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評論的終結》:藝術或許沒能改變世界,但卻能改變我們對世界的看法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派翠西亞.畢克斯擔任英國專業藝術雜誌《藝術月刊》編輯長達三十餘年,對於當前在藝術批判性寫作上的諸多問題與爭議,包括反思藝術的本質、反思藝術家與藝評家的關係、批判性論述的學院化,以及藝術史與藝術評論間的關係等議題,扣合當今藝術評論的現況、矛盾與困境,提出觀點明確而又發人省思的觀察與見解。
文:派翠西亞.畢克斯(Patricia Bickers)
批判性距離,的迷思
本書的第一章〈藝術評論:危機?什麼危機?〉剖析在藝術評論中所感受到的危機,並嘗試論證藝術評論不僅處於健全狀態,且不同於艾爾金斯的觀點,仍深具影響力。可以說,本章或許應該以「藝評家?什麼藝評家?」或以希區考克所說的:「藝評消失了」作為標題。從撰稿人在雜誌上選擇的署名方式,可以清楚看到藝評正在消失中的事實。
舉例來說,最後一次看到《藝術月刊》的撰稿人選擇以「藝評人」署名大概已經是2011年的事了,從那時起到現在,這當中大概只有兩個例外。發表在雜誌上的評論文章一篇接著一篇,但卻連一位評論者都沒有。相反的,有些首度發表文章的撰稿人選擇以「作家」自居,而其他可能只策劃過一場展覽但卻發表過大量藝評文章的撰稿人則自稱為「策展人」而非「藝評人」,或者乾脆放上學術頭銜或任何其他身分,但就是不使用「藝評人」。所以,藝評家到底怎麼了?
在某種程度上,消失的藝評人是格林伯格從神壇上跌落的結果,雖說後者的失寵與其說是這個現象的起因不如說是一種徵兆。到今天為止,已有不少研究指出造成這個現象的某些因素,其中一項成因,是藝評家賴以建立權威的基礎受到了侵蝕與損害,這些基礎包含價值判斷所根據的「C's」:標準(criteria)、批判性共識(critical consensus)與正典(canon),以及在20世紀後半受到削弱的原創性與進步概念。
如果要說在過往有哪一個概念支撐起了整個批評體系,那就是公正的藝術家能夠在評判藝術時仍能保持一定「批判性距離」(critical distance)的想法。在藝術史上,這個想法正如我們所見,體現在所謂的「二十五年條款」之中,以容許史學家一個更宏觀的歷史視野。(馬歇爾.杜象則是一如既往地特立獨行,將「二十五年條款」應用在所有當代藝術身上,並堅持這些作品已經「完成了⋯⋯因為它們已是藝術史的一部分,然而藝術史並非藝術。」)對於藝評家來說,批判性距離的概念既帶有一種倫理色彩,同時也將藝評家的地位提高至其他藝術同儕之上。
然而,如同我們在惠斯勒與羅斯金的訟案當中所見到的,公正的評論家這個概念事實上是個迷思。以介於藝術史與藝術評論中間的立場,身兼藝評家、作家、詩人與廣播主持人的約翰.伯格(John Berger)以他1972年於英國國家廣播電視(BBC)推出的系列節目《觀看的方式》(Ways of Seeing)及隨後的同名著作,改變了我們理解藝術史與藝術的角度。
伯格指出,藝術以及我們對藝術的看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藝術在什麼樣的社會、政治與經濟脈絡下加以製作並受到理解,當中也包括我們自身所處的脈絡,藉此,伯格從而拉進了藝術與觀眾之間的距離,同一年,藝術史家麥克.巴克桑德爾(Michael Baxandall)出版了《十五世紀義大利的繪畫與經驗》(Painting and Experience in Fifteenth CenturyItaly)一書,同樣強調與我們所處時代相距甚遠的藝術的社會性脈絡與「時代之眼」(period eye)的概念,我們無法如書中所言那般,和15世紀的佛羅倫斯人一樣以「目視測量木桶」的事實,提醒了我們與研究對象所處時代之間的文化距離,以及對此距離所需抱持的尊重。
1980年代,提摩西.詹姆斯.克拉克(T. J. Clark)以19世紀的法國繪畫與社會為主題,發表了一系列具劃時代意義的著作,帶領藝術史從風格分析與象徵物的探討向前邁進至形塑出它們的社會性及政治性脈絡,這個研究進路特別體現在他對愛德華.馬內於1863年創作的《奧林匹亞》(Olympia,現藏於巴黎奧塞美術館)詳盡而犀利的考察。在1990年間,藝術史家葛莉賽達.波洛克(Griselda Pollock)從女性主義與後殖民理論的角度切入分析同一主題,將焦點轉至畫中以「『勞荷』(Laure,為黑膚女子之意)作為模特兒」的「另一名女子」。
「忽略這幅畫與東方主義的關聯」,波洛克說道,便意味著「忽略了畫中將黑人女子再現為一位大城市中的工人階級女性的現代性,這是一位巴黎黑人、一位巴黎市民。」這名女子不僅被她所處的社會邊緣化,同時也為當時的藝評家與之後的藝術史家——以及我們之中的大多數人——所忽視,就像夏綠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簡愛》(Jane Eyre,1847年)一書中「發瘋的」安東妮特.考斯威(Antoinette Cosway)這位克里奧爾女繼承人與羅徹斯特先生的第一位妻子,透過多明尼加裔的英國作家珍.瑞斯(Jean Rhys)於1966年出版的小說《夢迴藻海》(Wide Sargasso Sea)對《簡愛》的反寫,從我們腦海中的虛擬閣樓被「拯救」出來。一切昭然若揭,可以超然地站在藝術的歷史之外向內觀看的幻想早已無以為繼,因為我們是這些歷史的建構者,同時也受其所建構,而伴隨覺察而來的是責任。
Tags:
【圖解】在家要如何做到「一淨、二靜、三循環」?三菱電機「氣場大師」打造好氣場與「善循環」的科技大解密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三菱電機秉持日本職人匠心,將獨家專利科技應用於家電設計,打造居家空氣優化的全方位解決方案。選對節能又智能的家電,兼顧清淨功能、安靜運轉與良好循環,你也可以是「氣場大師」!
素有「空氣專家」美譽的三菱電機,結合日本百年技術與電機專業,在台深耕已超過70年,針對在地氣候環境與消費者需求打造最合適的商用與家用電器產品。今年,台灣三菱電機以全新「氣場大師」為概念,透過全系列產品線打造「一淨、二靜、三循環」全方位空氣優化居家環境,創造良好氣場,讓家與家人享受美好「善循環」。
溫度、濕度、流通度、潔淨度、保鮮度:從五大方向打下好氣場基礎

居家環境中常見影響「氣場」的問題大致分為五大方向,首先在溫度方面,極端氣候不再是百年一遇,夏季高溫熱浪、冬季霸王寒流的威力不容小覷,採用兼具節能與空氣淨化的空調不僅能降低耗能,還能提升呼吸健康與環境舒適度。另外,濕度過高也是許多台灣居家的一大痛點,尤其當梅雨季或季節交替時,連續多天陰雨綿綿,容易讓家具或牆面冒出黴菌,甚至皮膚長濕疹、影響身體健康。
空氣流通度則是長時間待在門窗緊閉的室內空間時,人們會相當有感的問題,而良好的通風換氣能將廢空氣排出,引入新鮮空氣也帶來好心情。家中有小朋友的家長或深受過敏困擾的人,最關心的則是空氣潔淨度問題,在受疫情影響的這幾年,改善居家空氣品質也成為家電研發的重點。除了空間氣場,人體氣場的保養也備受重視,如維繫身體健康與能量來源的食材要如何維持保鮮度,更成為煮婦煮夫們在意的課題。
三菱電機全系列空調家電產品運用專利技術,分別針對「溫度、濕度、流通度、潔淨度、保鮮度」五大方向提出解方,全系列科技家電產品以「一淨、二靜、三循環」三步驟打造更舒適、安心的生活環境,讓台灣民眾能輕鬆享有ME TIME美好居家時光。
一淨:以獨家濾淨技術,有效捕捉空氣中有害物質,同時抑制懸浮病毒達99%,守護每日一呼一吸間的潔淨空氣

三菱電機不論是在空調或除濕機等家電製品上,皆搭載專利濾淨技術,以達到進氣後清淨,吹送出宛如自然山林般純淨空氣的效果。
預計於今年四月份正式上市的旗艦款「三效合一」變頻空清除濕機,全新搭載HEPA、活性碳濾網,可一次達到除濕、除臭、空氣清淨三重效果,且根據國內外專業測試機構檢測,針對懸浮病毒的抑制率可達99% [註1],PM2.5集塵率更達99.9% [註2]的高超表現。此外,透過三菱電機獨家智慧變頻與AI智慧偵測設計,能根據環境需求自動調整成適宜的除濕與空氣清淨模式,提升機器運作效能。
三菱電機近年研發出的「Plasma Quad Connect,簡稱 PQC」高效電漿淨化裝置,可讓消費者選購加裝在多款家用空調上,原理為對裝置中的「鎢帶電極」施加6,000伏電壓產生電漿,有效去除空氣中的病毒、細菌、黴菌、過敏原、灰塵和PM2.5等各種污染物質,透過獨家專利科技達到淨化室內空氣效果。
二靜:以近乎無聲運轉的設計,給家人不被打擾的寧靜時刻,讓身心靈皆放鬆

三菱電機除了專注產品設計的高品質與細節,更在乎使用者日常生活中的體驗與感受,因此全系列產品線皆以近乎無聲運轉的設計,為消費者打造兼具放鬆及舒適的空間。
三菱電機「靜音大師」家用變頻空調正如其名,自上市以來「超靜音運轉」表現在業界頗受好評,是家中有幼嬰,以及對聲音敏感族群的首選品牌。除此之外,頂規旗艦款GT系列搭載「Easy Clean 易拆易清設計」,更擁有獨家專利「DBC奈米複合塗層技術」,讓民眾不僅能輕鬆維持空調產品清潔,又能達到節能省電及維持高效運轉的效果。今年三菱電機也不斷升級、積極擴展產品陣容,以滿足台灣市場多元的空間需求,「靜音大師」頂規旗艦款GT系列及耐用經典款HT系列均升級追加大容量10kw機種,可適用於約14-17坪大坪數空間,新品預計將於今年3月開始販售。
另外即將上市的「三效合一」變頻空清除濕機在強化空氣清淨與除濕方面,透過獨家「三重除濕系統」設計,不僅實現高效除濕率,另搭配智慧變頻壓縮機,同時滿足節能省電的需求,以及獨家設計大型渦輪式多翼風扇,打造近乎無聲的靜音效果,即使夜晚除濕也能一覺好眠。
三循環:匠心打造好氣場,無限傳遞善循環

除空清除濕機與靜音變頻空調,三菱電機更透過其他產品優異性能的加乘效果,為消費者全方位把關生活品質。像是三菱電機首創先驅開發的Lossnay全熱交換器,即使在無法開窗的情況下,也能做到全室通風換氣。此外還可搭配空清循環扇,搭載Plasma Quad高效電漿淨化技術,提升室內空氣品質的同時,再透過DC循環電風扇進一步將淨化後的好空氣,吹送至家人所在的每個角落,讓「好氣場」在室內流動形成美好的「善循環」。
廚房家電方面,三菱電機秉持一貫的匠心精神,打造兼具美型與效能的電冰箱、冷凍櫃等保鮮家電產品,透過精準控溫並調節冰櫃內空氣,鎖住食材新鮮度與營養、隔絕氣味不易干擾。透過專利技術與產品科技,以「氣場大師」專業提升家中正能量、健康、氣氛及互動。
三菱電機不僅持續為台灣消費者推出豐富多元的科技家電產品,助力民眾提升生活品質,更注重節能環保與永續發展。邀請大家一起跟著三菱電機「氣場大師」,為居家環境打造潔淨、安靜、充分循環的好氣場,將好心情、好氣氛傳遞給每一位家人。
三菱電機官網
註解2:(測試機構)SGS Taiwan Ltd.(測試方法)於1.25m×0.65m×1.25m的密閉空間,量測2.5μm粒子的初期濃度與本體運轉1小時後的濃度,計算PM2.5去除率、(測試結果)去除率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