一輛平板卡車的後面。「它們是鶴,騎著鶴進入陰世。」一位女性說。當他們打包其他用薄紙製作的精美佛像時,他們說,對葬禮裝飾的需求激增,是正常情況的兩到三倍。
我們在山西這個地區遇到的每一個與殯葬業有關的人都告訴我們,一個相似的死亡人數增加的故事,他們都把這歸因於冠狀病毒。

王培偉決心為他的嫂子舉辦一場體面的葬禮。
「一些病人已經很虛弱了,」一名男子一邊繼續往卡車上裝貨一邊說,「然後他們感染新冠病毒,他們年邁的身體無法承受。」
我們跟著卡車來到喪葬用品被運送的地方,見到了王培偉(音譯),她的嫂子剛剛去世。
這位50多歲女性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她多年來一直患有嚴重的糖尿病,然後又感染了新冠病毒。「她感染新冠病毒後發高燒,器官開始衰竭。她的免疫系統不夠強大,無法倖免於難。」家裡的院子裡擺滿了喪葬用品。王先生告訴我們還會有更多的圖片、鮮花之類的東西。
他站在院子裡的一個帳篷前,帳篷裡蓋著她的屍體。他解釋說,葬禮當天,將有16個人抬著她的棺材,按照傳統將她埋葬。
他說,儘管由於新冠病毒死亡人數的增加,葬禮安排的費用飆升,但他們會為她支付額外的錢。「她是個很好的人。我們必須舉辦一場盛大的葬禮,盡力為她送行。」
春節返鄉潮恐造成更多病毒傳播
每年,數以億計的年輕人在這個時候回到家鄉慶祝農曆新年,這是中國最重要的節日。他們返回的村莊現在主要是老年人居住的地方,而老年人更容易受到新冠病毒影響。人們非常擔心,今年春節期間的大規模遷徙可能會將病毒迅速傳播到更偏遠的地區,造成致命影響。

每年,數以億計的年輕人在這個時候回到家鄉慶祝農曆新年。
政府提醒那些在城市的人,如果他們的老年親戚還沒有被感染,今年不要回家。
鄉村醫生:多數死者都有潛在疾病
醫生董永明(音譯)經營著一家非常小的鄉村診所,他認為至少80%的居民已經感染了新冠病毒。「所有村民生病了都來找我們,」他說,「我們是這裡唯一的診所。」他說,在那裡死亡的大多數人都有潛在疾病。
董永明說,在新冠病毒襲擊村莊時,在藥品管理方面,他們不會把超出人們需要的藥品賣給他們。「例如,我只會給每人4片布洛芬,」他說,「他們不需要兩盒,那會浪費。」不過他說,他相信新冠疫情最糟糕的時期已經過去了:「最近幾天我們沒有任何病人。」
在這個地區死去的人都被埋在地裡。然後,農民們繼續在他們祖先的墳墓土堆周圍種植作物和飼養牲畜。
在路上開車時,我們注意到一些新堆起來的土堆,上面插著紅旗。很多。一個放羊的農民證實了這是新的墳墓。「老年人去世後,很多家庭都把他們埋在這裡。實在是太多了。」

附近的田野上有新的墳墓
他說,在他那個幾千人的村子裡,有40多名村民在最近的疫情中死亡。「某一天有人死了,第二天又有人死了。在過去的一個月裡,一直沒有停止過。」但在這裡的鄉村,人們對生死處亂不驚。這位農民說,人們仍然會像往常一樣慶祝新年。「我的兒子和兒媳很快就會回來,」他說。
我問當地人是否擔心家庭成員返回可能意味著更多的感染。「人們不應該擔心。別害怕!」他說,「即使你躲起來,你還是會被感染。我們大多數人已經得了,我們很好。」他和其他許多人都希望,新冠最致命的階段已經走完,也希望至少在目前,他們的精力可以花在與生者在一起,而不是埋葬死者上。
本文經《BBC News 中文》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 中國疫情轉向地方性流行,「陽康」體檢商機崛起,《新華社》間接承認白紙運動終結清零
- 中國今年已51位院士離世,專家估14億人口未來數月半數染疫;火葬場、急診室業績爆量獲表揚,挨批喪事喜辦
- 專家指中國疫情「20天走完其他國家3年的路」;防疫物資搶手,測溫槍N95口罩假冒品流入市場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李秉芳
核稿編輯:翁世航
穿越2222年,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台北華山親子逛展新選擇,啟迪孩子的永續生活教育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前進2222到重返2023年,共打造四大展區,以永續為策展核心,讓「2222」這個天使數字成為一個親子共學的起點,師生共享的觀點,了解永續不一定是政府企業的高談闊論,從日常的選擇就可以參與永續行動!
從學校教育到未來職場,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已成趨勢關鍵詞,永續發展共有17大項目標(註1),涵蓋環境、經濟、社會等面向,其實已經融入許多教育課程的設計,校園年度宣導的重點計畫,甚至成立永續相關研究中心與系所,以培育未來企業所需的ESG永續人才。
回顧近年全球歷經的肺炎疫情、極端氣候、通膨怪獸、能源危機等災難,讓人們更專注、更急迫面對世界的面貌與真相,需要肩負這個世代挑戰與達成永續目標的,正是我們的下一代:暖世代—成長於全球暖化、環境劇烈變遷的一代。他們從小戴著口罩抵抗病毒與空污,需要在擁擠的城市尋找遮蔽酷暑寒冬的屋簷,人類壯闊的文明發展將是「債留子孫」還是「永續未來」,其實,都取決我們每日的選擇!
《2222-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
「永續發展目標SDGs」聽起來很艱深?如果我們說「一個200年後未來人的故事」你也許可以聽聽看!《2222-未來選擇地》是台灣首個原創永續概念展,於2023年1月6日-4月5日在台北華山1914園區展出,你可以在這裡參與永續美學的策展,觀賞跨界藝術與科幻故事的創作,透過沉浸式體驗,與未來人並肩前行穿越200年後的未來,守護最後的生機,捕捉污染機械獸,透過思考與選擇協助改變未來人的世界。
前進2222到重返2023年,共打造四大展區,以永續為策展核心,讓「2222」這個天使數字成為一個親子共學的起點,師生共享的觀點,連成你我共創的永續日常,圈起人與環境共好生活態度,並聯手台灣在地藝術家、綠色品牌、永續名人團體打造的永續學習場域。了解永續不一定是政府企業的高談闊論,從日常的選擇就可以參與永續行動!






▶親子、旅遊部落客展覽開箱推薦
- 小妞的生活旅程 :適合親子共賞的互動式永續展覽,教育意義十足
- 艾麗絲愛旅行:台北展覽親子、師生看展新選擇!跟未來人一起成為改變歷史的關鍵
- 小胖盈的花椒人蔘:台北展覽推薦:搭乘時光機到2222年的世界吧!科幻永續主題展,互動沉浸式體驗反思生活方式
▶展覽資訊
日期:2023/1/6 - 4/5
時間:10:00 - 18:00
地點:華山1914文創產業園區西4館&西5館
購票詳情洽:《2222-未來選擇地》

▶展場提供觀展證書申請
完成觀展後,可於現場依照工作人員指示,完成電子證書申請流程,將於一週的工作天寄出證書電子檔案,提供大人、小孩一個觀展紀念。

(註1)SDGs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是一項全球共識,旨在2030年前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系列目標。由聯合國提出訂定17項明確目標、涵蓋169項具體指標,目的是實踐地球上所有面向的永續發展,包含地球環境保護、社會公平正義、永續經濟發展。
17項永續發展目標:
1.消除貧窮、2.終結飢餓、3.健康與福祉、4.優質教育、5.性別平等、6.淨水與衛生、7.可負擔的永續能源、8.就業與經濟成長、9.永續工業與基礎建設、10.消弭不平等、11.永續城鄉、12.責任消費與生產、13.氣候行動、14.永續海洋與保育、15.陸域生態、16.制度的正義與和平、17.永續發展夥伴關係。
責任編輯:Anita
核稿編輯:Joan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