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讀《蒙馬特遺書》與《其後》:學運世代的同性情愛書寫,對當下已通過同婚專法的台灣何有特殊意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我認為《其後》與《蒙馬特遺書》所描述的大學、碩士班校園生活,仍延續著校園女子羅曼史,而女子間的愛戀,則是以浪漫的友誼展現,特別是以「朋友」、「知己」等詞彙稱呼彼此。這兩本小說也各自展現了女同志的次性別(secondary gender),即T的敘事(通俗劇模式)與婆的敘事(紀念模式)。
學運的主要訴求是「解散中華民國國民大會」、「廢除臨時條款」、「召開國是會議」、以及「政經改革時間表」,而當時參與學運、並深受學運氛圍所影響的大學生們,被稱為「學運世代」,賴香吟與邱妙津即為其中一份子。將野百合學運場景置換為虛構紀實小說,在賴香吟筆下,展開故事序幕的正是台灣大學的活動中心,引領野百合學運沸沸揚揚的學生會、大新、大論等社團,皆在其中。《其後》是這麼寫的:
那是八○年代的尾聲,所謂五年級發芽的時代,不顧一切的努力,把知性與情感榨壓到極限,且往往是情感越過了知性,人人多少談一點文學、哲學、性別,也談環保、歷史、政治,種種,各個小圈子匯集在活動中心裡來去,那些圈子裡的許多名字後來在不同領域有了各自的光芒,但那是另外的故事了,如果巧合,這些人的記憶盒裡,應該還留著五月所描述過的二樓社辦裡的空間狼藉,人與人的愛情與競合,懷抱理想的青年男女,執著地和自己的風車戰得精疲力盡。
成長於台灣戒嚴時期的學運世代,在一九八七年解嚴後,迎頭趕上了報禁、黨禁的解除,或投身寫作,或投身政治、擔任政府公職,或是參與非政府組織、於大學任教,寫作……。公共活動促成了人與人的聚合,賴香吟筆下「懷抱理想的青年男女」,除了熱情地談文學、哲學、性別、環保、歷史、政治…,還有許多「人與人的愛情與競合」。正是在這個理想與情愛聚合的活動中心裡,主人翁五月與敘事者「我」首次相遇,五月是「一張小臉,下巴裹著紗布,全靠一雙晶亮大眼睛打招呼」。相對於五月的活絡、熱情,有本事跟每一個人打交道,「我」則沉靜內斂。但那一天,彷彿情感宿命自縫隙趁虛而入,開啟了兩人往後寫作生涯交織相連:
五月忽地伸過手來摸她的衣衫:這麼薄?
這瞬間,彷彿打了個寒顫似地,某些平靜的事態被驚擾了。
《蒙馬特遺書》與《其後》羅列了學運世代大量的知識閱讀,包含歐洲新浪潮電影、日本近現代文學、英美社科知識。讀不完的書、說不完的話、走不完的路……,是學運世代知識青年的寫照,或許也是每一個世代的。走上出國留學的道路,也是每一個世代台灣文化菁英的寫照。
擅長後殖民理論的台灣女性學者王穎,曾在《變態台灣》(Perverse Taiwan)一書中析論《其後》中的後╱殖民現代性,並與賴香吟早先的作品〈翻譯者〉並讀,將之讀為戰後台灣菁英的書寫。王穎將《其後》讀成賴香吟異於常規的回憶錄,對於賴香吟所描寫的「五月」與敘事者「我」之間的友誼,王穎認為這些文本成為她們同性情感的指向、喻依,如法國新浪潮電影《憂鬱貝蒂》,象徵了她們未完成的愛情。
在〈憂鬱貝蒂〉一文中,敘事者「我」描寫了與朋友C到MTV挑選了電影《憂鬱貝蒂》觀看的經過,並以此帶出她與C的情感,在螢幕上演歡愉性愛的同時,敘事體以一貫參差對照的敘事手法,透過世代的氛圍,來為自身對於同性情感的退怯做辯護;先是高舉了八○年代末期拘謹的氣氛,再對比於九○年代的開放,然後映照烘托出自身與C之間面對性愛場景的尷尬。
我與C,前腳雖已興奮踩進未來的九○年代,但後腳不免還沾黏著啟蒙的八○年代習氣……,因而,那樣一場赤裸,直接,毫不遮掩,長達五分鐘的性愛開端,在我們扭捏望著的同時,不留餘地揭開了我們心中某些區域,使人臉上不禁燒紅起來。
究竟使「我」與C感到扭捏尷尬的,是(異性)性愛交歡,抑或是不可碰觸的同性戀禁忌?在此留下一個謎題,對此,我將針對敘事結構的分析來拆解。澳洲文化研究學者馬嘉蘭(Fran Martin)於其專書《回眸一瞥》(Backward Glances: Contemporary Chinese Cultures and the Female Homoerotic Imaginary)中,分析了現代中文文化中校園女子羅曼史,以「紀念模式」(memorial mode)來描述成年女性(經常是已婚異性戀女性)耽溺於中學舊時光的狀態。在中文脈絡中,校園女子羅曼史是現代的,許多新女性初次可以受到現代教育。在台灣戰後世代所受的現代教育中,以台灣大學為例,承繼了日治殖民與新中國的教育體制。
我認為《其後》與《蒙馬特遺書》所描述的大學、碩士班校園生活,仍延續著校園女子羅曼史,而女子間的愛戀,則是以浪漫的友誼展現,特別是以「朋友」、「知己」等詞彙稱呼彼此。這兩本小說也各自展現了女同志的次性別(secondary gender),即T的敘事(通俗劇模式)與婆的敘事(紀念模式)。《蒙馬特遺書》第十書,這一書裡主人翁Zoë去東京訪小詠,臨行前,她精心地為自己打扮,並且精細地描述了自己的穿著與隨身細節,是短髮、長褲、襯衫,皮鞋,全然男裝打扮:
臨行前,我去剪了一個新短頭,換掉牛仔褲買了全新的裝扮,咖啡色格子大外套,黑條紋灰軟布長褲,白色的棉襯衣,短米背心,加上舊的咖啡球帽及咖啡皮鞋,灰色長圍巾,拖著一件手推箱,背著黑色包包。推箱裡唯有簡單的換洗衣物和書,滿箱的書:Marguerite Yourcenar的傳記,Derrida 的 Mémoire d'aveugle(《盲人之記憶》),老師的有聲書 Préparatifs de noce (《婚禮的準備》),及許多中文詩⋯⋯背包裡是日記和安眠藥。我要讓她看到一個最漂亮的我,一個最後永遠的我。
馬嘉蘭對於T敘事的分析,已常見於邱妙津相關論述,《蒙馬特遺書》的悲劇性與死亡行動,也似乎吻合了早夭的、無法想像未來的T景況。本文在此要特別提出的,是《蒙馬特遺書》中的婆形象,以及《其後》的紀念模式,並且闡述其第一人稱敘事為一種婆敘事。馬嘉蘭改寫美國女同志學者巴特勒對於性別憂鬱的分析:同性情慾在強迫異性戀機制中自始便是被禁制的,因此就算失落了,也不能公開地哀傷,同性戀情的斷絕——這個失落將轉變為一種異性戀的憂鬱。
但在中文語境中,我們唾手可得「婆」公開哀悼的故事,因此馬嘉蘭提出「哀悼的女性化」(Mournful Femininity),正因為哀悼,更坐實了她的婆形象。《蒙馬特遺書》中的婆形象,可以一窺邱妙津筆下細緻的女性化描寫,那是到成田機場接機室去等候Zoë的小詠,那是長髮、淡妝、紅唇…:
黑色短外套,黑色短褶裙,外套裡襯著一件黃色針織毛衣,黑黑得高貴,黃黃得耀眼,梳攏得妥切的長髮,淡妝,紅唇,晶亮的大眼睛,提著一個雅致的黑色皮包。我喜歡她,她確實長大不少。
承接王穎將《其後》視為作者的回憶錄,我則透過文本的閱讀,指出它是婆敘事者對於過往未完成的愛情的紀念模式,我們處處可見追憶的敘事手法,對過去的公開哀悼,就如同〈憂鬱貝蒂〉中的段落:
太多事不明白,自然也不足以明白當年的C。燒得燙手,重得像鉛的C。她在桌前一寫好幾個鐘點,一談起喜愛的書與電影便激動莫名。她翻開託朋友出國買來的雜誌,指給我看:這是村上春樹,這是太宰治,這是三島由紀夫。她正反覆讀著剛出版的《挪威的森林》,我無動於衷,只答應她總有一天我會看。村上春樹後來徹徹底底暢銷了,我卻始終沒讀《挪威的森林》。我在拒絕什麼?一整個時代的流行?還是僅僅關於C的感情?
在此,婆敘事者以她自制、看似沉穩的分析語言,描述T的情感熾熱、不可抵擋,但其實是這份情感在婆敘事體的心中波濤洶湧。婆以回憶的敘事手法來描寫,迴避了當下同性戀情的禁忌與汙名,使得一切都已經安全了,因為已經不會再發生了。
Tags:
南投10大農遊體驗──上篇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近年來,台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仿效日本推行「農業六級產業化」,南投許多農業區發展為休閒農業區,將農村景觀、農業文創、食農教育與環境教育概念等元素融入,營造民眾休閒農業旅遊與體驗學習活動的場域。
台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仿效日本,結合一級農業生產、二級農產品加工、三級農業體驗和服務,推行「農業六級產業化」,其發展的休閒農業區將在地生產、農村景觀、農業文化創意、食農教育與環境教育概念等元素融入區內,營造農業主題特色,開發商品,同時提升產業服務質量及充實友善旅遊環境,成為民眾休閒農業旅遊與體驗學習活動的場域。
近年來,南投許多農業區推出農業體驗活動,透過寓教於樂的方式讓遊客體驗農作的樂趣!
以下精選10大南投農業體驗活動:
1. 埔里鎮──桃米休閒農業區
「桃米休閒農業區」位於埔里鎮桃米里,區內有桃米坑溪及其五條支流貫穿其間,依山傍水、綠意盎然,孕育著豐富美麗的生態資源與純樸農村樣貌。921震後,區內民眾攜手重建,結合地方生態、農業資源與觀光產業,打造國內最具特色魅力的休閒農業區──桃米生態村。
◎ 建議行程:桃米魚蝦體驗→桃米野餐→農事體驗→夜間賞蛙
◎ 體驗活動:農事體驗、夜間賞蛙、桃米魚蝦體驗、桃米野餐、桃米遠足、黃金青蛙粿DIY、紙燈DIY、賞螢
◎ 嚐鮮特選:茭白筍(2-10月)、麻竹筍(6-10月)、百香果(7-2月)、樹葡萄(12-5月)、香菇(全年)
◎ 伴手好禮:樹葡萄產品、百香果產品、茭白筍產品
地址:南投縣埔里鎮桃米巷64之4號
2. 魚池鄉──日月潭日月山莊休閒農場
台灣香日月潭紅茶廠以高品質紅茶聞名,成立新品牌HOHOCHA喝喝茶,將茶葉與文創、觀光結合的園區,還有日月潭日月山莊休閒農場及觀光茶園,成為日月潭熱門景點。
◎ 建議行程:揉茶體驗→混茶體驗→封茶體驗→品茶體驗→紅茶披薩DIY
◎ 體驗活動:奉茶體驗、揉茶體驗、混茶體驗、封茶體驗、導覽園區、紅茶披薩DIY
◎ 嚐鮮特選:紅玉紅茶(5-10月)、阿薩姆紅茶(4-10月)
◎ 伴手好禮:日月潭紅茶禮盒、紅茶梅、阿薩姆紅茶禮盒
地址:南投縣魚池鄉魚池村魚池街443之36號
3. 鹿谷鄉──武岫休閒農場
「武岫休閒農場」位於南投縣鹿谷鄉,在鹿谷擁有專屬茶園及10公頃的孟宗竹林。近年來集合國內產、官、學精進製窯燒炭技術,以提供高品質的孟宗竹炭原料及相關製品為最主。農場結合自然景觀、生態環境及竹產業文化,並提供竹炭製程導覽及當地特色美食、幸福手作DIY、竹林茶席、竹林生態步道等,希望能讓來到這裡的遊客,都能對「孟宗竹」以及其豐富的生活應用有更深一層的了解。
◎ 建議行程:竹林生態導覽→茶席體驗→參觀竹炭製程→竹炭DIY→品嘗竹炭鮮筍火鍋和竹炭咖啡
◎ 體驗活動:竹炭包製作、竹炭枕頭體驗、竹炭過濾體驗
◎ 嚐鮮特選:武岫咖啡、武岫竹炭花茶、果汁、點心、鮮筍小火鍋
◎ 伴手好禮:武岫竹炭50公克/盒、孟宗竹醋原液(500ml)、竹醋護膚霜、竹炭粉
地址:南投縣鹿谷鄉竹林村田頭巷35-66號
4. 水里鄉──車埕休閒農業區
車埕是集集支線的終點站,故有「最後的火車站」之稱,經過規劃整建後,以當地特色原木為特色,成立「車埕休閒農業區」其景觀樸素典雅,和山城的景觀搭配相得益彰,漫步其中,可感受鐵道文化的懷舊風情味。車埕火車站每年湧入上百萬人潮,可說是全國知名觀光景點之一,也因為早已轉型成旅遊休閒小鎮和發展林業觀光文創產業,許多遊客要進入日月潭之前,一定會來這裡逛逛,體驗日據時代的鐵道木業史。
◎ 建議行程:逛車埕園區→火車旁拍照留影→木馬道體驗→木工椅DIY→品嘗木製便當
◎ 體驗活動:蘭花組合DIY、咖啡沖泡DIY、木工筆筒DIY、木工椅DIY、木便當盒DIY、手工香蕉麵DIY、製梅李體驗
◎ 嚐鮮特選:梅子(3月-5月)、咖啡(10月-1月)、香蕉(全年)
◎ 伴手好禮:車埕咖啡、蘭花、天然樟腦油、天然檜木精油、木香便當盒
地址:南投縣水里鄉車埕村高山巷9-3號
5. 中寮鄉──龍眼林休閒農業區
龍眼林休閒農業區位於北中寮,範圍包括龍安、內城、清水三村。清朝年間,先民入山開墾,當時因為遍布龍眼樹,因此稱之為「龍眼林」。主要種植龍眼、荔枝、香蕉、油甘、肉桂、薑黃等農特產,除擁有豐富的生態資源,其產業正朝有機及保育石虎友善耕作發展,在地龍眼林社區銀髮族福利也是優等模範為參訪交流的對象,結合休閒農業一步步打造理想的銀綠色村落,現區內有特色民宿且規劃各種體驗活動遊程,可以深入當地文化,來一趟生態且含知性休閒之旅。
◎ 建議行程:參觀肖楠巨木群→參觀龍鳳瀑布→採果體驗→品嘗南瓜料理→龍眼乾烘焙→藍染體驗
◎ 體驗活動:養生植栽、藍染體驗、龍眼乾烘焙(九月)、拼布貓頭鷹、採果體驗(小番茄、樹葡萄、八角櫻桃、珍珠柑)、蜜漬橄欖、槌球競賽、油甘泡菜DIY、輕食手捲、南瓜料理、愛玉搓搓樂
◎ 嚐鮮特選:龍眼(8-9月)、柑橘類(12-2月)、小番茄(12月-1月)、荔枝(5-7月)、美濃瓜(6-9月)、八角櫻桃(全年)
◎ 伴手好禮:烘焙龍眼乾、龍眼蜜、烘焙荔枝乾、洛神蜜餞、肉桂露、炭焙烏梅、龍眼花茶、氧素基精、古味梅、薑黃粉
地址:南投縣中寮鄉龍南路47-8號
以上廣告由南投縣政府農業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