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政變、通膨內外夾擊,緬甸罌粟種植面積增加33%、鴉片產量創20年新高

疫情、政變、通膨內外夾擊,緬甸罌粟種植面積增加33%、鴉片產量創20年新高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聯合國報告將罌粟種植量的增加歸咎於貧窮、國安等問題。國內,緬甸經濟因疫情走下坡;又在2年後遭逢政變,導致社會動盪不安。烏俄戰爭促使燃料及化肥價格上漲,對農村人口更造成重大影響。未來緬甸罌粟種植若持續復甦,將對湄公河下游地區的毒品經濟鏈產生重大影響。

文:黃皓筠

受疫情、政變、烏俄戰爭影響,緬甸經濟再度陷入危機,而種植罌粟製毒再度成為緬甸貧窮人口維持生計的最後一根稻草。聯合國最新報告《2022年度緬甸鴉片調查》指出,緬甸在軍政府的統治下,罌粟的種植量於去(2022)年增加了33%,扭轉過去6年來數量持續下降的趨勢。

根據報告,去年,也是軍方自2021年從民主領袖翁山蘇姬手中奪取政權後的第一個完整產季,緬甸的罌粟種植面積增加了33%,達到約4.01萬公頃。另一方面,未似種植量大幅增加,緬甸的罌粟剷除工作去年僅交出1403公頃的成績,相比2021年減少高達70%。

1674825947950
緬甸歷年罌粟種植面積|Photo Credit: UNODC

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United Nations Office on Drugs and Crime ,UNODC)官員表示,此次鴉片增長趨勢與近2年前軍方發動政變,導致的政治及經濟動盪有關。

「2021年2月軍方接管政府後,緬甸經濟、國安及政府治理皆陷入混亂,居住於偏遠或經常發生衝突地區的農民基本上已別無選擇,只能重新開始種植鴉片。」UNODC地區代表道格拉斯(Jeremy Douglas)說道。

自政變以來,緬甸經濟下滑,緬元兌換美金大幅貶值,食品與燃料價格則是持續攀升。對此UNODC緬甸區經理霍夫曼(Benedikt Hofmann)警告:「若沒有找到替代方案解決問題,並維持經濟穩定,鴉片的種植及生產將持續擴大。」

與其他大多數合法經濟作物相比,過去在緬甸發現的罌粟種植面積較小、農地組織不佳,因此種植密度相對低。此外,這些罌粟田位置通常遠離主要農業區、村莊及道路。然而報告顯示,去年開始罌粟的耕種日益複雜,除了種植熱區的面積持續擴大,罌粟田的出現也越來越普遍。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
TNL+ 首月體驗價 1 元,
加贈 LiTV 首月免費(見活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