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台海局勢升溫,日本企業紛紛設立新職位加強情報收集

英國《金融時報》:台海局勢升溫,日本企業紛紛設立新職位加強情報收集
三得利集團2014年資料照。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日本最大的化學公司三菱化學去年設立了供應鏈首席執行長一職,工作職務包括預估未來的地緣政治風險,像是中國入侵台灣;飲料製造商麒麟內部也就其台灣子公司在中國入侵等突發事件中如何應對展開討論。報告指出,日本銷售額超過5000億日圓的上市公司中,有近三分之一在年報中提到「地緣政治」,而這比例一年前只有一成。

隨著美中緊張局勢升溫,越來越多的日本企業開始加強情報收集,英國《金融時報》29日報導指出,包括三得利、日立、和三菱化學等企業近月都設立了新職位和專門團隊以加強情報收集,工作範圍更明白指出對中國入侵台灣的風險做出預估。

「與歐美企業相比,日本企業對經濟安全和地緣政治風險的反應速度比較慢。」TMI綜合法律事務所律師上野一英(Kazuhide Ueno)指出。不過,隨著日本越來越容易受到美中之間日益緊張關係的影響,有越來越多的日本企業正在加強情報收集。

《金融時報》引述資誠會計事務所(PwC Advisory)去年9月份發布的一份報告,發現日本銷售額超過5000億日圓的上市公司中,有近三分之一在年報中提到「地緣政治」(geopolitics),而一年前這比例只有一成(11%)。

報導指出,日本最大的化學公司三菱化學去年設立了供應鏈首席執行長(chief supply chain officer)一職,負責監督工廠、物流、採購和氣候措施管理方面的風險,該職務還將包括預估未來的地緣政治風險,像是中國入侵台灣。

日本電機公司日立也在去年任命其財務主管為首席風險管理執行長,並成立了危機管理和地緣政治風險的工作小組。而飲料製造商麒麟雖然沒有任命高層,但內部已就其台灣子公司在中國入侵等突發事件中如何應對展開討論。

上個月,日本三得利挖角三菱商事駐美高層江口豪(Go Eguchi),任命他為該集團第一任的首席情報總監。知情人士指出,該集團併購了美國金賓威士忌(Jim Beam),曾被警告在一個距離中國太近的國家設立合資企業總部,將受到美國監管方面的挑戰,因此認識到加強情報收集的必要性。

根據上野一英的研究,今年年度報告中提到「經濟安全」的日本公司數量從前一年的11家增加了一倍多,達到27家,「企業因應安全的新措施已經成為了像ESG(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及公司治理)一樣判斷一家公司價值的標準」,上野指出。

台海危機何時爆發?美軍方意見分歧

台海何時爆發戰爭,是近期美國軍方最熱的話題之一。27日,一份來自美國空軍四星上將、美國空軍機動司令部(Air Mobility Command)司令米尼漢(Mike Minihan)的內部備忘錄曝光,米尼漢警告說,美國最快恐在兩年後、於2025年與中國爆發衝突,並敦促旗下指揮官在今年推動麾下部隊做好充分的作戰準備。五角大廈證實內容為真,但強調米尼漢將軍的評論不代表五角大廈對中國的看法。

米尼漢的看法不代表五角大廈,但顯示出美國軍方最高階層對中國可能企圖掌控台灣的憂心。米尼漢在備忘錄中指出,美國和台灣2024年都將舉行總統大選,可能為中國創造採取軍事行動的機會。

米尼漢的看法得到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新任主席、共和黨籍的麥考爾(Mike McCaul)的支持。麥考爾告訴福斯電視網「福斯週日新聞」(Fox News Sunday)節目:「我希望他是錯的…但我想他是對的。」麥考爾表示,如果中國無法以不流血方式掌控台灣,那麼「在我看來,他們將會考慮進行軍事入侵。我們得要為此作好準備」。

不過眾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民主黨籍的史密斯(Adam Smith)表示,他不同意米尼漢的評估。

史密斯告訴「福斯週日新聞」,與中國開戰「不僅不是無可避免,而且可能性很小」,他說如果採取正確的方法,能夠避免美中之間的衝突,他也強調,「將軍們在說要開戰時,需要非常的謹慎」。

美國前北約盟軍最高司令斯塔夫里迪斯(James Stavridis)28日也在推特上表示,由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爭進展不利,美國與中國之間發生戰爭的機率在降低。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本月早些時候被問及中國入侵台灣的可能性,他當時表示,他「嚴重懷疑」中國在台灣海峽附近加強軍事活動是北京入侵台灣的跡象。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