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忍青史盡成灰》:如何實現「整風」、在「靈魂深處」文化大革命?

《怎忍青史盡成灰》:如何實現「整風」、在「靈魂深處」文化大革命?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抗戰時期,中共內部還發生了同文革有着更為直接的淵源繼承關係,也更為「接軌」的延安整風運動。只是,若同江西時期的肅反相比較,毛澤東在延安整風中處理黨內鬥爭的方式和方法已有了很大改變。

(本文摘自《怎忍青史盡成灰》第一章:漫長的前史)

上篇:怎忍青史盡成灰》:文革有種種現象的預演,不可簡化規定為在1966年

抗戰八年期間,中共的政治和軍事力量獲得了巨大的發展,並從長征之後局促於陝北一隅的窘困局面之中走了出來,在全國政治舞臺上佔據了建黨以來從未有過的實力地位。其中,僅正規部隊,就從抗戰開始時的三萬餘人,擴展到近百萬大軍。這裏,原因甚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條是,毛澤東的戰略見識有高人一頭之處:他從一開始就看到,中共必須充分利用抗戰的時機,抓住「民族」的旗幟,全力發展並擴充自身的軍事政治實力,並將這一充分體現「革命功利主義」的路數當作中共整個戰時戰略及政策的重心。同時,中共在同國民黨對於中國政治話語主導權的爭奪中,又竭力抓住了「民主」這面重要的旗幟,將「民主」、「自由」的話語權掌控於自己之手中,以在野之身迫使蔣介石和國民政府在這方面處於守勢。

上述這一切,是毛澤東在政治上厲害之處的顯露。後來,當他把中國引向文革、在構建為什麼必須搞文革的「大敘事」時,就用了本質上相同的方法:他一面大講「反修」、「防修」,一面又指責蘇聯搞大國沙文主義、試圖「控制中國」,從而把「反修」這個大題目和中國人的民族主義及愛國主義訴求結合了起來。由此而產生的「繼續革命」合法性敘述——文革正是從這裏引伸出來的——在中共黨內政治鬥爭中無人敢說一個「不」字,因而佔盡了上風。這是後話了。

抗戰時期,中共內部還發生了同文革有着更為直接的淵源繼承關係,也更為「接軌」的延安整風運動。[1]只是,若同江西時期的肅反相比較,毛澤東在延安整風中處理黨內鬥爭的方式和方法已有了很大改變。

如果說,江西時期毛澤東對黨內「持不同政見者」之類的「舊人」的應對之道是大開殺戒的話;那麼,到了延安時期,他轉而採取了「一個不殺、大部不抓」的方針,整風運動的重點,也轉為集中搞「思想教育」和「思想改造」。在這方面,陳毅的感受很能說明問題。江西蘇區期間,陳毅曾與毛澤東共事,但當時毛處理問題急躁粗暴,兩人關係並不融洽。長征時,陳毅因身負重傷被留在江西蘇區,歷經艱辛後才得以倖存。

1944年,他奉召從蘇北長途跋涉來到延安,參加整風運動。毛澤東親自接見他,與他徹夜長談。從毛的窰洞中走出來後,陳毅極為感慨地說:十年不見,老毛真是今非昔比,鳥槍換炮。[4]言下之意是,毛澤東不僅有了打天下、坐天下的帝王相,也達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和思想境界。陳毅對毛澤東的「馭臣之道」若有如此評價,那麼,中共其他高級幹部及將領又何嘗不會有同樣的感受?這是毛澤東得以通過「整風」的路徑來確立並鞏固自己在中共黨內最高領導權的極為重要的原因。

問題在於,如何才能實現「整風」這場要在靈魂深處進行的「革命」?學習班、幫批會、暴露思想、反復檢討等等,胡亂上綱上線的情況比比皆是。這個過程中,逼供信、體罰甚至刑訊依然存在,但成了「思想改造」及「創造新人」的輔助手段。(至於讓人受皮肉之苦如何能同觸及靈魂聯繫起來,就只有天知道了!)

後來在文革中盛行並發展到極致的各種「整人」手段,都可以在延安整風中找到某種先例和原型。但整風運動和文革有一個大的區別,延安整風主要還是黨內上層的事,雖然波及到了整個黨,卻沒有涉及普通百姓。相比之下,文革在執政已經十多年的毛澤東的全面掌控之下,卻推向了整個社會,把生活在中國國土上的幾乎每一個人都卷了進去。

延安整風同文革一樣,說到底,都是以「整人」(亦即改造「舊人」、塑造「新人」)為目的的運動。在實施層面,延安整風首先是在黨的領導層「整人」的運動。這方面例子實在太多,其中較值得回味的,是身為中共黨、軍、以及情治系統最高領導人之一的周恩來的經歷。

GettyImages-1449487579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早在1920年代中期,毛澤東和周恩來就在廣州相識。十年國共內戰時期,周恩來長期處於中共軍事、組織、情報領導中樞,實際上也是毛澤東的上司。周恩來整過毛澤東,但也保過毛澤東,和毛澤東之間的恩恩怨怨豈是幾句話講得清楚的。周恩來在黨內、尤其是軍內輩份很高(他曾是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勢力和影響也很大,又是一個很能「做實事」的人。毛澤東不能不用他,但又覺得不可不防他,但最要緊的,還是首先要徹底「降服」他。當整風整到周恩來頭上時,毛澤東毫不手軟,採取的做法,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是要把周「一棍子打暈,再澆一盆冷水激醒」。[3]

1943年夏,周恩來從重慶被召回延安參加整風。為了在運動中過關,並獲得毛澤東的真正諒解和信任,11月下旬至12月初,他在政治局會議上對自己的「嚴重錯誤」及「罪過」連續五天做自我批判,用詞可謂兇險,態度可謂謙卑,並不斷給自己上綱上線。然而,即使他給自己扣上了一頂頂政治上的大帽子,卻因為還沒有被「一棍子打暈」,依然不能輕易過關。

直到最後,還是共產黨國際總書記季米特洛夫出面講話後,毛澤東才順水推舟(他其實本來就不打算打倒周恩來),讓周獲得了解脫。[4]但這一經歷,卻是周恩來後來須臾不敢忘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