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美國眾院議長麥卡錫訪台,將對兩岸局勢與藍綠之間產生諸多「雙面刃效應」

若美國眾院議長麥卡錫訪台,將對兩岸局勢與藍綠之間產生諸多「雙面刃效應」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藉由美國刺激中國,在蔡英文卸任前無論是麥卡錫訪台或蔡英文訪美,對於推進「兩岸互不隸屬」的「新兩國論」,對蔡英文的歷史性定位及台美關係皆具有重大突破性意義,蔡英文將會成為「新兩國論」的精神領袖。

最近新聞報導,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可能訪台,有論者以為其目的在藉打「台灣牌」和「台獨牌」,挫損中國對台政策設定紅線之威信,甚至刺激中國發動對台戰争,恐讓台灣陷入「被戰爭風險」;後美國從國際多邊組織框架,對中進行集體安全維護及啟動經濟制裁、金融封鎖,藉此耗損中國國力。

美國從川普(Donald Trump)到拜登(Joe Biden)執政,視中國為修正主義國家、戰略競爭對手國,無論是共和黨及民主黨、國會及行政部門,幾乎皆是持反中路線。

美在歐洲採取「以烏制俄」、「以烏耗俄」策略,在亞太區域採取「以台制中」、「聯台抗華」策略

這與美國霸權殞落導致心理失落有關,中國經濟、軍事皆是列名全球第二,挑戰美國全球霸權國地位,中美陷入所謂「修昔底德陷阱」,存在可能最終終須一戰風險。如此可能引爆戰爭風險處可能出現在那裡呢?

近年來英國《經濟學人》曾撰文指出,台海兩岸恐怕是全球最可能爆發戰爭風險之處。此並非危言聳聽,美國在亞太區域採取印太戰略,視台灣為其民主同盟成員之一,採取「以台制中」、「聯台抗華」策略,試圖阻礙兩岸統一進程及中國發展戰略際遇期。

美國這一耗損中國綜合國力之戰略,使其難以挑戰美國全球超級強權地位。這一戰爭代理人做法,已徹底在俄烏戰爭中加以體現,美國藉由北約東擴六次積極拉攏烏克蘭,採取「以烏制俄」、「以烏耗俄」策略,降低俄國國力使其難與美國競爭「項望其背」。此種策略性思考,也被應用於印太戰略,透過「武裝台灣」成為遏制中國的戰略棋子。

中國對台政策自二十大以來,到領導人習近平春節講話,依然宣稱堅持反分裂、反干涉兩大主軸。針對麥卡錫訪台,勢將引發中國反制行動,此一反制究竟產生「寒蟬效應」及「震撼效果」比較大,還是反而給予民進黨操作危機意識、「亡國感」及持續堅持「抗中保台」路線之基礎,藍綠間爭論仁智互見,足見麥卡錫訪台利弊得失參半,產生諸多「雙面刃效應」。

麥卡錫訪台影響民進黨內派系政治,及總統大選選戰策略抉擇

這將深化正國會與新潮流系派系權力及路線衝突。一旦麥卡錫訪台成行,刺激挑釁中國,不利於賴清德倡議「和平保台」兩岸論述形成。黨內隸屬新系的副總統賴清德針對地方敗選,提出必須調整兩岸論述,倡議「和中保台」路線及勿存「疑美論」,基本上,賴清德也是屬於親美派。由正國會掌握立法院長一職倡議邀請麥卡錫訪台,可能導致民進黨內派系權力衝突加劇。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
TNL+ 首月體驗價 1 元,
加贈 LiTV 首月免費(見活動方案)